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治法

作者:张介宾

风有内外之分,不可不辨。

风之为病,最多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八方之所中也;内风者,五脏之本病也。八风自外而入,必先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等证,此因于外者,显然有可察也;五风由内而病,则绝无外证,而忽病如风,其由内伤可知也。

然既非外感,而经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何也?盖肝为东方之脏,其藏血,其主风,血病则无以养筋,筋病则掉眩强直之类,诸变百出,此皆肝木之化,故云皆属于风。谓之属者,以五气各有所主,如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类,其义同也。盖有所中者谓之中,外感也;无所中者谓之属,内伤也。故王安道有真中类中之辨,所当察也。后世不明此义,不惟以类风者认为真风,而且以内夺暴厥等证俱认为风,误亦甚矣。夫外感者,邪袭肌表,故多阳实;内伤者,由于酒色劳倦,七情口腹,致伤脏气,故由阴虚。凡脏气受伤,脾败者病在肢体,或多痰饮;肾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阴;心病者,或在血脉,或在神志;肺病者,或在营卫,或在声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胁肋,此五脏之类风,未有不由阴虚而然者。惟东垣独得其义曰∶有中风者,卒然昏愦,不省人事,此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盖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故多犯之,岂非阴虚之病乎?夫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者,即真阴也。人知阴虚唯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病在神气。盖阳衰则气去,故神志为之昏乱,非火虚乎?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非水虚乎?今以神离形坏之证,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犹以风治,鲜不危矣。试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凡旱则多燥,燥则多风,是风木之化从乎燥,燥即阴虚之候也。故凡治类风者,专宜培补真阴,以救根本,使阴气复则风燥自除矣。

然外感者非曰绝无虚证,气虚则虚也。内伤者非曰必无实证,有滞则实也。治虚者当察其在阴在阳而直补之,治实者但察其因痰因气而暂开之,此于内伤外感及虚实攻补之间,最当察其有无微甚而酌其治也。甚至有元气素亏,猝然仆倒,上无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此厥竭之证,尤与风邪无涉,使非大剂参熟或七年之艾破格挽回,又安望其复真气于将绝之顷哉?倘不能察其表里,又不能辨其虚实,但以风之为名,多用风药。不知风药皆燥,燥复伤阴;风药皆散,散复伤气。以内伤作外感,以不足为有余,是促人之死也。班氏云不服药为中医者,正为此辈而发耳。

来源:《类经·肾风风水》

附:中风治法

生姜生附汤

治卒中风,涎潮昏塞不知人。并主瘀冷癖气,胸满呕沫,头痛,饮食不消。

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脐,切作八片)

上以水二碗,生姜一两切,同煎至一大盏,去滓,温冷服。一法,加沉香一钱。一法,加辰砂末少匕。凡中风,无问冷热虚实,皆可服。盖此药能正气消痰,散风神效。

白散子

治肝肾虚,为风所袭,卒中涎潮,昏塞不语,呕吐痰沫,头目眩晕,上实下虚,真阳耗竭。兼治阴证伤寒,六脉沉伏,昏不知人。又治霍乱吐泻,饮食不进;及小便淋沥不通,眼赤口疮,咽喉冷痛。

大附子(生去皮脐) 桂府滑石(各半两) 圆白半夏(汤洗二十一次,三分)(桂府滑石: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与桂林者同称也。)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姜七片,蜜半匙,煎七分,空腹冷服。霍乱,加藿香;小便不利,加木通、灯芯、茅根煎。此药就有差互,亦无所苦。

红龙散

治中风,开关窍。

朱砂(别研) 五灵脂(各半两) 茯神(去心中木) 萆薢 (各一两) 全蝎(半两) 脑麝(各一钱,别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先服此,次服神异温风丹。

神异温风丹

治中风一切诸疾。

麻黄(五两,不去节,择净生用) 人参 白术 干姜(炮,各二两) 茯神 附子(炮,去皮脐) 白胶香(别研) 甘草(炙,各两半) 乳香(别研) 全蝎(炒,各一两)

上将麻黄细锉,用水五升,熬去半,入蜜六两,又熬成膏,入前件药末,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下,日三服。

