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端午

时光荏苒,转瞬又到了端阳节。北平旧俗最重视年节,被看做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正月、五月、八月三节最为注重。人们都会放假休息,市面也很繁华。
五月节称为端阳节,这个节的名字很多,据《荆楚岁时记》中就有三种:端阳、蒲节、重午。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来说,五月为午,五日也为午,据《风土记》上说:“仲夏端午,端为始也,谓五月五日亦谓重五”,这应该就是午月午日为端午的由来吧,《提要录》上说五月五日为端午,日在天中,故端阳节又称天中节。
尚在闺阁的小女孩,五月初一开始梳妆打扮,薄施珠粉,广画娥眉,香腮凝脂霞晕,浅黛含烟柳细,檀唇点得樱珠弥鲜,微露白玉皓齿。《帝京景物略》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女儿节之称始于宋代。
旧俗从五月初一开始,各家的门上分插许多菖蒲、艾叶,用彩纸剪成葫芦或绘成天师像,钟馗像及五毒符咒等形状,悬挂门楣之上,取雄黄和酒喷洒,或涂小孩的脸与耳之间,据称可以避毒虫,小孩都要用雄黄和布制造一个小老虎,辣子形的佩于肩上,或用一大串老虎褡拉,还有一个葫芦形的荷包,里面要装上花椒,据说可以避毒。
各家的姑娘小姐也以绫罗制成小猴及粽子、葫芦、樱桃、桑椹之类的,以彩线穿上,或佩戴衣服上,或悬于背,其名称为一䌽葫芦,以此驱邪辟凶。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保留了端阳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贴符的习俗,各家亲友多以粽子互相送礼,旧俗到初五,还会以樱桃,桑椹、荸荠、桃仁、杏仁做成五毒饼,玫瑰饼等,供佛,祭神祖先。
在北平城南有南顶庙,于初一起开放十日,主要是游玩和赛马。赛马是具有娱乐性的。南顶庙还有走会,就是各子弟组织善会,如五虎,少林,高跷,狮子等会,每天到庙里献技,称为走会,南顶庙靠近永定河,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南顶庙会直到清末还有,民国以后就消失了。

1

梨园人每日辛苦,逢年过节,人们都会休假,而梨园行反而忙碌起来,自距端阳、中秋、年关、三节临近的时候,各行都预备收账,住户也多清理积欠账,准备过节,无暇顾及娱乐,这对梨园营业有一定影响,售座骤减。因此也会找些名目出来休演,等节日时再出演,犒箱会也是这种情形之一。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三,梨园界都要举办犒箱会,是后台的经历科(管事)剧装科(管箱)戏通科(检场)容装科(扮戏梳头)的四执人员举办的祀神典礼。
最早的犒箱会礼数很多,各班的四执人员,会集资选择一个饭庄,分拨供神位及“亡人”牌位,分别行礼后聚餐,餐后各乘车至南顶庙内的喜神殿烧香,焚化金帛,念经超度,祭奠梨园行的孤魂。

以前戏箱也是一个行业,有各自的箱主。犒箱会本无什么具体用意,不过是梨园行后台以此为题目,休息一天而已。借此机会,各园箱主或班主,都会重新整理戏箱一次。犒也有犒赏的意思,各园惯例休假一天,同时箱主或班主,出资宴请四执九场,戏园主也会出资宴请伙计堂头等。后台放假,前台只能停演,故传说有凑钱宴请前台先生之举,同时亦祭神酬谢。

犒箱会也是彼此联络感情,同时祭神酬谢纪念其祖师的一种形式,此风已流传百年。自庚子变乱后,此典礼即已见凋零,没有昔日的团结精神,只各班各择地点举行,后来因为连年物价飞腾,愈加简陋不堪了。
到民国后,只是一些戏班单独举办,而流于形式,由停演一日,改为夜戏不停。三十年代有老头目张某曾一度提倡重整此旧规,因坤伶梁秀娟的舅舅,当时为经历科的,为抢案被枪决,张叟以为经历科全体之耻,更慎于同行滥收徒弟,遂废此议。到四十年代此君又与同行前辈数人,旧事重提,因不满于今年经历科同仁办事多出规矩,大发牢骚,而又未果。犒箱会除去戏班偶有单独举办外,也逐渐成为历史。

