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大治,绝症不乱治

通常,大病就要大治,似乎是顺理成章, 如果大病不大治, 似乎是违反常识的,大病,它的定义是什么?到底什么病才算大呢?感冒治疗不当也会死人,你能说感冒算小病吗?肿瘤也有治好的,你能说它是大病吗?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病。小编斗胆认为凡是能让病人感到极度恐惧的病,才算是真正的大病。因为很多大病、重病不是被病死的,而是被吓死与忧死的。

大病不大治,绝症不乱治!这是学者王东岳在《人体哲理:生物畸变与进化衰变》讲座中所阐述的一个话题,王东岳是学西医出身的硕士,又是精通东西方哲学的独立思想者,他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就医问题:大病不大治,绝症不乱治!暂且不从学术上分析与探讨他的观点是否合理。

但他在滥用医疗的今天,敢于从另外一个思考维度向我们展示健康的关键要义,敢于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或许会给你不一样的思考和理念冲击。大病不大治,绝症不乱治!王东岳究竟表述了怎样不同的观点,看完下面的视频,也许会给你带来新的启迪:

中医是怎样看待大病不大治的呢?

不管什么病,中医首先就要区分是什么人得的病,根本不能被病名所左右,因为病名只不过是个“假名”,它不是疾病的本质。请记住这一点,疾病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到现在仍然是个谜,不要以为我们当前所做的解释就是真理,它只不过是嫌相对真理,人体的奥秘就像宇宙,而当前人类所知的就像大海的一滴水。

面对这个谜一样的人体,中医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这个人目前的身体情况,虚实寒热的状态,努力让它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至于人体内部如何自我修复,自我平衡,这是人体自愈力的事,人真的管不着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机缘具备,这个病人可能会向好处走,各种机缘不具备,这个人必然走向死亡,所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看着好像很唯心,而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你认为病好了是一生的功劳,病坏了是一生的责任,这同样都很扯。

所以中医从来就是重视的人体疾病治疗的总原则,而不是所谓大病或小病,譬如《黄帝内经》“善治者治皮毛”的观念,这其实是中医的主流思想,也就是说清轻浅的疾病才是你最应该留意的。为什么?表现越轻微的疾病越是要好好调理,因为这时人体的平衡还很好,治疗后也就容易恢复。所以中医提倡“上工治未病”,可在这个时代,现代的医疗体系是“治疗医学”,都在研究怎么治病,病越治越多,《内经》所谓“治五脏者半死半生”,到人体得大病了才治疗,这是最差的医学。

之所以说大病不大治需要智慧,其实恰恰是因为这种生死攸关的选择最考验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一般的老百姓也就罢了,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从来不会深刻考虑生死问题,也不会抬头仰望星空。而有智慧的思想者必然是对宇宙人生做出过深刻思考的人。

心乱就神散,神散则病生。佛家的禅定恰恰就是要让人的心神归于寂静和安宁,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内心,从而化解因心神散乱导致的疾病根源,而且因为禅定而治疗好已经有的疾病。中、西医对“神虚”导致的疾病,都各有研究和见解。在此,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人类“心神”与人体疾病的关系。

首先要明白的是,“心神”属于阴性物质,阴性物质是肉眼看不见的,只有达到一定层次的天眼可见。用天眼观察,我们人体的各个部位,每一个脏腑,每一个细胞,甚至每一个毛孔都有神,这是符合阴阳互根规律的。当你胡思乱想的时候,“心驰”则“神往”,你身体某些部位的神就会离开肉体跑到外面去,或者会使这个部位造成神虚之症状,此时这个部位就产生了虚弱或空缺,宇宙里外面的鬼、神之灵就会“乘虚而入”,占领这个部位,象寄生虫一样寄生在此吸取你的能量。就会使这个部位产生所谓的病变。所以,我们每天胡思乱想都是在伤神造病。因此,从古至今,懂得养生之道者都知道修心养性,清静无为,方可身心健康。

佛家讲究慈悲,道家讲究无为,慈悲对应的是宽容和我执与外界人事的“对立情绪”的破除,而无为对应的则是一切随缘,自然而然。说到底,一个人和外界对立意识少了,情绪就安稳了,心神就集中了,心身就放松了!“放松”的第一步是要把身体放松。最有效的放松方法是,时刻保持“眉心舒展,面带微笑”。用天眼观察,当你发自内心笑的时候,你全身的每一细胞的神都在笑。笑才能松,松才能通,通则无病。因此,笑能治百病。在临床实践中,凡是得了“忧郁症”而又不会笑的人,用各种名贵的药也很难治愈。