排风汤

治风虚湿冷,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肝风发则面青心闷,吐逆呕沫,胁满头眩,不闻人声,偏枯筋急,曲蜷而卧;心风发则面赤,翕然而热,悲伤嗔怒,目张呼唤;脾风发则面黄,身体不仁,不能行步,饮食失味,梦寐颠倒,与亡人相随;肺风发则面白,咳逆,唾脓血,上气,奄然而极;肾风发则面黑,手足不随,腰痛,难以俯仰,冷痹骨疼。诸有此证,令人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服此汤安心定志,聪耳明目,通脏腑。诸风疾悉主之。

白鲜皮 白术 芍药 桂心 川芎 当归 杏仁(汤去皮尖) 防风(去叉) 甘草(炙,各二两) 独活 麻黄(去节,汤) 茯苓(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服。

小续命汤

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死。

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麻黄(去节汤) 防己(崔氏《外台》不用) 人参 黄芩 桂心 甘草(炙) 白芍药川芎(各一两) 杏仁(一两,汤去皮尖,炒)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 防风(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一云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疼,有热,去附子、芍药。《古今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芎 、杏仁,止十味;《延年》无防风。一云遗失便利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防风、附子、生姜,有当归一两。

独活丹

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亸曳(手足筋脉弛缓无力,类似四肢不收。多由风邪乘袭经脉所致。)。

白芍药 栝蒌根 独活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匕,姜五片,水二盏,煎六分,去滓,入生葛汁一合,和匀服。

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不欲饮食。兼治贼风、偏风、猥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言。

麻黄(去节汤,一两一分) 黄耆 (半两) 黄芩(三分) 独活(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取汗为效。心热,加大黄半两;胀满,加枳实一分;气逆,加人参三分;心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寒,加附子一枚,炮熟入。

小竹沥汤

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缓纵不收。

秦艽(去苗土锉) 防风(去芦锉) 附子(炮去皮脐) 独活(锉,各一分)

上水四盏,煎二盏,入生地黄汁、竹沥各半盏,煎三五沸,去滓,分四服,不拘时热服。病去,以它药扶持,未知再作。

烧竹沥法

新竹截尺许长,用两砖对立,相去八寸,置竹在上,每截破作二片,仰安砖上,急着火,砖外两头,各置碗以盛沥。沥尽,以绢滤澄清,夏秋须沉冷水中,防沥酸。大热有风人,亦可单服,冷暖随人,勿过度,荆沥亦然。

独活散

治男子妇人气虚感风,或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守正位,致头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

独活 地骨皮 细辛 川芎 菊花 防风(去叉) 甘草(炙)

上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取六厘清汁,入少竹沥,再煎,食后温服,日两服。又法,不用独活,有旋复花。

雄朱丸

治中风涎潮,咽膈作声,目瞑不开,口眼㖞斜,手足不随。但是一切风疾,并宜服之。

雄黄(别研) 辰砂 龙骨 麝香(各一钱,别研) 乌蛇(酒浸,炙去皮骨) 白僵蚕(生去丝觜) 天南星(生) 白附子(生,各半两)

上为未,炼蜜丸,梧桐子大。如中风涎潮,牙关不开,先用大蒜一瓣,捣烂涂在两牙关外腮上,用豆淋酒化一丸,揩牙龈上即开,续用薄荷酒化下一丸。如丈夫风气,妇人血气,牙关紧急,只用豆淋酒化一丸揩牙;如头风目眩,暗风眼黑欹倒者,急嚼一二丸,薄荷汤下。

仁寿丸

治肝肾气虚,风冷所中,筋脉 动,口眼㖞斜。常服补肝元,行荣卫,养气血。

附子(炮熟去皮脐,一两) 桂心 白茯苓 山茱萸 五味子 杜仲(去皮,姜制炒丝断)续断 枸杞子 熟地黄(洗) 巴戟(去心) 菟丝子(酒浸湿,研) 防风(各半两) 牛膝(酒浸,二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温酒、盐汤食前任下。

