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掘金1亿,来一场震撼的商街场景革命!
文\潘永堂
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说了一句话:在任何一个领域,输出能力最强的那些人都会摘走那个领域最大的红利。就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一家专注商业场景营造的新物种公司——上海风潮,正力图给商业街区输出最具价值、独具IP的“新场景、新内容”。
对此,80后创始人胡超强调,“我们只是在地产红海里,在大企业可能看不上的细分市场重新定义玩法,场景创造价值,场景即产品,最终活生生创造一个新兴行业。”
显然,提出场景革命的吴声老师是风潮的导师、是灯塔;而创业者胡超,则是将吴声“场景”二字在商业街区落地并迅速掘金1亿的实践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地产总裁内参专程奔赴上海,采访了上海风潮创始人胡超先生。
图注:上海风潮创始人胡超先生
我就想为地产80后到85后这个区间的人找到一种活下来的新玩法而奋斗。对此,正好80后的风潮创始人胡超表示:“老想法到不了新地方,今天的地产已经红海,而且正在经历从地段时代进入空间时代,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从展示销售时代转向场景体验时代,每家房企若想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就需要不断换脑,用新思维、新理念去创造新的客户价值。而风潮,就是要在中国商业地产一个不太起眼但却大有可为的街区领域,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场景革命。”
痛点,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灵感源头!
做有心人,则是创始人与生俱来的特质!
胡超曾经在商业地产工作多年,善于思考且拥有很强客户意识的胡超发现商业街区经营存在一些明显的痛点。即很多商业街区的呈现往往属于“三不管”地带,类似常规意义的灰色地段。
首先,知名建筑设计公司往往不会在意它的建筑底层的商业未来是什么样子,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建筑的线条、功能、材料;
其次,知名景观公司在铺地、种树、景观营造上也对建筑的边界缺乏考虑;
其三,为商业街区配套服务的零零散散展览展示公司、美陈公司、样板房、售楼处、活动公司等等,他们都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与交流,只是到了一个工程节点,不同的公司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去完成任务。
这种零散的、各自为政的、缺乏一体化商业街区设计和装饰,最终在商业街区输出的品质、风格都缺乏内容和打动客户的场景。
在销售端,常规的宣传物料对于传播产品卖点、生活方式只能传播70%甚至更低,而基于生活方式实景在线的营造,基于产品卖点的场景营造,则是一针见血、清晰可见,有体验,才有感知,才有互动,更有感动。事实上,在住宅领域,国内巨头碧桂园、恒大、龙湖在住宅营销端口都一直都强调“先造景,后营销”,让客户惊艳的实景示范区有效的促进了销售速度,效果很好,但在商业街区领域,诸多房企包含百强房企缺乏关注和价值营造。
基于此,当时时任项目策划总监的胡超就给项目方团队提出建议,既然围绕商业街区,大家都在一个阵地上战斗,同时示范区里面大部分都设置在商业区块里,那么有没有可能有一家公司,它能够将这些大家都看不上眼的边角料事情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形成整体价值创造,建造新的规范且具有强大协调执行能力的小行业。具体而言:
其一,首次将商业部分的广告规划前置,统一调性设计,而非等商家进驻后它需要做得时候自行改造DIY,最终破坏了建筑本来的语言和审美。
其二,原来所有室外部分,除了景观的地和树以外,增加了大量外摆空间,将室外部分的灰空间通过商业外摆的形式有效地进行了利用和转化,它就有了它的商业价值。比如一些木平台的桌椅围合区域,一些贩售区域,在后来这些外摆空间,都可以单独租赁给小的业主进行售卖,最终让它的商业价值得到了提升和溢价。