古时曾有一例:一位巡府大人得了忧郁症,长期郁闷不乐,寻了许多名医,吃了很多名贵之药都无疗效。一天,他又听说有一名医,备礼登门求医。当名医诊脉之后,心里很明白他得的是忧郁症,对巡府说:“你得的病是月经不调”。巡府是个男人,怎么会得月经不调呢?当时又好气又好笑,对名医说:“你是个什么名医?连男女都分不清,真是老糊涂了”。离开后走在路上,一想起“月经不调”四个字就好笑,回去后又向夫人和同僚们说,说一次笑一次,越想越好笑,几天之后病忽然好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人真是名医,专门用逗我笑的方法治好了我的病,立刻备了重礼登门道谢。

例如,当你向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向你微笑,这就是良性信息的反馈,当你得到了这种良性信息的反馈时,你的心里也会产生喜乐之感,如果你能时刻在这良性信息里循环,你的身体一定会很健康。

但是,当你板着脸,在紧张、邪念、妄想、嫉妒、厌恶、发怒时,这些都是人体心能发出的不良(不合道)信息,由于反作用力,反射回心理的也必然是不良信息。

例如,你看到一只苍蝇、老鼠,你很讨厌它,自己心理立即会反映出恶心的症状。这就是你发射不良信息对自己心理的反射。如果你认为它就是一只平常的小动物,与我平等不二,心理则不会有任何不良反映。

又如,当你对社会上某些腐败现象产生反感的时候,你的心理就会生气烦恼,这些不良信息的积累就会造成心病。反之,每做一件合于道并利于众生的事,心里会增添一分心旷神怡的舒畅之感。这就是反射良性信息的作用。同时,做了有利于众生的事,别人都会感激你,尊敬你,“意到气到”,感激你的人越多,给你补上的气也越多,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经常微笑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的心病就会在这无私忘我的状态下,放松微笑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地痊愈了。

有些人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优于别人的孩子,如果差于别人则气急败坏地打骂责罚。这就是执着和争强好胜。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各有其位,该当皇帝的自然当皇帝,该当平民的自然当平民,如果人人都想当皇帝,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整个世界就会大乱。

我们心理的各种不平衡大多是由自己不安分造成的,只有安分才能守住自己应得之份,否则,连自己应得之份也保不住,这就是古成语中所谓的“安分守已”,那些不安分者则自身难保。由于这种分别、执着、我见,还会给自己造成种种烦恼、疾病或灾难。在中医上,也有“恨伤心,悲伤肺,忧伤心,怒伤肝,欲伤肾”的临床诊断论证。

世界是多元的组合,无论民族、文化、宗教、门派、学科等都是多元的,大到星系,小至元素无一例外。如果把世界浓缩为一棵大树,各种文化、宗教、门派,以及所谓的先进、落后、好坏、是非等各种事物,都如同这棵大树上的一枝一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平等不二的,正是这必不可少的一枝一叶才组成了这棵繁茂的大树。

古语说,“德不配位,必遭灾殃”,有大事业,就有大承担,权位越重,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心胸狭隘的人,连自己都容不得,又怎么能够谈得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普度众生就更无从谈起。有这种心胸和认识的人,如同一棵大树上的枝叶相斥,同根相煎,伤及同类。异想此树一杆独立,无枝无叶怎能生存?一花独放岂有满园春色?持这种世界观的人,尚未认清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整体,只是站在个体我执我见的立埸上来看待事物。这种心胸狭窄,不容异己的知见,其本身就是违背规律的。由于众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容不下别人就等于容不下自己。试想,一个心有分别、胸无容量的人,气路能不狭窄吗?气路狭窄必然造成气滞血瘀,因而造成各种疾病。

宇宙是多维的组合,五颜六色绘出大自然的万紫千红。人同样也有高底胖瘦、聪慧愚拙、美丽丑陋、先进落后等形形色色。

我们就是为了修真悟道,谁能做到而不是光说,我们就认可谁。要知道骗子是最能忽悠的了。请问大家是为求真,还只是活在幻想当中!古有一例:一老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草帽,二儿子卖蓑衣。晴天无人买蓑衣,老太整天为二儿卖不出蓑衣而发愁。雨天虽有人买蓑衣,但又无人买草帽,老太整天为大儿卖不出草帽而发愁。因此,老太长年愁眉不展,烦恼重重。如果老太把事情翻过来想,总看事物好的一面,晴天为大儿子多卖草帽而高兴,雨天为二儿子多卖蓑衣而高兴,这样一想,不是任何时候均无烦恼吗?