张君秋《五花洞》

端午应节戏很多,所谓端午,为五毒之难期,五毒为蜈蚣,蝎子,壁虎,长虫与蛤蟆,《五花洞》一剧为不可缺少的点缀。
《五花洞》是一出文武带打的戏,以剧中潘金莲为主,成为旦角正戏。这个戏虽有大段唱腔,但并不繁重。张宗昌嗜剧成癖,某次张宗昌寿辰,邀众伶人演堂会,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位名旦,合作《五花洞》以贺喜,由此而有了《四五花洞》之名。民国二十年(1932年)李徵五创长城唱片公司,委托叶庸方与四名旦磋商合灌唱片事宜,叶君想到当年的合作的《四五花洞》,乃建议四位合灌此片,约定俗成的四大名旦之称,也籍此广泛地被大家认可。
与《五花洞》类似的还有《混元盒》,一样蜚声菊坛。这个戏是春台班排演,文武昆乱齐全,并有许多砌末,如五毒形,大混元盒,大翻天印,十八罗汉相,各种鬼像,已经各式各样的宝贝兵器等等,前部为广成子三游碧霞宫,翻天印打死龟灵圣母,中间是金花娘娘派九妖,变化人形扰乱人间,当年俞菊笙前饰广成子,中蜈蚣精,前部武旦朱四十饰龟灵圣母,与广成子特别开打,施用翻天印时,有巨景火彩,由天井中突然而下,每演至此都非常紧张,观众无不喝彩。

梅兰芳《混元盒》

《混元盒》成为俞派拿手戏,原本八本十六出戏,后传于世者只《金针刺蟒》《琵琶缘》《捉蜈蚣》等几出,民国初年,梅兰芳、杨小楼、陈德霖、路三宝等演过全本《混元盒》,由五月初一起演至初八止,徐碧云组斌庆社后也贴演过全本,斌庆社解散后,李万春组班,内有斌庆社旧角多人,也排演过一次全本,后因角色不齐,砌末短缺没有多演。各名旦组班以后,只演《金针刺蟒》《琵琶缘》两折,清廷本为《阐道除邪》,也为八本,改前四本为十六个单出。1940年富连成六科恢复演出全本《混元盒》,于端阳节期间连续三天上演。
+

1940年6月9日 《新北京》

李万春曾排12本的《混元盒》,早年梅兰芳演过《金针刺蟒》,这个戏和《琵琶缘》也是尚小云常演剧目,以武功见长,1934年尚小云来津在北洋戏院,贴演《五毒传》,或即为《蝎子传》,《捉蜈蚣》尚和玉曾演过,火炽热闹,也不多见。
程砚秋
《盗仙草》出自小说义妖传,为武旦吃功戏,是《白蛇传》中一折,《白蛇传》原属昆曲,包括:金母赴会,素贞下凡,黑风赐鬼,斗法收青,许仙扫墓,巧遇素贞,西湖避雨,借伞生情,点化民宅,青蛇提亲,钱塘盗库,发配姑苏,五鬼散瘟,开设药铺,端阳饮酒,惊险原形,惊吓失魂,盗取灵芝,烧香还愿,水漫金山,断桥相会,投亲安身,白蛇产子,法海赠符,梳妆被祸,合钵降妖,士林赶考,巧遇天伦,状元及第,荣归还乡,祭塔见母,骨肉团圆共三十二出。
《盗仙草》是其中白素贞端阳现原形,吓死许仙,而去昆仑山求仙草救夫,大战鹤鹿二童,梨园中还有雄黄阵,其实为《混元盒》全剧中一折,与这出盗仙草没有关系。

1

白蛇传中的《借伞游湖》《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等皆可应时,若以雄黄酒为题,《雄黄阵》也是应景,端阳节民间喜悬钟馗像,谓之辟邪,则《钟馗嫁妹》《火判》这样的戏也不可少,更有民间传说黄巢杀人百万,唯门插艾叶可免,则《祥梅寺》也可,《珠帘寨》甚至《雅观楼》皆可牵强为应节戏了。
白蛇传中的《借伞游湖》《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等皆可应时,若以雄黄酒为题,《雄黄阵》也是应景,端阳节民间喜悬钟馗像,谓之辟邪,则《钟馗嫁妹》《火判》这样的戏也不可少,更有民间传说黄巢杀人百万,唯门插艾叶可免,则《祥梅寺》也可,《珠帘寨》甚至《雅观楼》皆可牵强为应节戏了。
最后再说几出少见的端午应节戏:
《渔家乐》出自西汉梁冀的故事,有邬渔翁庆祝端阳,适清河王刘蒜逃避梁冀所派校尉的追杀赶至江边,校尉暗放冷箭误射死渔翁。刘蒜逃至江边,见船中无人,即藏入暂避。邬渔翁之女飞霞回船,见一陌生男子在船中,惊问其故,刘蒜以实相,二人互相爱慕,遂结为夫妇。后来梁冀欲强娶马瑶草为妾,飞霞闻知,冒名瑶草入府刺死了梁冀。这是一出昆曲剧目,后来因不叫座而失传,四十年代王玉蓉曾改编演出过。
《汨罗江》是上海大舞台初开时,编演的剧目,演屈原抱恨投江的故事,此戏缺乏旦角,也无武场,虽有楚王宠姬暴秦侵略等唱词,终不讨好而无人问道。马连良曾编演过《屈原投江》。