其三,灯光介入前置化,在商业区域打造更多的夜场活动。事实上,营销就是客户到场时间高质量的占有和影响心智。传统售楼处很少进行夜场活动,之前的商业街区都是泛光照明,为什么不能让灯光前置,最终方便策划大量夜场活动,做啤酒节、表白节等,夜晚的氛围和情调更好,商业氛围也更加璀璨。
整体的思考,让当初的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眼睛一亮,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点子,围绕这个商业街区,一个美式的中产阶级生活带到上海来进行复制落地和场景实景呈现,最终让客户为看得见的情怀和场景买单。
胡超事后分析,这个策略背后一个最大的创新就是,把原来带看说辞,带看售楼处,客户对整个项目溢价买单的方式转嫁到了商业实体场景,让客户对未来生活情境、商业氛围提前实景感知,让他为未来的商业梦想买单,而这就是风潮成立之前的一个思考雏形。
这不是一个项目的痛点,这是整个行业的痛点,基于此,为何不成立一家专业化公司去解决这个行业痛点了?也因为此,胡超在创立风潮之前,展开了深入的行业分析和痛点研究。
第一个痛点是时间痛点。这个时间痛点来源于两方面,其一,是服务于住宅开发的节点,即你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你的工期任务,一般35到40天,这是时间效率的问题。其二,是时间价值问题,即你能不能造出一条超级商街能够延长杀客的时间, 从而更好的完成逼定销售。
第二个痛点是成本痛点,即开发商对更多是一种成本思维,费用思维,而不是一种投资思维,价值思维,更多是如何控制成本的问题。大部分开发商是因为示范街区要开放,同行竞品都做了,所以你也得做。
第三个痛点是效果痛点,即这个商业街区地方能不能产生一个价值点,成为产品增值、营销增值的一个支撑点。一般老板在做决策的时候主要关心三件事情:花多少钱,用多长时间,做成什么效果。那么商业街区效果的痛点是什么呢?第一种类型就是同质化,没特色,很多街区最后包装出来都差不多;第二种类型就是中看不中用,很多街区看着好看,但却不实用;第三种类型是要么重复建设,即很多街存在一段时间全部拆了后又回到原来老路;要么是不伦不类,这就好比给建筑穿了件很怪异、不伦不类的外衣,反而得不偿失。
事实上,建立区隔,提升品牌,加速销售,这才是商业街区场景营造的核心价值。风潮,从客户动线角度来讲,整体前置设计就遵循了以客户体验为起点,比如穿过样板街,经过样板房,经过体验区,客户的体验充实了,完整了,动心了,让客户所见即所得,再到售楼处去杀客就简单了。
风潮是谁?
风潮到底做什么了?
专业的说,风潮,是一家专注于商业场景营造的“新物种”公司,是未来新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它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5D理论模型”为基础,以超级商街10大建造标准为准绳,打造了300余条主题精品“高颜值”商街。截止目前,风潮已经形成轻生活、life+、新雅仕3大成熟系列产品,下属9大主题风格街区(活力街,风尚街,创享街,生态街,童享街,幸福街,中式国风街,欧陆情怀街,海派摩登街)。
1场景营造“三重境界”
房地产已经从地段时间进入空间时代,而空间又进入场景赋能阶段! 场景这个词的边界很大。目前风潮场景核心还是聚焦商业街区的场景营造为拳头产品,可问题是如何给商业街区赋能了?对此,胡超打了三个生动的比方。
第一个阶段通俗的说叫“化妆阶段”,即给空间一个化妆,比如给你画眉、给你涂口红,然后可以走出去亮相见人;
第二阶段是从化妆师慢慢变成“造型师”。即你可能给空间除了画眉毛、涂口红,还拓展到能不能帮你搭帽子,建议你穿休闲西装。目前风潮已进入第二阶段,即在“化妆”之后还会考虑它的功能性,比如商业街上做实体店铺,包含对灰空间的利用、转化等;
第三个阶段是场景营造的最高阶段,即“个人形象造型师”,打造符合个人风格的超级IP主题街区。比如朗诗强调绿色生态,就打造生态IP超级街区;比如金地打造未来系产品,那么街区就可以匹配打造未来潮人超级街区。
根据风潮不完全统计,商业街服务商可以做“化妆师”的全国有100家,造型师大约20家,但是现在还没有一家真正成为个人形象造型师公司,而风潮正为之努力。
2无场景,不商街
场景是产品与顾客的时空交集,设计是风潮与生活的故事编剧!
