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最强“主旋律”是青春,大时代C位属于年轻人
《我们的新时代》播出半程,故事主场由广西边境雷场转战贵州苗家山村,“村医”萨日娜、吴倩“母女”接棒“排爆精英”窦骁、栾元晖等,继续年轻人与大时代的尖峰对话。
《我们的新时代》分设六个单元,讲诉社区志愿者、技术工人、排爆兵、少数民族村医、大学生村官和民间救援队为代表的年轻人的奋斗与奉献故事,这些年轻人既是十八大以来的基层党员,同时也是亿万普通青年的一份子。
精彩内容请看下文
该剧集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重点剧目。于6月16日登陆北京、东方卫视,并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播出后,收视一路攀升,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交替登顶。一来因为题材新颖与视野独特,二来因为事关人生态度和职业选择,备受年轻观众和业界关注。
一
《排爆精英》
找准人生目标,扎根一生所爱
和上一单元一心助力中国民航飞天梦的技术工人刘梦鸢不同,刘夕石可谓胸无大志,当兵的动机仅只是为了躲避重组家庭的烦恼,入伍的资格靠的是政策对“烈士家属”的照顾,连新兵拉练都得班长连拖带拽,是个典型的“怂兵”。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怂兵”,因为一次偶遇,对防爆服“一见钟情”,从此有了奋斗目标,并修炼成为一代“排爆精英”。
抛开“排爆兵”的行业特质,《排爆精英》单元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生目标的命题。爱情里有“一见钟情”,人生目标里同样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概率。刘夕石在锁定“排爆”专业之前,无所谓人生目标,更没有职业选择,他的人生态度,仅流于对家庭的逃避,可他一旦锁定自己的专业选择,也就有了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我不敢说大多数,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人生目标和选择都是茫然的,甚至终日无所事事。这也无怪,当代青年生活在物资丰富的和平年代,上有勤恳父辈开路,下无物资匮乏压力,对于许多安逸的年轻人来说,人生目标似乎并没那么紧迫。相当一部分三观端正的年轻人,每天不是行走在寻找人生目标的路上,就是惆怅在没有人生目标的路上。他们对奋斗目标的期许,有时一如在二次元游戏世界里对一件高级装备的期许,可遇而不可求。
刘夕石对“排爆”专业的选择有其非典型性,同时也有其典型性。非典型性在于,很少人会因为觉得一件防爆服帅,便忽略其职业危险性,然后飞蛾赴火,奋不顾身。其典型性在于,新一代年轻人“有钱难买我乐意”,“ 喜欢就是硬道理”,不计成本不计回报的喜欢,单纯而美好,代表着新一代年轻人最质朴的价值取向。
认准的事情一头扎进去,这是这个故事向当代年轻人释放的信息素。任何行业的精英,都不是与生俱来,精英并非标签,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一如剧中刘夕石,并没有什么精英梦,也无所谓成功学,只是因为人群中多看了防爆服一眼,只是单纯的喜欢,喜欢就把它做好,做绝,做成一生所爱。
刘夕石实现“排爆兵”梦想的过程,也是一场人生“排雷”的过程。首先他得过技术关,排爆兵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必须有过人的技术及相关素养。我不敢说刘夕石天赋异禀,但在喜欢的事情上,人类表现出来的天赋异禀,显然比不喜欢的高概率。天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是刘夕石躲在被子下,勤学苦练出来的。与此同时,他还要过家庭关,工程兵父亲的牺牲,让母亲对儿子的选择心存芥蒂,这部分还有家庭矛盾加注,刘夕石想要上雷场,先得把内心和家庭的雷区一一排除。
《排爆精英》在叙事上采取非线性叙事。主线是已成“排爆精英”的刘夕石及其战友在1132号雷场排雷作业纪事,回闪部分的是他“排爆精英”的养成日记;过去时里一面是刘夕石技术修炼的点点滴滴,一面是他家庭情感“排雷”的层层递进;现在进行时里一面是他和队友在雷场的一次次 “千钧一发”,一面是战士们和乡亲的情谊。
“排爆”主题的创作并不多见,但每每都出精品。这方面华语创作的代表作有刘德华领衔的两部《拆弹专家》,先后卷走了近15亿票房,外语片的代表当属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一举斩获82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六座小金人。《拆弹部队》问世的同年,高群书导演执导的《千钧一发》上映,这个故事不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还启用了原型故事的真人出演,并收获了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和传媒大奖的肯定。