铁弹丸

治男子妇人一切风疾,无问远近,瘫痪中风,口眼㖞斜,言语謇涩,手足曳,难以称举,或发搐 ,或如虫行,或失音不语,牙关紧急,脚不能行,身体顽麻,百节疼痛,精神不爽,头虚烦闷,夜卧不安,多涎,胸膈不利,口干眼涩,多困少力,如破伤风,身如角弓,口噤不开,作汗如油及洗,头风脑重,眉梁骨痛;卒中,不语迷闷;兼白癜风,遍身瘾疹,鼻多清涕,耳作蝉鸣;小儿惊风,天吊搐搦;妇人血风,手足烦热,夜多虚汗,头旋倒地,并皆治之。

白附子 没药(别研) 虎胫骨(酒浸一宿炙干) 全蝎 乌头(炮去皮尖) 麻黄(不去节)自然铜(烧存性,醋浸一宿,各一两) 白花蛇(酒浸,半两) 辰砂(别研,一分) 五灵脂(一分)木鳖子(二十个,去皮别研,不入罗) 脑麝(各一分,别研) 乳香(柳木捶研,一分)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用无灰酒一升,浸一丸,分二十服;伤风鼻塞,分三十服,空心临卧各一服;大风五丸可安。

活络通经丸

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瘫痪诸风。通活经络,宣导凝滞。常服壮筋骨,助血脉,起偏废之疾,其效如神。

川乌头(二两,一两生不去皮尖,一两炮去皮尖) 草乌(二两,制如上法) 木鳖子(三两三分,别研) 斑蝥(百个,去头足并翅,醋煮香熟,焙干) 乌蛇(酒浸,去皮骨,焙)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 好墨(火 ) 白胶香(各一两,别研) 当归(两半) 五灵脂(三两三分)

上为末,将木鳖子末醋研为膏,和黑豆末一斤,好醋拌,一两作十丸,以墨为衣。空心食前温酒、盐汤嚼下一丸。

(“好墨”:墨,辛、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崩中漏下;血痢;痈肿发背。1.《本草衍义》:墨,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伪为者,不可用,须松烟墨方可入药,然淮远烟为佳,鹿延界内有石油,燃之,烟甚浓,其煤叮为墨,黑光如漆,松烟不入,其识文曰延川石液者,是不可人药,当附于此。2.《纲目》:上墨以松烟用扲皮什解胶和造,或加香药等物,今人多以窑突中墨烟,再三以麻油入内,用火烧过造墨,谓之墨烟,墨光虽黑,而非松烟矣,用者详之。3.《医林纂要》:墨,古用松烟,性近温,今用桐汕烟,性近寒,然气味轻虚,俱不失为平。珍之者加入珠、金、冰、麝,陈久为良。)

乌药顺气散

治风气不顺,手脚偏枯,流注经络;并湿毒进袭,腿膝挛痹,筋骨疼痛。

乌药(去木) 麻黄(去节汤) 橘皮(各二两) 甘草(炙) 川芎 枳壳(麸炒去瓤) 桔梗白僵蚕(炒去丝觜) 白芷(各一两) 白姜(炮,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七叶,煎七分,空心服。治气,去薄荷,用枣子二枚同煎。

舒筋保安散

治左瘫右痪,筋脉拘挛,身体不遂,脚腿少力,干湿香港脚;及湿滞经络,久不能去。宣导诸气。

干木瓜(五两) 萆薢 五灵脂 牛膝(酒浸) 天麻 续断 白僵蚕(炒去丝) 松节 白芍药乌药(去木) 威灵仙 黄蓍(耆) 川当归 防风(去叉) 虎骨(各一两)

上用无灰酒一斗,浸上件药二十七日,紧封扎,日数足,取药焙干,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浸药酒半盏调下,吃酒尽,用米汤调下。又方,添金毛狗脊一两,却将乳香、白胶香各一两同研,入干药末内。

松节散

治风寒冷湿搏于筋骨,使筋挛掣痛,行步艰难;但是诸筋挛缩疼痛,悉主之。

茯神中心木(锉如米,一两) 乳香(一钱,研)

上入银石器内,炒留两分性,为末。每服二钱,木瓜酒下。

芎桂散

治中风,四肢疼痛,及两足俱软,行履不便。

川乌头(二两,切作片,水浸一宿,切作算子条,更以米泔浸一宿,不洗,日干麸炒微赤为度,干了秤) 川芎(两半) 桂心(一两)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盐酒调下,日三服。