眼球时代,你要让我首先觉得美,觉得氛围好,我才会看,会参与!在商品社会,场景和产品,则是遵循“场景为先,产品为后”的逻辑。对场景和产品更深入的解读,胡超分享了两个精彩观点。
其一,无场景,不商街。今天人们在购买一个产品时,更多不仅仅是关注它的产品本身,而越来越在乎产品所处的场景,或者产品场景带来的一种精神和理念。比方星巴克咖啡,喝得就不是咖啡,而是一种美国文化,一种社交体验。
其二,从“需要”到“想要”,是消费的两种不同层次。“需要”是解决有和无的功能问题,而“想要”是解决好和坏的选择问题。当同样商业街区,A街是商铺毛坯,B街是商铺精装且具有主题情景时,前者只是让客户知道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商铺开业,但是无法知道是什么样的商街氛围和面貌。而B街区则是把你“想要”的提前给你,所见即所得,你会发现原来我距离我的梦想(开铺梦想、投资梦想)那么近,这就是场景被事先设计所带来的销售价值。有了需求引导和想要的美景呈现后,消费者更容易下单,最终带来商街成交。
3场景营造的落地:3大产品线+9大主题街
在风潮,场景不是空洞的,而是可落地的,是具体的!并且场景还是有标准体系的。
今天,标准化,也是一个企业快速成长的“秘诀”,不仅仅规模开发商做大做强,首要的密码就是复制,就是标准化,他们都纷纷建立起以产品标准化为基础的管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权责标准化等一整套标准化体系,以此支撑房企的全国化的跑马圈地和快速扩张。
风潮作为场景服务商,快速生长,也离不开过程中的经验沉淀、标准沉淀。
据胡超介绍,目前风潮已经完成300多条商业街,这300多个案例的所有商街项目长度如果连在一起会有65公里。凭这个样本库,显然风潮具有沉淀产品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
其二,目前风潮在场景营造已经形成三大成熟产品,即轻生活场景、life+场景、新雅仕场景。也沉淀出9大主题风格街区,即活力街,风尚街,创享街,生态街,童享街,幸福街,中式国风街,欧陆情怀街,海派摩登街。标准是想通的,这些沉淀有助于风潮与大型开发商的集团去沟通;
其三,做大客户,大集团的产品线,从大型房企集团超级商街的标准化打造,这是提高风潮产品标准和专业门槛的方法,胡超坦言,这很重要!
1行业规模:30到50亿
这个行业的市场蛋糕到底有多大?
胡超有一个相对粗放测算,即以全国2016年房地产的总销售额,来反推它在营销这一块的费用总额,即营销费用细分到百分之多少是用于商业示范街的塑造费用,当然这其中,有的商业街就“毛坯”销售了,主动剔除掉后会发现在示范区的商业街包装这一块的需求,一年全国理论值应该有30~50亿左右市场。这里有个前提,其一,购物中心、区域化的开放式的街区就更广阔了。其二,存量方面的街区改造不在此之类,可以肯定是,存量改造规模远远超过增量市场。
截止目前,目前风潮三年累计的商业街长度已经超过65公里,签约总额已经突破1亿元。在2017年前4个月,风潮用4个月时间就突破3000万,2017年预估6000万,2018年突破1个亿。
2定位:小步快跑、小而美的公司
到底要做大了?
增量市场30到50亿,存量市场更大,但是对风潮而言,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是目前的战略定位。对于规模却是既有追求又有克制的,这是当下风潮的心态。
首先,企业一个三角定律的三个角,分别是速度,规模和创新。风潮所处的这个行业一定是个创新型行业,所以它的速度和规模会受到制约,最核心的还是把产品与服务的根基打扎实,把一个个案例做成精品,花好蜂自来;
其次,规模做大,到底是人的规模扩大还是产值扩大,从产值的角度来讲,风潮今年前4个月就做到了3000万,一年可以做到6000万,接下来2018年突破1个亿。然后继续往上走,就会迎来规模瓶颈,即破亿,破10亿,破100亿,当下的目标是跨上亿元的台阶,再扎实做几年,争取突破10亿,而后的市场就要跟着市场走,比如打开巨大的存量市场等。
其三,基于当下,风潮还是定位于做一个锐意创新、小步快跑、小而美的公司。
3 聚焦"大客户"
风潮这两年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进行内部组织结构调整,成立大客户部。
这不简简单单是个部门成立,而是意味着风潮从过去的项目制导向,进入到大客户导向,专业化的部门以客户思维为出发点,以战略大客户为重点,通过市场部、大客户维护、产品服务对接,迅速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口碑。事实上,胡超表示:在今年的3000万签约额中,有超过60%是由风潮大客户提供,而剩下30%基本都是原来合作客户,中小新客户占比相对较低。
业务层面,开发商针对商业街场景改造,其实从项目层面是没有办法去解决前文所述的三个痛点,因为它只是做一个项目,它不是一个集团布局和产品线的思考。相反最近2、3年,越来越多集团化公司像万科、恒大、金地、正荣等,他们已经从集团内部成立了三点一线的部门和条线,来将具有公司属性的商业街进行单独打造,他们开始从前期的示范区规划设计,到后期的招商、运营,又或者售卖过程中,开始从成本价值角度考虑它原来的成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转化和留存,是否整体效果能够与集团产品线的定位和风格匹配,是否跟每个项目受众人群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相匹配……大型优秀的开发商开始逐步转变思路。
