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医生一生的三种身份&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点击上方播放音频

医生一生的三种身份

1.实践者

医生每天都在看病,都在实践。

2.教育者

医生要带学生,培养下级医生,同时有责任做公众健康科普教育。不要把“健康教育”局限于上电视、做节目或者开设健康大课堂。实际上,医生每天都在做健康教育。

你接诊了一位吸烟的心肌梗死患者,你给他做了支架,还应该跟他讲清楚:“他不能吸烟,吸烟以后可以心肌梗死再发,而且支架容易长血栓”。

你接诊一个肥胖的青少年,天天喝含糖高的饮料。你有责任和他父母及本人谈:“孩子应该控制体重,如果不控制体重,孩子长大以后,不但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患癌症的危险因素也增加”。

医生每天的日常工作,无论查房还是看门诊,在对患者的治疗和处方当中肯定不只是药物和技术,还应该做好健康教育。

3.探索者

学医、行医无止境。时至今日,我们面对的仍然是大量的未知数。真正能够找到病因,能够根治的疾病,寥寥无几。医生的一生更多的是在探索。

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张孝骞教授有句名言:医生在终生的医疗实践当中都应怀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

没有一个简单的患者,每个患者都有其特殊性。对于每位患者的诊断治疗都应该非常认真、仔细,“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搞错”。

从我自己带学生的经历就可以看到。以射频消融为例,前面122个患者都很顺利,到第123个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且做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后安了起搏器。主要是大家开始做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因为没有经验,反而一个一个患者看得很仔细,准备得很充分,把手术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补救措施都考虑得比较到位,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到了第123位患者,第一大家觉得经验越来越多了,而且看到是左侧旁道,认为患者左侧旁道出房室阻滞的可能性很小,恰恰在这块儿出现了问题。

现在有些手术量大的医生,或者(被/自)认为是专家的医生,术前不看患者,甚至由于手术过程当中患者被手术巾覆盖,做完手术都不知道患者是男是女。这是很荒谬的现象。

做医生真是不敢有任何的轻敌和粗枝大叶,对每位患者都要认真对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节选自《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

2018年首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