相比之下,“排爆”主题的电视剧创作还不多。《排爆精英》以排爆英雄王京、王铭为原型,第一次将边境扫雷的故事搬上电视荧屏。不仅如此,在每集片末,除了王京之外、还有杜占龙、符世宝、胡文峰等边境排雷英雄现身说法,讲诉他们真实的排雷经历,这也是中国排雷英雄们的首个集体群像。
在王京等排雷战士的默默奉献下,清除雷区400多平方公里,排除地雷220多万枚,销毁废弃弹药700余吨,
二
《幸福的处方》
“反成功学”的进与退,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排爆英雄刘夕石部分还意犹未尽,医疗战线的柳石兰紧随登场。和刘夕石不同的是,急诊科青年医生柳石兰的五年目标非常的笃定——年内考博,三年内研究一个临床课题,毕业两年内升副主任医师。岗位有了,阶段性目标明确,接下来的故事,当然不会顺拐。《幸福的处方》单元的使命,是实现人生变奏,讲的是一个被推荐报送读博,前途无量的医生,如何突然改变人生航向,接过母亲接力棒,成为村医的故事。
故事的开局借取都市家庭剧的调调,上来便是母亲逼婚,各种相亲的指令,强扭的饭局,一副大龄剩女终结者的架势。母亲的迫切并非没有出由,阿尔兹海默症前期的症状正扑面而来,作为母亲,她要和时间赛跑。可拿到确诊报告后,母亲率先变奏,逼婚变成“潜逃”,因为她要回到乡下村医的岗位,和时间展开另一场赛跑。
这已是这个单元剧第三次用母子女关系来勾兑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了。第一次是在第二单元《腾飞》中,刘梦鸢“违逆母后”,明修空姐栈道暗渡技工陈仓;第二次是上一单元的《排爆精英》,刘夕石瞒着母亲,选择了高危排爆专业。前两次都是从违拗到说服,这一次则反过来,用一位母亲的人生选择,反向影响女儿的人生观轨迹。
镜头下的苗村,梯田鳞次错落,大有网红打卡地的预兆。但在故事的时间轴上,不过是个刚刚脱贫的逼仄山村,医疗条件和医疗观念落后,村民们唯一的医疗保障,便是村里唯一的村医,即母亲杨慧妮。现代医学路径上的女儿有所不知,山村医疗纠集着历史、民族、社会、经济、家庭、风俗等因素,就像是山间的藤蔓交织附生,母亲不仅仅是个村医,更是苗村社会肌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母亲之于苗村父老乡亲,一如第一单元《美丽的你》里志愿者之于社区琐事,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看似复杂其实也不复杂。《美丽的你》中,志愿者要移走的不仅仅是“僵尸车”,还有父子间无法弥合的伤痛,《幸福的处方》里,村医不仅要为村民病去如抽丝,还要为他们心理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羁绊抽丝剥茧。以母亲坚持给病人送鸡蛋之举为例,女儿和观众一时都难以理解,其实背后不仅有心理学,还有社会学。
女儿柳石兰对母亲杨慧妮的认知过程,也是编剧和导演对观众科普逼仄山村医疗状况的过程,导演和编剧并没有急于把农村医疗问题一股脑倾倒给观众,而是用母女专业和情感冲突的方式,用戏剧冲突来展现。女儿解码母亲的过程,也是我们认识苗村医疗困境的过程,认知的落差有多高,戏剧的冲突就有多猛烈。
从成功学角度来看,前途无量的柳石兰放弃既定目标,放弃市医院工作,放弃报送博士指标,选择女承母业成为一名村医,绝对是大材小用,自毁前程。这就好比《腾飞》单元里刘梦鸢放弃妈妈托关系介绍的空姐工作,偷偷跑去当技工学徒;好比《排爆精英》里刘夕石放弃保送军校学校转做文职工作的机会,打着钢钉还要奔跑在排爆兵复核的跑道上。
而前两个故事的结局是,有刘梦鸢做技术支持的国产支线飞机已翱翔蓝天,她已经是中国乃至全球飞机制造业的顶尖人才,刘夕石也成功完成了1132号雷区的排雷任务,成为陆军精英中的一员。相比之下,还没有结局的柳石兰,就算最后成为母亲那样被乡亲敬重的村医,其人生体量到头来也只是个村医。
换个角度看,《幸福的处方》其实是个“反成功学”的故事。表面上它是女儿柳石兰事业之“退”,实际上是苗村医疗之“进”,进退之间,是个体之于社会集体的奉献和牺牲。个中的价值,和《腾飞》里刘梦鸢以及《排爆精英》里刘夕石的进退异曲同工。相信和后面《因为有家》的大学生村官单元,也多有精神契合之处。
如当前故事所述,母亲奉献一生的苗村,还是逼仄而落后的,连诱导村民看病,都还得靠送鸡蛋给好处等手段来辅助。可正是这种逼仄与落后,需要柳石兰这样的高端专业人才输血,打破固旧格局,创造一个全新且更科学的农村医疗面貌和医疗体系。打破并不意味着否定,正是一代又一代医者仁心的努力和继往开来,才有划时代的沧桑巨变。
成功不是一人一城的得失,而是一个时代进步与否。一个时代的进步,不仅要搅动风云的领袖,同时还需要各行各业的楷模,尤其是一代又一代的青春楷模。《幸福的处方》的故事还在继续,还没讲到但可预见的是,农村医疗的变革,事关数亿农民的福祉,是百姓安康,幸福指数提升之本,也是大国复兴,民族崛起之根。只有更高端人才的进入,破局创新,才能形成百舸争流的社会盛景。
《我们的新时代》是华策影视献给建党百年的一份厚礼。有意思的是,《我们的新时代》六个单元全部聚焦年轻人,把年轻人推到时代的C位。这些人既是基层党员,亦是普通青年的一份子,他们即是社会的基石与栋梁,也是未来和希望,他们共同击打新时代的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