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22集
转载请说明出处
每周坚持原创
致力于跨界读书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兄弟相残、乱伦、凶杀、刺杀元首,这剧要真播,估计广电总局不会过审吧。
1/6
原文
《经》:桓公三年。公子翬如齐逆女,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
2/6
一对姐妹花
先说明一下:原文里的《经》指的是《春秋》,《传》指的是《左传》,《左传》是读《春秋》时用的教辅材料,类似黄冈、衡水中学和海淀区出的教辅材料,还有《谷梁传》和《公羊传》,合称“一经三传”。为啥不用《谷梁传》和《公羊传》呢?因为《左传》相对于其他两传,采用的是文学描写手法,看着有意思啊,既然都是教辅材料,为啥不挑个有意思的读呢?这里是解释一下一些读者的疑问,其实在《从关公夜读春秋说起中国第二预言书》这一篇里已经讲过了,但很多读者因为担心浪费时间,没翻到这篇文章去看,所以再次说明一下。
然后我们回到鲁桓公三年,就是公元前709年,这一年鲁国的公子翚(hui,发音同辉)到齐国去替鲁桓公接亲,王后是齐僖公的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之一——齐文姜。齐僖公和三国时代的乔公一样,有一对姐妹花女儿。只不过不按“大小乔”的称呼来命名。春秋时代有春秋时代的称名规则。简单来说就是“男称氏,女称姓”。命名规则之前也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第一集,第二集看看。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后代国君和公女自然都姓姜,因此当时称呼齐文姜时,都称姜氏。闺名肯定是有的,但女人的闺名不能随便称呼,更不用说写到史书上了。“文”是因为这个姜氏美女在当时以文才著称,后世冠名以文,所以称呼齐文姜。我们为了跟她的姐姐齐宣姜区分开,才提前借用了她后世的称呼。
齐国的姐妹花有多漂亮呢?《诗经》含“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相当于各地的流行歌曲,一共160篇,其中有五篇直接描写,一篇间接描写这对姐妹花的,可见当时这两位美女的影响力。
其中《卫风·硕人》、《邶风·新台》和《䧡风·与子偕老》是描写姐姐齐宣姜的。《齐风·敝笱》和《齐风·载驱》是描写齐文姜的。不过描写齐宣姜的诗是讽刺中带着惋惜,而描写齐文姜的诗则是赤裸裸的讽刺。这是为什么呢?
3/6
父亲非礼女儿
《左传》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国君的姐妹出嫁,由上大夫送亲;国君的女儿出嫁,由下大夫送亲;如果是出嫁到大国,则国君的女儿由上大夫送亲;如果是嫁给天子,那么所有的官员都要去送。但,国君不需要亲自去送。否则就是非礼。
注意:春秋时代的非礼,是不合礼法的意思,因为当时人们的行为规则和道德标准是合二为一,由《周礼》来进行约束的。与现代社会用看得见的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由看不见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内心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只能根据社会发展程度来定。不过,我倒是建议学法律的读者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的礼法,而不是仅仅研究以欧洲为首的大陆法系和以英美为首的海洋法系。
所以齐僖公亲自送女儿齐文姜出嫁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当时的礼法,就是非礼。其实女儿出嫁,父亲不送亲的规则现在也还在用。比如姐姐出嫁,弟弟送亲;妹妹出嫁,哥哥送亲。基本上很少见到父亲亲自把女儿送到夫家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
根据《左传》记录非礼必会出事的规则,齐文姜将来必然会出事,后来也确实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左传》只要记录非礼事件,结局必然如预言一样精准,令人惊讶呢?这其实就是从行为细节去推断一个人未来的方法。《周礼》在春秋时代的地位如同现今的《宪法》,作为诸侯的齐僖公不说维护周礼,至少不应该公开非礼,但齐僖公就是这么做了。当一个人不把至高无上的法律放在眼里的时候,那么将来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非礼”并不是简单的孤立事件,“非礼”是人内心想法在行为上的投射,是一个人走向疯狂的开始。读《左传》如果学不到权谋,能学到通过一个人一言一行的细节去推断这个人将来的命运,那是很有收获的。在以后的文章中,还会有大量的例子去证明这一点。
4/6
兄妹乱伦
齐文姜嫁给鲁桓公三年后,生了个儿子,就是将来的鲁庄公。然后又平静的过了十二年,在鲁桓公十八年时,鲁桓公要到齐国的“泺”这个地方与齐国国君召开G3峰会,这时齐文姜听说了,就让鲁桓公也带上她,顺便回国省亲。这时候她的父亲齐僖公已经死了,做国君的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名叫诸儿。
《左传》说:有个叫申繻大臣出来劝鲁桓公“男有室,女有家,不能互相轻慢,这叫有礼,否则就会出坏事。”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其实这还是《周礼》中的规定之一,《周礼》规定,男三十曰壮,有室。就是说,男子三十岁壮年要结婚,结了婚以后,就叫做有室。由此而引申出来“男子婚后称为有妻室,女子婚后称为有家”。所以现在很多电视剧上男的貌似拽文言“我有家室”,是不对的。