而风潮的大客户变革,正好契合了这种时代需求,集团化客户需求,风潮,是行业中唯一拥有大客户部门和大客户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既有组织保证,也有成熟业务标准,而且风潮大客户的产品服务体系专门门槛,价格门槛都相对同行高出几倍。而相对同行,商业街场景营造,这是一个新生的行业,更个需要认知升级和理念更新的转变,尤其是同行没有大客户机制和产品服务的专业优势,是很难说服开发商从集团高度去高投入、下决心去做这个战略专项。而风潮基于大客户组织、专业体系、客户口碑、成功经验等的体系作战,平台作战,形成了大客户的认同和信任。
作为这个行业的见证者,胡超看了太多啼笑皆非的客户选型案例。理念更新后,优秀的开发商想做商业街,找A公司、找B公司,觉得A公司不错就让A公司做了,但做完了以后,发现再跟其它竞品项目比较发现效果太差,下次找风潮,又因为风潮太贵,又选择了一家右商,但最终结果发现,产品还是不尽人意,反复折腾后,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跟风潮合作,但一合作之后,他就上瘾了,他也感叹,的确,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公司来做,而后逐步与风潮建立战略合作,然后风潮再为他订立服务的标准,产品的标准,订立具有他独立IP的商街,这样慢慢就形成战略深度合作,而这个客户也就变成了风潮名副其实的大客户。
目前风潮已经合作的战略大客户已经有6家,包括恒大、绿地、金地、正荣、保利、中海;未来胡超计划集团客户从6家扩张到20家,而且每家集团客户可以配合他们的产品系列在不同的城市做更多的场景变革。
4优选“重叠型”客户
对当下的风潮而言,有两个前提,其一,产品是行高度聚焦商街场景营造,这毕竟是风潮的拳头市场,市场还比较分散,空间很大;其二,核心还是聚焦增量市场,比如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占比目前是9比1,未来8:2,但无论如何,增量是重心。对存量市场,虽然是一个大蓝海,但大蓝海里面鲨鱼很多,未知的生物也很多,所以风潮一旦冒失的战略性进入,风潮的抗风险能力就缺乏保险系数。基于上述两点考虑,风潮因此聚焦行业50强甚至是未来20强,做到更多集团大客户,这是中短期战略。
但作为初创公司,战略有重点并不妨碍一些更有穿透性、灵活的经营策略。比如风潮考虑到目前很多大客户是双重身份,即自己既有增量的商业街开发,又有存量商业街市场改造升级,是典型的一拖二。因此风潮虽然聚焦增量市场,但也会在执行中客户中优选增量和存量重叠的客户。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利用增量市场形成的超级商街品牌,很容易外延扩大到他的存量市场,把品牌嫁接过去,这样客户的接受度会很高,而且也有利于风潮更大的规模效应。
5超级大客户:资产管理公司
一个被忽视的超级大客户就是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资产管理收购了很多房地产项目,很多开发商他在住宅本身的溢价和销售取得足够了利润后,就让商业街给资产公司给收购了。因此在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有很多商业街项目,它是一个平台,所以风潮要将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战略突破口。
首先,资产管理的项目非常多,资产丰富,相当于超级大客户,一旦资产管理公司认可你的专业能力、场景包装、塑造能力之后,对他而言,做他的一条商街,与做其他商街;做他的商街与做他的购物中心里面某一个区域,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其次、资产管理公司是需要处理存量资产,需要的是场景创造人气,场景创造溢价,但是在目前中国专业化的商业运营公司并不是太多,这样风潮也可以去协助资产管理处置资产,至少在商业街的场景改造和赋能是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其三,一旦风潮具备强大的商业街以及后期更多的商业资产的包装能力、处理能力,那么开发商未必有必要把这个商业项目处理给资产管理公司,开发商可以自己操盘,成立一个资产管理部门,然后风潮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这样以来,风潮就成为商业街等商业资产的一个专业能力,类似USB接口,可以直接作为一种能力被加载到资产增值,资产处理,资产变现上。如此以来,风潮会改变开发商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关系。
6 战略伙伴:代理公司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房地产营销代理商也还是可以和风潮形成战略合作!
