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他人之事,不论他人是非
几天小雨,早晨雾气腾腾。国道上能见度不足百米,汽车都打着双闪。
敕勒川的雾,基本是水汽,尘埃等漂浮物不多。早晨的雾凭添的是景致,不会坏人的兴致,但对行车有影响,需要稳驾慢行。
今天6号了,清明假期后的第一天上班,路上车多。
弥漫的雾气如入幻境,甚至心生联想,会不会突然出现万道金光,有个仙人从雾中闪现,骑着白色的神兽,左右二童子,一个执净瓶,一个持拂尘,衣袂飘飘,临空而过……
雾总是和神仙分不开的,人在雾中,临风而举,飘飘然,也有恍若飞升的感觉。不想还有能体验一下人间仙境的机会,此时此刻,是人是仙已自分辨不清了。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算一种景像,云山雾罩是另一番滋味。面对眼前的世界需要极目千里,清清楚楚,纤毫毕露,一眼看到底。也需要混沌迷蒙,恍恍惚惚,欲说还休,深藏不露。每一种景色都各有千秋,意味无穷。
从人类整体考虑,面临一个问题,怎么和自然和谐共存?从人每个个体来讲,面临另一个问题,如何和他人和睦相处?这两个绕不过的问题,特别是后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和智慧、善解人意的人在一起使人如沐春风,可和偏激、狭隘刻薄的人在一起却让人如坐针毡。尽管在日常大家都会刻意避开那些无趣、尴尬之人。可不愉快的事情还是不能完全避免。
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实在是人的一种本性。前人留下修身警句,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指出轻易评论别人是非的是一种恶习。
孔子也曾反对过这种行为。子贡曾经议论他人,孔子说,你端木赐(子贡)就什么都好吗?我则没有闲暇去议论别人。
我们说是非对错自有公论,公论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一种结论。还有一个说法,叫公道自在人心。这都是说的不要急于去评价他人,尤其是不知内情的人。未经他人之事,不论他人是非。
是非曲直、冷暖寒热置身其中的人最有体会,也最有发言权。旁观者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或仅凭只鳞片爪的信息去下结论只能歪曲事实、混淆视听。
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很喜欢评论他人的人,是一种什么心理动机。大多数评价别人不是出于主张道义或公理,只是想通过它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
常言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指的就是这种恶行的危害性。
一个人若不是内心偏激、狭隘刻薄,是不会随便去评价别人的。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对别人的看法恰恰是折射出了自己的内心。
攻击别人可能正是为了掩盖自己身上的恶而自欺欺人。
用道德绑架,站在制高点指责,不是虚伪即是出于恶意。互相攻击,互相伤害肯定不是正常人际关系之间和睦相处的方法。
偏激必要让位公允,狭隘定须由广阔取代,刻薄终会被宽厚战胜。
需阳光明媚则阳光明媚,该云山雾罩就云山雾罩,阴晴圆缺是日月运行,四季交替的必然过程。只要白天不要黑夜,或只要黑夜不要白天,是行不通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