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晰 | 姥姥的上学路
往期回顾
北京人大附中/杨子晰
我是一名即将跨入中学校园的小学毕业生,拿到初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向姥姥报告好消息。姥 姥听了非常高兴,她向我祝贺的同时给我讲起了她小时候上学的经历。听完姥姥讲的往事,特别是她 上大学的那段过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姥姥的一生艰难坎坷,非常不易!我决定把她记 录下来,以示小朋友读者。
我的姥姥乔玉良,系山西省孝义市北姚村人。60年代初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3年,以小 学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孝义县中学。她曾经作为中国遥感专家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波兰等国家多次出席国际 宇航联盟与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下面我就以第一人称的口气将佬佬的故事讲述如下。
现今中国的学生多么幸福,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更有甚者还可以出国留学。但是,你们谁能想到60年代的小孩上学是多么的艰难!当时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上小学时很多 农村只有初级小学,也就是只有一至四年级。大一点的村子有四个年级两个班,也就是一、三年级一 个班,二、四年级一个班。特别小的村子一至四年级只有一个班。上课时不管是两个年级还是四个年 级只能挤在一个教室里。老师给一个年级布置完作业后,才能给另外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初小毕业 后得跑到几里地以外的村子读完小学。上中学就更难了,全县所有小学毕业生只能竞争一所县中,也就是平均一个50多名的小学毕业生班级中,只存在两名学生考进县中的机率。
我的姥姥一至四年级在北姚小学上的,五、六年级就考到南姚小学。1963年,南姚小学一个班50 多人只有姥姥和她的一个男同学考入孝义中学。1966年,初中刚毕业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当时大多 中学都停课闹革命,不过孝义县中学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高中录取工作就搞完了。60年代的孝义中学,从全县小学毕业生中只招了四个班200多人,初中毕业后,全县只有100人能进入高中。当时在文 化大革命期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非常重要,唯成分论非常严重,按一般规律来讲,姥姥根本没有上 高中的希望,因为她的社会关系复杂,但好在学校十分重视教育质量,因此她非常幸运地被录取到高 中。高中开学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生只上了两周课就开始文化革命大串联,由18个同学组成 一个小分队,背上行李,从孝义徒步走到神圣的首都北京。
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回来后学校就放假了,同学们都回到各自的家乡,我姥姥也只能回到农村。她在农村呆了一段时间后,实在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民,就开始找工作。1971年,经别人介绍正式到下栅公社恒兴堡小学开启民办教师生活。恒兴堡村是一个非常小的村庄,全村一个学校四个年级的复式班都在一起上课。学校设在一座废旧庙宇的 一间窑洞里,教学条件非常简陋,连个看时间的钟表都没有,姥姥只能看着太阳照射到地面的影子, 估计每天上下课的时间。有时候不到中午就放学了,有时候超过12点半还不下课。因迟迟不放学家长就会找到学校提醒我的姥姥。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在姥姥的辛勤耕耘下教出来的学生还是非常优秀, 送到别的学校第一学期考试时成绩都排前五名。基于姥姥的教学成绩突出,1973年,恒兴堡村党支 部、管委会两套班子成员,一致同意推荐我的姥姥上大学。据姥姥的回忆,当时还花了50块钱,才将 姥姥的户口由北姚村迀到下栅公社恒兴堡村。
据姥姥的回忆,在那个年代,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首先是由基层推荐选拔, 层层把关,逐级上报;二是组织对初选者进行政审;三是进行文化课考试。招生条件具体明确,主要是:工作三年或在实践中锻炼三年以上,高中文化或同等学历,本人政治面貌、一贯表现,家世清白,身体健康,有业余爱好和特长,年龄在25岁以下。所有条件合格后,还要躲过走后门的危险才能被录取。
姥姥的父母从小出生在一个村,所以大家都知道她本村有两个历史反革命舅舅。原来我姥姥的两 个舅舅都是国民党军官,解放前被收押太原二监判为无期徒刑。实施推荐时,有的人说谁上大学也没 有乔玉良上大学的分。
这件事对我的姥姥打击很大,但姥姥从心地里不服气。她暗下决心,想方设法努力改变困境。我 一定要上大学,当一名社会有用人才。决心下定后,首先在下栅公社恒兴堡村支部和管委会一致同意 推荐她上大学的基础上,姥姥又去找北姚村党支部出具了政审材料。然后经下栅公社比较择优选拔被 推荐上去了。接下来就是准备复习考试。由于考入高中后,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致使学校停课。因此所有的高中课程必须自习。她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自习。姥姥的语文和英语学的扎实还好对 付,数学自习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姥姥把不懂的问题和不会做的题全都记录下来,利用中午时 间,她头顶烈日骑着自行车,到附近高中找老师辅导。物理化学利用礼拜天找人恶补。好在那时只考了语文和数学,这样对我的姥姥来说非常有利。据姥姥的回忆,考试时她的座位刚好在教室一进门靠 窗户的第一排,所以每次监考老师一进门最先看到的就是我的姥姥,他们看着姥姥答的试卷都不住的 点头,好像对姥姥的答卷比较满意。过了一段时间县上贴出了公告——榜上有名。后来听说孝义全县 200多人参加高考,其中排名姥姥第七。据姥姥讲:那次负责判卷的老师是初中时给她代过英语课的孝义中学教导主任郭锡林。考试成绩统计完后郭老师兴奋地对所有评卷老师说:“看看我们孝义中学的学生多么厉害,初中毕业都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要知道考试学生中有好几个高中毕业的北京知 青。这怎么能不让人高兴与自豪呢!”
