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朝觐者,他们到底朝觐着什么?|张涛

冈仁波齐,四大藏传佛教神山①之一, 最近被张扬导演搬上了银幕。未观之前,已观朋友对我说:“题材好,但故事情节平铺直叙,演员演技平平,景象也孬,将近两小时下来,我几次瞌睡……”

捏着刚刚买好的观影票,听着他的“一番观感”,这该如何是好?莫非,那“9.0”的影评是媒体欺众?那“冈仁波齐”确在云里雾里?以致让我的眼睛蒙骗了我的心灵?

问题如打更,可票,买都买了,谈何打更?

影院里,人头攒动。全然没有播放《老腔》时的惨象:仅我一人享用。或许,是因了每日一档的“稀罕”罢。

影片讲述了普拉村民尼玛扎堆,带领11位藏民朝觐冈仁波齐神山的故事。

11位藏民里,有他一直想去朝圣,但一生未出过远门的杨培叔叔;有19岁未上过学,不会讲汉语,16岁便嫁给他三个儿子的斯朗卓嘎;有23岁亦从未上过学,怀孕半年左右,斯朗卓嘎的姐姐次仁曲珍,以及22岁的丈夫色巴江措;有32岁因运送木料酿出车祸,卖掉汽车和牦牛,欠下20多万债务,从此一蹶不振,赋闲在家的仁青晋美,以及他9岁的小女儿扎西措姆;还有35岁一贫如洗,腿有残疾,血压一直很高,每次杀生必会买醉赎罪的屠夫江措旺堆,等等……

这些朝圣藏民严格“实名制”, “统一”铁青肤色,其品质,为西藏高原上的山水所孕育。

他们共同的财产,仅一辆标有“扶贫开发”的“东方红”。私产也不多,一个转经筒,大约8身羊皮围胸,16双木手板,以及凿子,铁锹,手电筒,锅灶,食物,衣服,被褥些许。

简单到,几乎“一无所有”。

他们每日必修的功课一人转经引路,一人驾车,其余人皆自行拍击木手板,磕头,跪步,前行,临睡诵经。

单调到,几乎“稍息就停”。

他们上过山,下过坡,趟过河;遇过风雪,借过柴火,凿过冰喝;遇过落石,跪步不挫;雪夜生子,忙成一窝;车头遭撞,三人拉车;鞋子破了,逢市再买……

尽管如此,他们仍间歇性地“啪—啪—啪”,拍击着双手套着地木手板;声罢,仍会前胸迅速着地,匍匐,双手合十,稍祷,即起,如此反复;临睡前,仍会鱼儿吐泡似得诵经,“玛尼”不停。

无聊到,几乎“闲贱生命”。

虽然,他们偶尔会在河畔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围着圈儿跳锅庄;也会在上坡时拉着四轮的拖斗唱歌儿。但在如我一样的现代人眼里,那也不过是 “穷人的开心”“累倒前的号子”。

所以,我们会笑,笑他们那样“简单”,“单调”,“无聊”地磕头跪步了2500公里,才到达布达拉宫,冈仁布齐,他们向往的圣地神山。

他们朝觐,究竟为了什么?

在拜见布达拉宫寺后,回到尼玛扎堆红衣僧人教徒舅舅的住处,他捧着金黄的哈达逐人围上,并简单地说了声:扎西德勒!说的最多的,是抱着朝觐路上新生的婴儿,“玛尼”不断的祈祷。

在快要到达冈仁波齐的时候,尼玛扎堆叫睡了一夜的杨培叔叔,可他再也没有答应。尼玛扎堆没有惊讶,没有抢救,他知道“叔叔死了”,需要静静安然地“死去”。他们请来僧人,为其诵经超度;而后肢解尸体,由“多不丹”(天葬师)施天葬礼,招引秃鹫啄食;最后,燃香,垒玛尼堆……

待一切完毕,重又走上朝觐路。

朝觐,如果只为了那一句简单的“扎西德勒”,以及为婴儿“玛尼”不断的祈祷,那“杨培叔叔”死后的“漠视”,玛尼堆上的青烟,写满逝者姓名,随风飘扬的多彩经幡,又在告诉着我们什么?

莫非是在向我们提醒,他们的肤色铁青,我们的肤色米黄?在铁青肤色人们“简单”,“单调”,“无聊”地磕头跪步了2500公里后,浪费了我们117分钟?

告诉大家我此刻的作为。翻看熊培云教授新作《不确定性,以及悲观的理由》后,一位与我一样的热衷者“陈娟”评曰:昨天发现好多翻墙软件都被关了,真不知道以后从哪里可以看到一点真相。只能说:如果我不曾看到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我“凑热闹”似得“人云亦云”:

悲观远,寿则增;乐观近,寿则减。

悲也好,喜也好,悲欣交集也好,唯独难妙。

但,路上不缺行归道隐之人,相互探看,也不过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之景,以为是梦,原是一生。

注释

①四大藏传佛教神山为冈仁波齐、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主峰,海拔6656米,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其状如高高扬起的头,像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高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