因此,申繻的意思就是说:您已经结婚了,而齐襄公还没结婚,您带着夫人去,齐襄公却没有级别对等的人接待,这样很失礼。失礼就是非礼,将来要出事的。这话其实说的很无厘头,国家元首带着第一夫人出访,很正常嘛,不违礼啊。
但申繻又不傻,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鲁桓公的夫人齐文姜在齐国的时候就艳名远播。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5集》里,被郑国的公子忽拒婚的就是她。公子忽之所以拒婚,也是因为齐文姜的名声不好。齐文姜在做姑娘的时候,就与哥哥齐襄公因为乱伦被父亲齐僖公狠狠处罚过。这件王室丑闻虽然当时掩盖住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慢慢的还是传了出去。所以公子忽宁肯去娶了中等国陈侯的女儿也不与大国齐国联姻。
齐僖公后来也没办法,为了拆开这对乱伦的兄妹,捏着鼻子把齐文姜赶紧给嫁到了临国鲁国。当时鲁桓公刚杀兄即位三年,正需要大国的支持,一听到这消息,喜从天降,没有细想就同意了婚事。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事出反常必有妖,齐僖公宁愿“非礼”也要亲自送女儿出嫁,一直送到鲁国境内的原因。他是既怕女儿在出嫁途中再跟儿子发生啥关系,又怕女儿半路逃跑呀。申繻的想法其实跟齐僖公一样,这俩人千万不敢再见面了。
5/6
大郎,来,喝药了。
申繻肯定听说了这些事,但鲁桓公有没有听说就不清楚了。据鲁桓公后来的表现看,应该是没有听说。否则就不会带着齐文姜一起去见齐襄公了。其实也够难为申繻了,又要把事情点出来,又要把话说的委婉。但申繻说的太委婉了,委婉到鲁桓公根本没听明白,于是齐文姜和齐襄公就见面了。
老情人见面,那是天雷勾地火,叫一个惊心动魄呐。齐襄公先把妹夫鲁桓公灌醉,然后就带着妹妹回了寝宫。鲁桓公第二天中午酒醒以后,一看老婆不见了,问着问着就找到齐襄公的寝宫去了。找到的时候,齐文姜才刚刚睡醒,虽然榻上就她自己一人,但钗斜发乱,眉目含春,鲁桓公也是过来人,哪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随便一吓唬就知道了奸夫是谁。
鲁桓公很愤怒,但鲁桓公很清醒,知道现在在齐国的地盘,一旦发难,自己讨不到好处,就丢下一句狠话:“贱人,你给我等着,回国我再收拾你。”就是这句话惹了祸。
潘金莲,不,齐文姜越想越怕,赶紧去找哥哥齐襄公讨主意,齐襄公沉默半天,最后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他!”齐文姜吓了一跳,赶忙问:“大官人,哦,不,串场了。哥,有把握没?不要打草惊蛇,一定要一击必杀。”所以说最毒妇人心,这时候齐文姜关心的只是能不能把丈夫除掉。齐襄公奸笑着说:“这是齐国,我的国家,等着瞧吧。”
出了这档子事,峰会肯定开不下去了。鲁桓公就嚷嚷着要走,齐襄公有愧于鲁桓公,也不露面,安排齐国著名的勇士——公子彭生去护送,亲自给鲁桓公赶车。当然,不出意外的,鲁桓公在回国途中突发意外,从马车上掉下来,摔死了。
6/6
替罪羔羊
这下子鲁国炸窝了,国君的车底盘离地也就一米高,除非像黄家驹一样大头朝下正好摔到石头上,否则怎么可能一下子当场摔死,直接跨过重伤这个环节?而且还是那么多卫士护卫的情况下,这明明是谋杀!是谋杀!于是鲁国的贵族们乱哄哄的要找齐襄公讨个说法。
齐襄公说:“这事简单。我外甥调查过了,让我外甥鲁庄公(这还是提前借用了谥号)说,他爹咋死的?”鲁庄公名叫同,他出来宣布,他父亲的死因和舅舅齐襄公调查的结果一致。这下鲁国人没话可说了,亲儿子都不说话,我们这些五服之外的亲戚跟着瞎起啥哄呢。
然后齐襄公就扶持妹妹的儿子姬同做了鲁国国君,后世称为鲁庄公。这件事中间到底有没有利益交换,已经不得而知了。但鲁桓公是杀了哥哥鲁隐公而当国君的。鲁隐公的后人还在,如果鲁庄公不听舅舅齐襄公的,当时鲁国可不止三个以上有资格即位的人,鲁隐公的后人如果一闹,国君到底谁做,还不知道呢。
但鲁国不闹了,不代表别的国家不闹。这么狗血的剧情,这么好的借口,其他的吃瓜诸侯国君如何肯放过?于是卫国、晋国、宋国、郑国纷纷发来函电,明为慰问,实为施压,旁敲侧击要调查真相,齐襄公慢慢顶不住了,眼看着因为这个事情齐鲁两国就要面临多国“维和”部队了。
齐襄公确实是个狠角色,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把公子彭生抓起来杀了,罪名是谋杀鲁桓公。这个替罪羊一出来,其他国家全部闭嘴,再也没有理由干涉齐国内政了。那么公子彭生呢?冤死。
所以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说过,在工作中,如果你这个人特别有能力,就会被领导当做一把好用的刀,用顺手以后,不管好事坏事都用,净活脏活都干,某一天领导受到威胁的时候,交出你这把刀以平民愤,就是最好的选择,历朝历代类似“周兴、来俊臣”的例子不绝于书。所以,人到高峰要思危,激流还需勇敢退。人呐,不能太没用,又不能太有用。总之就是一个词:中庸。
中庸,中庸,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人有几个呢?也许只有范蠡、郭子仪、刘伯温吧,很巧,他们还都是研究奇门遁甲的,哈哈。
好了,今天这个故事就说到这里,由此带来的余波我们下集在讲,这个故事呀,余波跟正剧一样精彩。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注:传统奇门遁甲第2期中级提高班定于2020年元旦后开班,现在可以报名,课程大纲请看“培训咨询系列”下文章。
费用询问助理宋老师(扫描下方二维码),书友会成员有优惠。
2018年10月之后中级班学员免费复训,2018年10月之前学员需先参加初级班。
培训资讯系列文章集锦
案例和感悟
宗成读《春秋左传》系列
宗成谈奇门九星系列
有物·有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