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

导读:本病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发生于浅组静脉者,称为浅部静脉炎;发生于深组静脉者,称为深部静脉炎,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本病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发生于浅组静脉者,称为浅部静脉炎;发生于深组静脉者,称为深部静脉炎。属中医学的“黄鳅痈”,“恶脉”“脉痹”等范畴。

【诊断要点】

1.多有长期卧床,妊娠外伤手术,感染静脉曲张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史。

2.皮下浅层静脉炎多由静脉穿刺,输液注射高渗药物或感染所引起,多见于四肢沿静脉有红肿疼痛,可扪及条索状物,压痛明显。

3.深层静脉炎多见于下肢,患肢水肿发绀和疼痛,急性期常有发烧,脉搏增快等全身症状。如小腿深部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时小腿下垂时胀痛,用手压迫小腿肌肉的两侧或曲足背时,则疼痛加剧,足背及踝部有水肿。

4.并发肺动脉栓塞时,病人出现胸痛,呼吸难,咳血,面色青紫,出冷汗,脉搏快而弱,(细数)血压下降等,重者迅速死亡。

静脉炎是发生于静脉的无菌性炎症,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锻炼,体内的血液流动变得非常缓慢,甚至停滞,造成静脉发生血栓而引起的。根据静脉炎发生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深静脉炎和浅静脉炎两种。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深静脉炎的症状表现为肢体的突然水肿,并伴有疼痛感。发生深静脉炎的部位会出现一些质地较硬的结节,患者的静脉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曲张,且患处皮肤呈现暗红色。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性病变,从而引起皮肤出现淤积性皮炎、溃疡等症状。而浅静脉炎主要是由于静脉血管壁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多发生于小腿部,主要症状表现为静脉血管持续性僵硬、乏力、酸胀,患肢会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有的还会伴有斑块和硬块。

深静脉炎的治疗可以通过服用抗凝血药物以及消炎药等,来达到抗菌消炎、预防栓子形成和脱落的作用,从而减轻病症。同时,患者要注意抬高患肢,并使用弹力袜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使病情得到控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则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浅静脉炎的治疗是避免对静脉血管产生刺激的因素,并配合进行热敷,一般情况下,浅静脉炎都会随之逐渐改善。如果患肢疼痛感较为严重的话,则需口服消炎药或进行中医按摩来缓解症状。

虽然深静脉炎和浅静脉炎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随着病情的发展,浅静脉炎可转化为深静脉炎,并可导致深静脉发生血栓;而部分深静脉炎患者也同时并发有浅静脉炎,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不管是患有哪种静脉炎,都要引起重视。

浅静脉炎一目了然,老百姓可能都见过,就是说沿着小腿的浅静脉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出现斑块、硬块,显而易见、很常见。对于深静脉炎来说,大家可能不了解,但是实际上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突然的粗肿,腿突然肿胀了或者憋胀了,这时候提示我们有可能不是外伤,有可能是深静脉炎。但是浅、深静脉炎也有相互联系,如果沿着浅静脉进一步加重、加长,沿着浅静脉往上走,通过浅静脉和深静脉的交通支,甚至浅静脉入深静脉的入口,如果是发生炎症进一步加重,浅静脉可以转化成深静脉炎。当然了,如果是浅静脉炎有血栓,血栓脱落进入深静脉,也可以发生深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是相互影响的。而对于有深静脉炎的患者来说也可以发生浅静脉炎,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伴发,一定要高度重视深静脉炎,要注意浅静脉炎的治疗。在治疗浅静脉炎的同时,也要防止发生深静脉炎。(采取溶栓通脉法,改善瓣膜功能,修复受损血管,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受损静脉管壁压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应分热、湿、淤。早期:血淤偏热偏湿,后期:血淤偏经络不通。

(二)治疗原则:活血化淤是本病的治则。化淤应注意清热利湿,通络消肿。

(三)分期治疗

1.早期

症状:局部红肿疼痛,按之痛甚,有条索状硬结肢体活动欠利,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活血化淤,清热利湿。

