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三篇:苏轼传之太白山下早行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三篇:
苏轼传
第二章 致君尧舜
二 太白山下早行
二月,朝廷下诏“减决囚犯”。仁宗贯例,每遇水旱灾荒,即命被灾 州郡给在押囚犯减刑。凤翔自去岁九月大旱,秋禾不熟,是为灾郡。宋选太守命郡吏分赴属县,宣喻诏命。当时凤翔府辖十县:天兴、岐山、扶风、周至、眉县、宝鸡、虢县、麟游、普润、好畴。宋选问苏轼,司局事务如何?
苏轼正闲得难耐,巴不得讨个差事,于是分得四县:宝鸡、虢县、眉县、周至。
这是苏轼从政以来第一次为朝廷办大事,“分县传明诏,王命释俘 囚”。凤翔古郡在终南山下,从西周经秦汉至唐,历代宫观寺庙遗址传说, 遍及终南山麓,苏轼在凤翔三年,多次访古终南山,这一次算作开头,他作一首五言长律,诗题长达90字,相当于今人的提要:“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眉、周至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 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苏轼其人也怪,他不贪财,不好色,单爱迷恋江山胜迹,留连于山水之间,如饥如渴如痴如醉,几乎成癖。我们已经见过他水路出川探求长江文化、中原文化,现在朝廷偏偏让他到凤翔来作幕僚,使他有了机会接触关中文化。苏轼不是神仙,不是如蜀地民间传说山神把彭老山的精气都送给了他。苏轼是 一个凡人,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也许就是这个“癖”。
此时是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二月十三日,苏轼带了从员骑马出城。早春二月,在中原已是寒梅绿叶冻杏红花了,这岐下之地却没有这种春景, 草木返青也迟,时近清明,还不见一点春意,风物萧条得很呢!信马游缰在旷野上,令人胸襟开阔,一切忧闷,都被从秦岭那边过来的山风吹走了。苏轼吟道:“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这孤镇名武城,是当年诸葛亮兵出岐山,围陈仓困霍昭时所筑,依山傍水,甚是险峻。苏轼留宿武城镇,在暮霭中登城四望,鸟瞰渭水苍茫东流。武城镇距宝鸡30里,半夜里听到呼喊声,火焰横空,望见宝鸡失火,第二天清早赶到宝鸡,大火已经熄灭,到处劫后狼藉,只有一座酒楼完好。此楼是唐代建筑,数百年间累遭兵火,城邑翻新,独有这座酒楼仍是古时旧物。宝鸡,古陈仓故地,因山上有石鸡, “晨鸣山头,闻三十里”,更名宝鸡。县西南52里有大散关,为秦蜀往来通道,两山陡绝,出可以攻,入可以守,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这里入蜀方便得很,不免引起苏轼的乡情:“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
十四日在宝鸡宣喻诏命,检录囚事毕,天已过午,苏轼也不停留,即赴虢(guó)县,认识了县令赵薦(jiàn,荐的繁体),这赵薦是皇祐间进士,人品学问俱佳,久不升迁,性情怪癖,清高不群。上峰差吏到衙,从不款待,惟对苏轼待为上宾,二人成了要好的朋友。公事完毕,陪同苏轼出县东南18里,访姜太公钓鱼之蟠溪。蟠溪之水来自南山谷中,林障山隔,人迹罕至,初春水落石出,犹有投竿跪饵两个膝印,“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苏轼亲临此地也算不虚此行。
“东去过眉坞,孤城象汉刘”,董卓当年在眉县筑“万岁坞”,仿长安城形,高厚七丈,俗称小长安。坞中藏 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积谷为30年储,锦绮奇玩,堆积如山。董卓自己 说:“事成,雄据天下;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结果又如何呢?还不是 变生肘腋、死于白刃之下,留给万人唾骂。苏轼鄙视董卓这样的大军阀,他用四句诗20个字揭示董卓的败亡,意犹未解。后来再过眉坞,复发感慨,又 赋七言绝句一首:“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 脐脂自照不须灯。”这首诗流传开来,成为名篇。
苏轼二月十五日在眉县事毕,十六日起早赴周至,太白山下早行,骑在马上犹带睡意,从员呼叫“太 白峰”到了,他才醒了过来。果然,南山已在马前了。这南山就是渭水南面那高大的秦岭,西接陇首,东临蓝田,横亘关中八百里,在长安一带俗称终南山。这太白峰便是南山主峰,仰望岩崖绝处,冰雪皓然。也不知当初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是如何攀上去的。他举手摸着月亮,和太白 星君在天门对话,是何等的潇洒自在。而自己穿了这身公服,连停留半日也不可能。他生气地扬鞭打马,在太白峰下匆匆而过,回头对着高峰发誓道, 终有一天,我要像李白那样玩个痛快。果然,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十八日他在周至了却公事,听说县东数十里处有周大夫尹喜故宅“楼观”和“老君庙”,不及瞻仰,匆匆返程,循终南山而西,夜宿中兴寺,寺下有潭名仙游潭,寺内有洞名玉女洞,洞中有飞泉,泉水甘凉如冰雪,取水二瓶。十九日还至眉县,二十日回到凤翔。太守宋选说:“民以麦为生,今旬不雨,即为凶岁,府中父老以为太白山上‘龙水’至灵,历年逢旱祷雨, 无不应验,我想上太白山祈雨,子瞻以为如何?”苏轼极为赞同,郑重作了一篇《太白山祈雨祝文》,备好祭品,于三月八日随宋选登上太白山最高峰,在真兴寺阁祈天祷雨。
这一次不关王命,又与气象巧合,祈雨未毕,云气自山中来,接着就下小雨,翌日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宋选和苏轼情致极好,游观山顶“太白秋泉”,沿太白峰而西,漫游终南山名胜,在“延生观”后山小堂(唐玉真公主修道处)题诗,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入马融读书石室。望仙游潭上险桥而生畏,桥外山石益奇,不得而至。回程再过“楼观”,谒老子庙,有道士说,此庙秦始皇初建,晋惠帝重修,植树万株,连亘七里,护持庙观以供洒扫者三百户,当时盛况一去不返,只看见萧条景象:“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这一次登太白峰、游终南山极为尽兴。苏轼陪同宋选,一路察访民情而归。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