《兴隆会》剧本源于英烈传,为盖叫天的杰作,讲述朱元璋兴兵讨元,与他同时发兵的孙某嫉贤妒能,特设兴隆会以困朱元璋,幸得吴良保驾得以脱险。这个戏类似三本《铁公鸡》,场子也大同小异,唯端午焚仓术白芷杀达子的事见陶九成《辍耕录》,本是张士诚的事,而放到了明太祖身上。
其实北方也有《兴隆会》这个戏,也叫《火烧百凉楼》,黄月山、瑞德宝以及刘砚亭、郝寿臣都曾演出过,人物相同,但故事情节不太一样,滁州西吴王朱元龙(璋)的小将误伤刘福通三叔及弟,刘福通怀恨在乱石山修造百凉楼,要灭朱元龙。朱偕吴祯、蒋忠乔装同往。幸亏吴祯保驾得以脱险。

清廷端午承应戏有三种

《奉勒除妖,祛邪应节》写张天师除五毒的故事。端阳节,张天师奉天帝令下界除五毒。天师奉请菖蒲使者、艾叶仙翁、雄黄山神、朱砂大将、灵符星官降妖,又请来雷公电母,终将五毒击毙。
《正则成仙,渔家言乐》端阳节,屈原携宋玉和贾谊,显迹江滨,寻机与转世的故人渔父叙旧。世代居楚泽的渔父仍然以渔为乐,当年他劝屈原归隐,二人在泽畔激烈辩论。屈原未从。此日在转世的渔父前出现,以身说事,证明自己因身正已登仙籍,并嘱咐渔父传说世间,使世人不必为屈原在人间的不幸而悲伤。
《灵符济世》天中节,吕洞宾往人间施灵符,显真法。又入山采药,擒虾蟆精、蜈蚣精、蜥蜴精、蝎子精、蜘蛛精诸毒孽,“按龙宫秘方丹炉锻炼,普济天下,镇伏妖魔,消除疫疠”。
关于端午节的应节戏,就先说这么多,五月份梨园还有一场武昌会,前面所说犒箱会是四值人员休息的,武昌会则是武行纪念祖师爷休息的日子,一般是阴历五月二十三日。

1935年6月23日《益世报》

武昌会五月是固定的,不过日子有时也会变,比如1939年就在五月初三。旧时在台上举行,台口插彩旗,铁条上挂五彩纸,凡上下把子,叩头行礼,并跳加官,唱点绛唇,池子内放炮竹,烧纸锭,以利刀杀鸡沥血,洒满台,跟破台差不多了。这种形式后来也没有了。
五月梨园行的应节戏及习俗就潦草讲这么多,欢迎您的继续关注。
♥ 爱你如初

梨园拾趣 之 形形色色冬赈戏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元旦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腊八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打春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祭灶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年关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封箱封台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新春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开台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上元节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闹花灯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龙抬头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寒食清明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蟠桃会

(0)

相关推荐

  • 琴曲欣赏《屈子行吟》张子盛老师演奏

    屈子行吟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流放),游于江(指沅江)潭(深水坑,常德沅水旁有九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斯,这里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祀神

    每年阴历的三月十八日,是戏曲界恭祝祖师爷的日子,各戏园子歇工祭神.梨园行所供的祖师爷,一般被称为老郎神,究竟老郎神是谁?有说是优孟,有说是唐明皇,也有说是二郎神,还有说是唐莊宗,即使梨园界的前辈们,也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蟠桃会

    在写这篇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这是评剧名家马泰在<红色联络站>中的一段唱:三月三里来三月三 一曲评剧<红色联络站>的选段听完之后,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三月三. 1 先说这段唱,描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寒食清明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寒食清明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祭关圣

    阴历五月十一是关圣帝君圣诞,北京正阳门外关帝庙,由各界善士,在五月十一就开始庆祝,这种祭祀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清初为五月十一.十二两日,除民间庆祝外,各公署也会庆祝,这天各公署会放假一天,禁止梨园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龙抬头

    灯节之后的习俗就是"雍和宫打鬼". 打鬼为蒙古旧俗,所以只有京都的喇嘛庙有,一般是正月二十三演鬼,二十四.二十五正式打鬼,当时北京有黄寺.黑寺和雍和宫三座喇嘛寺,也只有雍和宫是正月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闹花灯

    上元节为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不仅民间重视,就是梨园行也是相当重视的,清时,各茶馆为应节,于节前就已经约请好五城子弟票友来场消遣皮黄大鼓,所唱之曲也是多偏重于元宵节. 而各戏院也是争演应节戏,一般戏班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上元节

    上元节又称灯节,也称元宵节,还叫元夕节,其意味正月十五为新年以来第一个月圆,故称元宵,所以都很重视.元宵节始于何时,没有明文记载,但<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开台

    旧时戏班新年前封箱封台,然后就都回家过年了,戏班恢复演戏一般是正月初一,演出之前要先开台,开台也有一定的规矩程式的.       最早的开台前,按旧例还有净台,并唱净台咒"罗里达"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新春

    按照旧俗腊月二十三祭灶称为小年下,除夕被称为大年下,现在似乎都不这么称了,有时也会听到老人们会说大年下的,应该泛指春节了. 旧俗除夕这天不拘昼夜,京津称除夕为三十儿晚晌,<燕京岁时记>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