方药: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赤芍、虎杖、泽兰叶各15克,丹参、蒲公英各30克,银花15克,黄柏10克,汉防己15克。

2.后期

症状:局部皮色紫黯,皮下有硬条索触痛不显,下肢浮肿,苔薄边有淤紫,脉濡涩。

治法:活血化淤,通络消肿。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炮甲珠、乳香、没药各10克,汉防己15克。水煎服。

(四)外治

1.早期:可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二次

(1)活血止痛散:(透骨草、玄胡、归尾、生姜黄、川花椒、海桐皮、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9克)煎汤,趁热熏洗患肢。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

(2)广安门医院方:苏木30克,生川乌、生草乌、川花椒、秦艽、威灵仙各15克,荆芥、防风、红花、松茸各9克。水煎服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3)秘方消核软膏(本人家传秘验方)

处方:北细辛,猪牙皂、生山奈、生车前子各10克。晒千研细末,用凡士林膏80克,调成软膏。(密封备用)。同时,用纱布摊药膏敷,静脉痛处。两天换药一次。局部发痒,停药一天再敷。15天为1疗程。可连敷1~2个疗程。效果显著。

其他方法:

1.成药

(1)毛冬青片:每次5片,每日3次。

(2)犀黄醒消丸,每一次1丸,每日2次。

(3)大黄蟅虫丸,每一次1丸,每日2次。

2.验方

(1)萆薢消肿通脉汤

处方:萆薢30克,防己20克,黄柏、金银花、鸡血藤、丹参各25克,王不留行、丝瓜络、赤芍各15克,红花、泽兰叶、乳香、没药各10克。

加减:湿盛者加苡仁30克,热盛者加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病在下肢加川牛膝;病在上肢加桑枝;疼痛较甚者加玄胡;有索状肿硬者加炮甲、生牡蛎;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太子参、当归。每日1剂。水煎二次,药汁合匀分2~3次温服。未溃者可煎第3,煎药汁熏洗患处。15日为1疗程。可连服3~4疗程。

(2)清热散淤汤(治血栓性静脉炎)

处方:益母草50克,地丁15克,赤芍20克,丹皮、地龙、当归、川芎、木通、大黄各10克。日1剂,水煎取汁500毫升分早晚服。

外用芙蓉散(芙蓉叶、黄柏、大黄、桃仁各30克,研细末)用50%酒精调匀敷患处,日1~2次,保持药物的湿度,对酒精过敏者,用食醋或凉开水调敷。10天为1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3.下肢湿热汤(治湿热下注淤阻脉络型的下肢深浅静脉炎)处方:苍术,黄柏、莪术、当归、赤芍各15克,丹参、鸡血藤、忍冬藤、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克,川牛膝、防己、僵蚕各15克。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

4.通阳化淤汤(治:日久血淤经络不通型的深浅静脉炎)。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15克,当归1克,炙甘草10克,地龙15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丹参30克,赤芍20克,川牛膝15克,防风1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防己20克,川芎15克。日1剂,水煎服,一个月为1疗程。

5.恶脉汤:主治:血栓性浅静脉炎。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苏木、紫草、丹皮各10克,秦艽、忍冬藤各30克,泽兰叶15克,乳香、没药各6克,生姜15克。日1剂。加减:发于上肢加桑枝,姜黄;发于下肢加牛膝,木瓜;发于胸腹加柴胡,桔梗,川楝子;如肿硬明显者加炮甲10克,天丁10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缺血痉挛期

当归10克,玄参12克,银花15克,毛冬青8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地龙干10克。

营养障碍期

当归10克,川芎6克,丹参15克,银花15克,生地15克,毛冬青18克,刘寄奴15克,水蛭粉3克(分吞)。

坏死期

黄芪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毛冬青30克,银花15克,制乳香3克,血竭1.5克(研末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