即双方形成战略合作,房地产代理公司手上拥有很多商业街项目,因此他完全可以拿出准备分销的几条商街,风潮进行自我投资,开发商不投资一分钱,但是风潮场景投资后,溢价部分进行分成,开发商和代理公司获得它的销售去化和增值,风潮获得收益分成以及更多的渠道,显然这也是一个有关开发商、风潮和代理商的三赢的格局。
商业场景营造输出产品并不难,难得是做出价值,难得是持续做强!在风潮,不断的经营创新,快速做大做强,这3年多,风潮快速成长!
1扩张策略:加盟+分部
开发商做大做强的核心秘诀就是复制,而风潮这家输出内容和场景的服务商,做大则采取加盟的模式。
与大多加盟过于苛刻不同,风潮在加盟模式上有自己的策略:
其一,加盟公司,之前的业务,可以照做,这样保证加盟初期不会饿死,加盟方会更有信心;
其二,加盟方需要成立新的专业团队,去做风潮的业务,它用风潮的品牌,交一部分保证金就可以,更多的是一个业务扩大端口。
其三,兑现更快,每个项目做完以后即可进行结算,项目的利润部分按照事先的约定迅速分成。
除了加盟模式外,成立长沙分部是另外一种做法。
在胡超看来,直接在异地成立分公司还是风险比较高,而成立分部就是强强结合、优势互补的过程。比如长沙有一家小的广告公司,曾经它也做过类似风潮这样的案例,虽然他深耕湖南10多年,本地关系网相对风潮更有优势,但是他基于场景产品没有品牌,没有资源,没有专业化。那么分部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首先两者之间建立一个契约合同,风潮为他直接带来强势品牌,并且把总部创意设计资源、总部服务的标准和其他资源输送给它,提升他的产品与服务能力,实现他业务端和服务端的一个放大效应。而对风潮而言,湖南的供应商链条成本相对上海而言更低,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长沙本部的维修服务,跟进配套服务,他有本地化的距离优势,可以快速响应。
如此以来,不是从零开始直接投资成立分公司,而是优势互补,采取这个分部模式就更容易马上产生经营成效,也更快速发挥风潮的稳健扩张效应。
2快速开业:精装商铺,1个星期开门迎客
由于前置主题规划和商街装饰,这样在销售或是租赁时候,店铺门口的木平台都帮商家铺好,桌椅也布置完整,室内橱窗和灯光都已贴心的布置完全,最终你只需要换一块你自己的店铺名称或LOGO就可以快速开业了。
所以因为风潮,你会感觉到以前的商铺都是毛坯,现在瞬间进入商铺精装时代,而且这个精装本身是有内容的,有独立IP,且能够吸引人气的,因为它不是一个商铺在战斗,而是一整条街的商铺都在战斗,最终形成主题内部的1+1大于2效应。
过去住宅精装修,拎包即可入住,今天商业街铺有了风潮,拎包即可操盘店铺,1个星期就可开门营业。
3 51件专利:行业中唯一一家
在胡超看来,风潮本质属于内容制造商,风潮售卖的是关于商业场景的知识和创意的内容。
风潮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内容IP。
但在中国目前整个社会都是缺乏对内容、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的,而且另一方面这个行业低门槛、抄袭严重且价格战频出,风潮必须在这样混战的时代,构建自己的中长期竞争优势。
目前风潮已经创意了65公里的商街,300多个项目,而且每个街区里面是依靠1000多件、甚至几千件单品组合起来的不同主题的超级商街,在这个体系下,风潮不仅建立了基于众多项目经验集成的成熟产品线和9大主题超级商街的成熟体系;而且针对所有的创新单品进行了专利注册。目前,风潮依旧有51件专利,也是这个细分领域唯一一家有专利的公司。
未来这些备受行业和客户认同的专利产品,会出现在自己和同行越来越多的示范阵地,在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上加速应用,一旦这个行业和市场形成规模效应,风潮也可以在未来合适的时机要求支付专利费用。
4忠实伙伴:战略供应商
红海时期,今天企业的生态链、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非常重要。经过4年发展,风潮已经与下游资源进行了战略耦合和深度互信,已经有一批忠实的战略供应商。
首先,风潮的供应商,他们愿意与风潮一路同行做大规模,他们愿意在垫资方面承担风险,愿意在利润方面看中市场蛋糕的放大,而不是一点点的逐利,而且在契约精神方面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沉淀下来的彼此信任,我们都是时间的朋友。
其次,风潮不仅仅是合作,而且还通过对部分战略供应商直接控股,形成更稳固的交流合作的产业链,最终风潮的三大体系,九大主题商所有的标准化,最后就能落到实施的标准化,而供应商一系列的标准化动作,就会落到反哺风潮面对客户时品质的保证,成本的降低,这是一个风雨同舟、利益共享的致胜逻辑。
