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教授治甲亢经验分享(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转载】

董振华教授治甲亢经验分享(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663人已读

导读:董振华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病机以气阴不足、阴阳两虚为本,气滞、痰结、瘀血、火旺为标。治疗时根据甲亢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和证候之变化,圆机活法,常用疏肝解郁、补益心气、健脾化痰、温阳育阴、活血消瘿、软坚散结诸法相兼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董振华教授师从于著名中医祝谌予,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医疗经验丰富,擅长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临床治疗过多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笔者有幸从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经验简述如下。

1.甲亢的病因病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与遗传、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有关的内分泌系统常见病。病程缠绵,易于反复发作。导师认为,甲亢的病位主要在肝、心,常累及脾、肾。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长期的精神紧张,情志不遂,忧思恼怒,导致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致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进而气滞痰凝,瘀阻脉络,结聚于颈部而成瘿肿。

若日久气郁化火,或外感邪热,耗气伤阴,加之先天不足、素体阴虚、劳欲伤肾,遂成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之证;肝火上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下汲肾阴,阴虚不能涵木,而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筋脉失濡则见指、舌颤抖。

阴不敛阳,津液外渗则怕热多汗;肝火犯胃,胃火亢盛,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脾胃气虚、运化失职则乏力气短、大便溏泻。病久迁延不愈,则见阴阳两虚之候。

因此,甲亢是以正气虚损为基础,以气滞、痰浊、瘀血、火旺为标的虚实夹杂之证。早期多以肝郁气滞、血瘀痰结的标实为主,气阴不足之正虚次之。日久可发展为火旺、痰瘀和气阴两虚并重的虚实夹杂之证,如病程日久,多以气阴不足或阴阳两虚为主。

2. 甲亢的辨证论治

导师治疗甲亢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病机证候不同,不能囿于一方一药。认为辨证应根据证候病机之变化,圆机活法,相应地调整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

2.1 甲亢早期——肝郁气滞、气阴两虚

证见情绪不稳,胸闷憋气,心悸失眠,乏力气短,燥热多汗,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数。治宜疏肝解郁、益气养心,常用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味: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党参、麦冬、五味子、茯苓、陈皮、生牡蛎、穿山龙、红景天等。

方中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宣通气血;生脉散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红景天益气养血;茯苓、陈皮健脾化痰;生牡蛎既软坚散结,还可敛阴止汗;穿山龙活血通络。

2.2 甲亢中期——阴虚火旺、气阴两虚

证见怕热多汗,性急易怒,心悸失眠,口苦易饥,形体消瘦,疲乏无力,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益气宁心,可用当归六黄汤合生脉散加减:当归、黄芩、黄连、黄柏、生地、熟地、生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生牡蛎、穿山龙、生甘草等。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也”,主治阴虚火旺证。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生地、熟地滋补肝肾而填精养血,使肾精肝血充足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黄芩、黄连、黄柏清心泻火除烦以坚阴,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汗出过多,表气不固,故倍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之效。

2.3 甲亢晚期——心脾两虚、阴阳不足

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阳虚不敛,脾虚痰凝,证见乏力心慌,畏寒肢冷,虚汗不止,便溏腹泻,舌淡胖,脉虚无力等。治宜补益心脾,平调阴阳,常用归脾汤、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如肾之阴阳两虚者亦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有生黄芪、当归、白术、党参、麦冬、五味子、红景天、龙眼肉、茯苓、制附子、干姜、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黄精、炙甘草等。归脾汤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常用于思虑太过,损伤心脾,脾不生血,而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而见多汗、心悸、失眠等证候。

方中用参、芪、术、草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理气调中。再加生脉散、红景天、黄精益气养阴。

四逆汤中附、姜同用,温壮脾肾之阳、祛寒救逆;酌情加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温补脾肾之阳。诸药合用,使气血得生,脾肾之阳得补,先后天相互滋助,诸症获愈。

总之,导师主张治疗甲亢早期宜以疏肝理气、益气养阴为主,中期应以滋阴降火、益气宁心为主,晚期则宜补益心脾,平调阴阳。

但治疗时也不完全拘泥于此分期,还是强调应遵“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旨,只要辨证准确,从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入手,标本兼治,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

3. 用药特色

3.1 手指震颤:

常加白头翁30g、钩藤10g以凉肝熄风。白头翁配钩藤治疗震颤乃祝谌予教授用药经验,白头翁苦寒,清热解毒凉血,熄风解痉;钩藤苦平,泄热平肝熄风,两相配伍,凉血清热,平肝熄风,可治肢体不随意震颤和抽搐。

3.2 辨病用药:

导师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穿山龙30—50g,本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的功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关节肿胀、疼痛麻木、跌扑损伤、咳嗽气喘等。

药理研究证实,穿山龙含多种甾体皂苷,进入机体后可转化为甾体激素,而甾体激素可以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故具有抗甲状腺激素,降低血清T3、T4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NIS、mRNA表达实现的。

此外由于甲亢病人在不同阶段常见乏力神疲、汗出心慌等虚象,故常加用红景天15g。红景天性味甘涩寒,具有扶正固本、益气补血、调和阴阳的功效,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红景天主要活性成分为红景天苷,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氧化、抗自由基、强心镇静、调节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双向调节等多种作用。在甲亢病人中使用红景天,考虑到其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红景天苷还对机体有双向免疫调节的功能。

4. 治验举例

病例1.某男,29岁,公务员。2012年1月24日初诊。患者半年来消瘦,体重减轻约5kg,伴心慌、心率增快,怕热多汗、手抖。

1月21日化验甲状腺功能:FT3:51.67pmol/L(正常值3.2~9.2pmol/L);FT4:99.71pmol/L(正常值9.19~25.6pmol/L);TSH0.10uIU/mL(正常值0.3~5uIU/mL);B超: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确诊为甲亢。

因化验肝功能ALT54U/L,不适合服用抗甲状腺西药,求中医诊治。现双眼球突出、不能完全闭合,甲状腺II度肿大。心慌,心率106次∕分,性急易怒,怕热多汗,口干,手指震颤,大便不成形、每日5-6次。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滑数。辨证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治以疏肝理气、益气养阴,方用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味:柴胡、枳实、白芍、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干姜、苦参、龙眼肉各10g,红景天、炙黄芪各15g,穿山龙、生牡蛎(先煎)各30g,炙甘草6g。

服药1月余,心慌明显减轻,心率90次∕分,情绪稳定,大便正常,手抖稍减,仍汗出多,双眼不能完全闭合。复查FT3:20.61pmol/L;FT4:42.04pmol/L;TSH0.03uIU/mL,肝功能正常。

以原方加减治疗4月余,除了突眼、眼闭合不全外,诸症告愈。多次化验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均正常,体重增加4kg。随诊至今,病情稳定。

病例2. 某女,20岁,学生。2012年2月1日初诊。

半年来乏力、怕热多汗,心慌,心率增快在120/分左右,近2月双眼球突出,化验甲状腺功能:FT3:12.27pmol/L(正常值3.1~6.8pmol/L),FT4:30.89pmol/L(正常值12~22pmol/L),T3:3.62ng/mL(正常值0.8~2.0ng/mL),T4:11.93ug/dL(正常值5.1~11.1ug/dL),TSH0.005ulU/mL(正常值0.27~4.32ulU/mL)。

诊断为甲亢,予口服甲疏咪唑片(赛治)治疗1个月,因多次化验血WBC3.19~3.44×109/L,故而停用,就诊于中医。现乏力膝软,口干心悸,心率98/分,怕热多汗,双眼球突出。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数。1月29日复查甲状腺功能:FT3:14.58pmol/L,FT4:37.60pmol/L,TSH0.01ulU/mL。辨证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

方用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实、五味子、夏枯草各10g,党参、麦冬、红景天、生地榆各15g,炙黄芪、穿山龙、生牡蛎(先煎)各3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8剂,乏力减轻,心慌好转,心率80~90次/分。月经时至,仍怕热多汗,眼球突出,复查FT3:16.89pmol/L,FT4:28.85pmol/L,TSH0.005ulU/mL。原方加减治疗5月余,除了双眼球突出外,一如常人。

复查FT3、FT4均在正常范围;TSH0.01ulU/L。血常规WBC3.97×109/L。调整处方为柴胡、枳实、白芍、党参、麦冬、五味子、皂角刺、山慈菇、白僵蚕、女贞子、钩藤、夏枯草、红景天、穿山龙、生黄芪、生牡蛎、白头翁、炙甘草,诸药配制丸药常服。

随诊至今,病情稳定,多次化验甲状腺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