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资格给人贴标签儿,就算是亲爹亲妈也不成!

人活在世上,总难免被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这人冲、那人蔫、你很直、他特细,内女的有点儿阴,内男的两面派……。

于是,听到这些评价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就信了,照着做起了自己。即便不认同,即便很气愤,可还是不由自主地照做起来。

是人傻了,还是真的被贴准了?都不是。

你做过这样的测试吗?

这里有五扇门,请随意推开一扇,你将知道你的性格特征。

有趣耶,麻溜推开一扇,一段话蹦到你面前:

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做事喜欢照顾他人的感受,有时甚至自己受伤,也不愿意伤害别人。你有一颗柔软的心,让你成为别人的倾诉对象,可你的烦恼却无处诉说。

哇塞,太他舅舅地准了!

于是,你善良地倾听别人,哪怕自己很憋屈,很听不下去,可你是这样的人啊!

我靠,凭什么,别人说你啥样你就啥样?

停,这不是你的问题,是贴标签的人有问题。

王大圆上大学时,一位室友总说她闷,说她不爱讲话,批评她好容易开次口还说不对。原因是,见面第一天王大圆说话很紧张,自我介绍时说错了自己的名字,还结巴得厉害,引得哄堂大笑。

这位室友很热心,自此一切对外交流都替王大圆代理,找老师、找兼职、订外卖,反正事事都替她操心,逢人就感叹:大圆人特好,就是太内向,说话不招人听。

开始的时候,王大圆试图通过实践证明自己不是那样。可真交流起来,她发现确实自己沟通有问题,说话都不在点儿上,那位室友一补充,马上效果转好。

慢慢的,不仅室友这样评价王大圆,连其他同学,甚至老师都说:大圆是个内向的人,交流水平不太好。

渐渐地,王大圆也相信自己就是个内向、不善交流的人。毕业后找工作,她都瞄准不与人打交道的岗位,面试时刻意提示对方,我不适合做与人接触的工作。

王大圆的妈妈怎么也想不通,女儿虽然不是个话多的孩子,可以前开朗活泼喜欢聊天,怎么大学以后就变了呢?也没受什么刺激啊!

“你想转销售岗?没事儿吧?你这人不适合做销售,还是踏实干库管吧。”

小孙的转岗泡汤了,他给自己做的所有心理建设统统垮塌,好容易在销售经理帮助下建立起的自信,被人事主管一句话打回解放前。

销售经理问小孙,为什么又不想转岗了,他坚定地说:“我不适合做销售!”

销售经理火冒三丈找人事主管算账,我发现个苗子你凭什么说掐就掐呢?

人事主管委屈万分,他认为自己是帮销售经理把关,小孙太腼腆,跟同事说话都蚊子似的,怎么可能做好销售工作。

为此,销售经理与人事主管对赌,如果小孙转岗不成功,销售经理辞职,如果转岗成功,人事经理罚喝二锅头一斤。

三个月后,小孙成为合格的销售,成绩喜人。

销售经理在酒桌上说:“我最恨给人贴标签,本来人家可以做好的事,因为一张标签就断送了,太可恶!”

欣欣三岁时动作比一般孩子笨拙一些,会说的话也还没几句,妈妈着急地带她各处看医生,结果都说这孩子没问题。

无奈的妈妈接受现实,她要好好照顾这个有点傻的孩子。

朋友亲戚面前,妈妈会开玩笑地说:“这孩子迟钝”、“她反应慢”、“欣欣是个小笨蛋”。

欣欣上中班时,一次妈妈接她,老师问反映:“今天让小朋友学折纸,你们家欣欣说她是傻子,笨手笨脚做不好。老师说帮她折,她死活不折,还大哭起来。”

妈妈惊呆了,这孩子 真的是有问题吧!

带着孩子检查一番,医生说孩子发育很正常,智力测评也没问题,但表现得有点智力水平低。没办法,妈妈请了专业心理老师帮助欣欣。

三次辅导后,专家对妈妈说:“欣欣自信心极低,有强烈自我否定意识,而且抗拒从事自己本可以做好的事。”

专家让妈妈参与了之后的辅导,并在观察后说:“孩子发育有早有晚,不是他们不会说话就听不懂大人的意思。当父母长期否定孩子,甚至认定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自我否定。你在陪孩子活动中,经常说她笨,用的词语是'你真笨’'你手太笨’之类的,孩子在智力否定中成长,她自己也开始否定自己了。”

欣欣妈万没想到,自己给孩子贴的标签,让智力水平正常的女儿,险些变成了一个智力低下的人。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1967年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习得性无助”,其核心意思为:"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当一个人持续被打击,持续被否定,持续受到惩罚,他便会放弃挣扎,选择接受,哪怕他不是笨蛋,不是傻瓜,不是水平低下,不是能力不够。

因此,

这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随意地给别人贴标签,哪怕是真的智力有问题的人,我们都应该善良地称其为“智力障碍者”而不能是“傻子”。

这世界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别人任意定性,因为你并没有那个水平,更没有那个资格,哪怕你这个人的父母!

不管你是谁,你是老几,都没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下定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