一个值得惊叹的数据是,风潮公司一年6000万营业额,几乎没有一分钱的负债,完全可以依靠开发端的预付款和供应商的垫付,去完成轻资产的发展。风潮测算过,如果明年风潮营业额达到1个亿甚至超过1个亿的时候,风潮只需准备2000万左右现金,就能支撑这套体系的良性运转。
5轻资产:平台化,越来越聚焦核心
如何让企业的规模能够良性的快速成长?如何在门槛较低,竞争激烈的商业场景这个小行业形成竞争壁垒?对此,胡超给出了他的两个绝招。
其一,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轻,轻资产化,不用太多的自有资金就可以撬动更多项目运营,比如明年风潮做到1个亿,后年如何做到5个亿?重资产是很难做到的,但轻资产或许有这种可能。这一绝招,玩地产开发的人都知道,自有资本越少,杠杆就越大,滚动开发的项目就可以几倍扩张。如何更轻了?在风潮,设计和施工过去是一体化的,因为大量施工的权重,所以之前的风潮是一个相对资产较重的公司,如今胡超的思路是慢慢将这个施工剥离出去,即采取服务外包模式,而且强调本地化施工。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风潮可以更加聚焦设计和资源整合上面,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策划能力和创业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施工本地化即专业又效率可能更高,更省心。
其二,平台化是第二个绝招。风潮越来越轻资产后,风潮的项目规模会越来越大,慢慢就会演变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会更有意思,比如聚集更多的上下游资源,比如让大量的商业小梦想聚集在这个平台上。
目前风潮只有60人,未来会增加到100人或200人,但整个业务可能会增加到5到10个亿,事实上,对于一个年均50亿的行业,20%的市占率是可行的。
1发展,才是留人关键
与常规的薪酬、股权、文化氛围相比,这些都是传统留人之道,风潮也在用,但胡超更想强调的是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梦想,才是留人关键。
这个行业,风潮虽然才4年,但因为新思维,风潮已经是老字辈,做得最早,项目做得最多,但在胡超看来,风潮还太年轻了,正因为年轻,才更有活力,更有成长,更有梦想空间。而这,正是留住当下风潮优秀人才和吸引行业优秀人才的关键之关键。胡超坦言:“如果风潮在这个行业里面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强大的话语权,是没有人愿意留下的。”
事实上,这个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与风潮产品类型差不多的公司,以前都一起竞标的,突然今年就销声匿迹了。而风潮的发展和品牌,反而有一种脱颖而出的感觉,良好的口碑和稳健的扩张,300多条商街的积累,最终比较偏远的地区,比如类似陕西这些区域,一旦说到商业街包装,当地业内人士都会评价,风潮是一家做得口碑不错的公司。
稳健快速的发展和越来越强的品牌是吸引业内高手的关键。
胡超表示:“风潮的门是打开的,随时向优秀的人才开放。目前统计风潮这里的设计师团队,大概有1/5都是从同行里面跳槽过来的,他们以前可能是风潮在客户面前PK竞争的同行,今天又与风潮人一起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2产品经理:工作室模式
留住优秀人才之外,还得打造作战小分队,这是组织的战斗力。
对此,胡超给出了他的思路,风潮,是一家产品型公司,产品核心还是以知识和文化的输出为主,创新创意和高速学习成长是组织的核心,因此我们要让个人和组织都能找到独立的价值。内部孵化工作室,可能是风潮组织变革一个方向。当一个产品经理带一个小团队,能够服务好一个大客户,他们可能会变成一个小的工作室,最终在风潮这个体制、平台内再进行创业,可以降低他的创业风险,同时能够搭上一艘大船,一起航行。
截止目前,风潮设计部已经成立三个事业部,而三个事业部首先又变成三个小分队,然后每个小分队里面又有两到三个主案,然后再不断裂变。
3默契,也是生产力
风潮成立4年来,团队的流失率低,核心骨干流失率非常低,团队整体稳定性很高。除了上述的留住人才,给组织更多空间和活力之外,胡超强调的第三点就是默契二字。
默契,成为生产力,这一点很重要。风潮公司内部的沟通成本非常低,员工之间,跟供应商之间、跟客户之间,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氛围。这取决于2点,一则是内部三年的积累和彼此的开放式沟通习惯,二则是外部品牌的打造与共赢,让供应商与风潮合作更默契和信任。
4特种兵:造梦师
从设计师,到主案设计师再到造梦师,风潮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升级!