这就是了,我们修行就是为了修真破迷!而不是越修越迷。再看行,别人花上几元钱就可舒舒服服地坐在车上,而富翁就需自备汽车,要增加审验、培训、加油、维修、保养、车库等等许多麻烦。繁忙一天后,自己还要降职为司机,还要紧张地在马路上开车。仔细想想,富翁要比常人辛苦劳累得多,自己还自美自得,觉得很潇洒。仔细想来,无论衣、食、住、行,你比别人享受的并未增多,只是满足了你的心理欲望,仅仅是一种空空浮华虚名而已。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整个脸面是五脏六腑的缩影,面部肌肉一紧张,整个生物仪器就关闭,所以,需要面带微笑。我们不需要再等待很久,更不必只是期待来世,我们应当争取今生今世终身成就!

01

它,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健脾固肾之补益佳品。

它是什么?

它就是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芡实跟莲子都是属于睡莲科的。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因为它的果实很像鸡头,所以又称“鸡头米”,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古药书中说它有“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

《红楼梦》里有一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说贾宝玉让人给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两样时鲜货,一是红菱,另一样就是芡实。

图片

02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也非常喜欢吃芡实。苏东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思维敏捷,他对养生很有研究,著有《东坡养生篇》等书。

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刚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

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据说苏东坡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米粥”,并称之“粥即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

秋季比较燥,这芡实可以润燥但是又不寒凉,所以特别适合在秋季吃。

图片

03

在诸多用到芡实的补益食疗方里,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四神汤”了。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大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不久,有一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开出一个药方后,宣告“四臣,事成!”。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

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 “四神汤”了。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莲子、芡实和茯苓这四位“神仙”,它们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降燥等诸多益处,能起到脾肾双补的作用。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更适合在秋季吃的“四神汤”,叫四神粟子糖水。金秋栗子健肾补脾,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益气补脾,健胃厚肠。

四神栗子糖水的组成:

材料:薏米,莲子,芡实,茯苓各15克,粟子肉150克、冰糖100克、清水2000毫升。

做法:用小火煮30分中,再加入冰糖,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

失眠单方

1.炒酸枣仁15-25粒,捣为粉末睡前顿服。

酸枣仁:甘酸平、养血安神、益阴敛汗。古人有“多眠用生,不眠用炒”之说,临床实践,不论生用或炒用,均有镇静安眠作用,但习惯上不眠症用炒——炒微黄即可。

2.五味子6-9g,水煎分2次服。

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涩精止泻。近年研究发现:五味子能促使中枢神经兴奋一抑制的均衡,故有安定作用,并能治疗各型肝炎转氨酶增高症,降酶有效率在80%以上,但停用后容易反跳。其副作用:由于酸性刺激,胃内有烧灼感。

3.酸枣树根10g,丹参6g,水煎汁200ml,每晚睡前服50ml。

酸枣树根:与酸枣仁的药理作用相仿;丹参:苦微寒,除活血化瘀作用外,尚有镇静安定作用,故对失眠症有治疗作用。

4.合欢皮10g,五味子6g,水煎200ml,每晚睡前服50ml。

合欢皮:甘平,有解郁安定作用,用以治疗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症;五味子:能调整中枢神经,治疗失眠,二者合用更好。

5.夜交藤30g,水煎服,午、晚睡前各服1次。

夜交藤为何首乌之藤,内服有养血安神作用。

6.磁石2g,朱砂1g,制六曲4g。共为细末,每服1g,睡前服。

磁石:重镇潜阳;朱砂:安神宁心;六曲:调理脾胃。合为“磁朱丸”。主治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癫痫等病症。因朱砂含汞,不宜久服。

7.睡后默数1,2,3,4连续数字,不久便沉沉入睡。

训练集中能力,对多数人有效。但有些人精神紧张反而失眠,对思想不开朗的患者亦差。

〔按语〕失眠,多数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意外刺激,或大病久病之后,体质虚弱,以致高级精神活动功能紊乱所致。

本单方主要治疗失眠(不寐)。与之有关的多种多样的症状,将在“郁证”、“心悸”、“遗精'等项谈及。验方、秘方中详细介绍了一些治法,如对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体会,可以互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