考试结束了,政审过关了,上大学是否就十把九稳了呢?就在此时,突发事件又一次狠狠地击 中了我的姥姥。有一天孝义县招生办的赵太岚老师,在火车上遇到姥姥的小学教导主任雷秋香,她和 我的姥姥是一个村的。不知道怎么他们两人就聊起我姥姥上大学的事儿。雷秋香一听到乔玉良的名字就补上说:“谁上大学也轮不上她呀,她的两个舅舅是历史反革命,解放前就被判了无期徒刑,现在还 关押在太原二监......。”赵老师回到孝义后,第二天就派人到恒兴堡村对我姥姥的情况进行调查,幸 运的是因恒兴堡村子小、人口少,大队又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他们直接找到学校正在上课的姥姥。听 他们说明来意后,姥姥急忙一边派人到瓜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招待他们,一边又派人到北姚村叫来大 队长。大队长带着公章和支部书记的私章很快就赶来了。平时大队长和我姥姥家的关系不错,再加上 他非常同情我姥姥的遭遇,直接按照要求又开出一份证明材料,证明我的姥姥经政治审查没有问题, 这样又一次化险为夷逃过一劫。
接下来填报志愿了,毕竟姥姥有两个反革命舅舅,本来可以报北京和 天津的大学,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姥姥还是选择填报山西省内的院校。在正式填报志愿时,姥姥同时 报了三个第一志愿。在山西医学院的宋老师面前,第一志愿就是医学院;在山西农学院的王老师面 前,第一志愿就为农学院;在太原工学院李维星老师面前,第一志愿就成为工学院。这三个老师都对 我的姥姥进行了面试,而且都非常满意。晚上在一起开会碰头时,首先是农学院的王老师说:“哎呀, 我今天发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学生,准备把她收下”。医学院的宋老师说:“我也碰到一个非常满意的学 生”。紧接着工学院的李老师也说:“我也遇到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同时把姥姥填报的志愿书拿 出来看,一下惊呆了,这不都是同一个人吗?这时医学院的宋老师说,你们抢吧我让了。工学院的李 老师说,不行!这个学生我要了!可农学院的王老师却说,你是我们的组长,你不应该和我们抢招生 源,这个学生我必须要!就这样我姥姥被王老师抢到了农学院。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但戏剧性的一幕 出现了,就在姥姥从山西遥感所调到太原理工大学的三年后,姥姥应邀参加系里一个姓和男同事的婚 礼时,居然和姥姥寻找三年未果的李维星教授坐在了一张餐桌上,在聊起当年的往事时,李老师还记 忆犹新,他居然还能记得我姥姥这个没有被他抢招到的学生乔玉良。他高兴地说:“让别人抢走的学生 能来到我们学校当老师、和我做同事,这真是天意呀!他们这不是替我们工学院培养了人才吗?真是 不可思议呀。”姥姥回忆起她当年上大学填志愿的巧妙选择,还是值得庆幸的。
领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孝义县招生办的赵老师还在问姥姥:“你的两个舅舅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 姥姥非常生气地对他说:“赵老师,到底有没有我的通知书?有就给我,没有我就走了,现在问这个还 有意思吗”?他说:“这个小孩怎么这么倔”?哎!他怎么能体会到我姥姥当时的心情呢?也许因为他的一次偶遇,姥姥就和上大学失之交臂,也许没有王老师,姥姥这辈子就只能当农民。说到这里姥姥的 心情非常沉重,不由得想起她已去世十多年的母亲。如果没有姥姥的母亲到处找人帮忙;如果没有下 栅公社党委、团委的大公无私;如果没有恒兴堡村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和全体村民的共同支持;如果 没有北姚村大队长的热情相助;如果没有终身难忘的农学院王老师的鼎力相助,就没有我姥姥的大学成长生活,也许一辈子只能待在农村!
姥姥的故事讲完了。姥姥最后说:“上学的路短暂而又漫长,那段时光刻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一 个多年的学习成历史。再回首当年情景,总有某件事、某个人、某个瞬间,让人难忘!”小伙伴们!你们 听了姥姥上大学的路后,会有什么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