2017年,风潮有一个很大变化,今年提出一个主案设计师新概念。即风潮目前大概有10到15个主案设计师,他们每个人都具有开发端、客户端的个人口碑,开发商甚至指定说我们做这个产品系,直接找他做就可以了,他更了解我们的产品,他做这个产品比我做的都还要多,为此,他们已经成为给客户也好,给公司也罢,成为造梦师团队。
这些造梦师是我们公司最为宝贵的核心资源,他不仅仅是优秀的设计师,而是会接触到商务、客户谈判、成本、财务的全链条、一条龙的产品经理。
当被问及未来,胡超表示:“这个行业中,风潮是做得最早的,也是项目做得最多的,但风潮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力,而且当下我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很清楚知道未来还能做什么,我们已经想得比较明白了。风潮的未来,更多需要用时间去验证我们的梦想。”
A,趋势篇:中小房企还有未来吗?
3,房企规模九重天,请看2017年1~2月销售榜TOP100
B,标杆篇:30强房企们,他们在干嘛?
1,金地 从600亿到1000亿,金地仅仅用了1年
2,融侨 凶猛闽企中,谁是另类“克制者”?
3,万科 【总裁内参】王石:万科6年左右实现1万亿
4,万科 张纪文:5年后万科或许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6,恒大 7大经营哲学,支撑恒大10年从17亿到3734亿蜕变
7,旭辉 旭辉林中:6年50亿到600亿的战略复盘
8,正荣 新正荣的下一步棋
9,融创 融创迟迅:拿下天津5连冠之后怎么玩?
10,中海 中海地产,如何打造地产"利润之王"?
11,阳光城【总裁专访】阳光城:2年业绩翻10倍的扩张传奇
12,招商蛇口 招商蛇口:干了1件比冲千亿更重要的事
14,仁恒置地:仁恒:有一种房子叫"住了后都说好"
15,金地:7大借鉴:房企冲刺千亿的"金地样本"
16,龙光 龙光地产=成本高手+盈利标杆+轨道地产专业户
17,融创:不惧调控,孙宏斌的6张底牌 |潘永堂
18,保利:10年涨25倍的保利地产:不像央企的央企!
19,实地:别只想冲规模,地产下半场呼唤“跨界新物种”
C,专业篇:房企如何打造“专业战斗鸡”?
1,营销力:上海万科:用先进"大数据"手段研究市场?
2,产品力:这家600亿的房企发布了一套产品白皮书
3,产品力:第四代住房革命,建筑业或迎100万亿风口
4,营销力:3万人爆场,三四线楼盘如何未卖先火?
5,营销力:【狼者融创】7大维度解读“融创版营销”
6,豪宅产品 顶豪下一站:奢侈品
7,组织管控 任正非:砍掉高层手脚、中层屁股、基层脑袋
8,利润力 都是豪宅老司机,为何利润、规模差别那么大?
9,并购力 融创“并购王”是如何炼成的?
10 产品力 如何打造一个均价50万\平米的顶豪?
11,投资力 拿地如此重要,BOSS要敢给投资总"加薪"
12,产品力 杭州万科:住宅"22条军规"背后的5大策略
13,营销力 精准营销元年:写给全国地产营销总的一封信
14,社群力 奥伦达部落:“社群运营之父”炼成记
15,资本力 碧桂园CFO吴建斌:把融资成本降到5%
16,产品力:在深圳,这套豪宅窗外风景"值半个亿"
17,产品力 产品是良心,万科史上最详尽产品细节图谱!
18,产品力 这家2100亿的房企,发布了它的"产品服务新主张"
19,豪宅力:美国曼哈顿豪宅考察交流13个心得|潘永堂
20,产品力:苦行僧碧桂园:客观看待3000亿级房企的产品力
更多文章交流与互动,请加老潘微信dczcpyt (非诚勿扰,加微信请注明公司专业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