趁风膏

治中风,手足偏废不举。

穿山甲(左瘫用左足,右瘫用右足) 红海蛤(如棋子者) 川乌头(大者生用,各二两)

上为末。每用半两,捣烈葱白汁和成浓饼,约径一寸半,贴在所患一边脚中心,用旧帛裹紧缚定,于无风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汤一盆,将贴药脚于汤内浸,仍用人扶病患,恐汗出不能支持。候汗出,即急去了药,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为妙。切宜避风,自然手足可举。如病未尽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后,再根据此法用一次,自除根本。仍服治风补理药,忌口远欲以自养。

附子酒

治中风,风冷痰癖,胀满诸痹。

大附子(一枚,去皮脐,切作四片)

上用醇酒一升,春浸五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合,日二三服,以痹住为效;未知再作。

小黄酒

大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心下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此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流肿疼痛,饮食恶冷,涩涩恶寒,胸中痰满,心下寒疝;及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

黄耆 附子(去皮脐)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 桂心 秦艽 牛膝 防风(去叉) 乌头(《集验方》用山药) 白术 川芎 独活 细辛(去苗) 甘草(各三两) 大黄 葛根 山茱萸干姜(各二两) 当归(二两半)

上为锉散,少壮人,无熬炼,虚老人,微熬之,以绢袋盛,用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可先服食一合,不知,至四五合,日三服。此药攻痹尤佳,亦不令人吐闷。

小热,宜冷冻饮料食也;大虚,加苁蓉二两;下利,加女萎三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两;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参各二两,山药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重渍滓服之;不尔,可曝滓,捣下筛,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服一剂,得力,令人耐寒冷。补虚,治诸风冷神妙。

仙酒方(窦朝议经进)

治大风及偏风一切风疾。延年益寿。

牛蒡根 牛膝(各一斤) 秦艽 鼠粘子(各二两) 枸杞子(炒,一斗) 苍术(蒸烂,二斤) 防风蚕砂(各二两) 大麻子(炒,别研去壳,一升) 桔梗 羌活(各二两)

上为锉散。无灰酒二斗,净瓷器内浸,密封,七日开,开时不得对瓶口,日进三服,每服一大盏,温服,常令面有酒色,甚者不过一斗。忌面食并鱼肉动风物。

【料简】

类例且人之冒风也,轻则为伤,重则为中,盖风散气,动于阳,腠理开,故自汗而恶风。其色诊,皆随脏气而言,六腑无论,惟胃有中者,盖饮食所致。故孙真人曰∶新食竟取风,为胃风。疟论亦然。然六腑经络邪既能中,岂不能中诸腑也。虽曰转输,在大小肠则有胀,在胞则有转戾,在胆则有摄缩,但文缺不论。或谓竟中诸脏,故不论诸腑,此亦一说,故两存之。诸方论中,所谓左瘫右痪者,盖邪气中人,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随。为风懿者,以心肺间闭不能言,但噫噫作声,盖肺气入心则能言,邪中心肺,涎潮逼塞,故使然也。四肢缓纵,为风痱者,以风散涎,注于关节,气不能行,故使四肢不遂也。舌强不能言者,以风入心脾经,心之别脉,系于舌本,脾之脉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风涎入其经络,故舌不转,而不能言也。四肢拘挛者,以中风冷,邪气入于肝脏,使诸筋挛急,屈不可伸也。风柔者,以风热入于肝脏,使诸筋弛张,缓而不收也。故《经》云∶寒则挛急,热则弛张。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摇,而手足颤掉也。风喑者,以风冷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使口噤不能言也,与前所谓涎塞心肺同候,此以口噤为瘥耳。猥退风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语,临事不前,亦偏中于心肺经所致也。诸证类例,可推而治之。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0)

相关推荐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中风角弓反张

    [卷第一百六十二] 产后中风角弓反张 论曰背为阳,腹为阴,阴阳之脉,交相维持,产后血气不足,风邪中于阳经,使阳脉拘 急,反引腰背,如弓反张,故以角弓反张为名焉. 治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得俯仰,筋脉急 ...

  • 另类中风治法,特别适合保守人群

    脑梗,其中有一种很常见的症型,老百姓称之为缺血性中风,就是气血虚弱.加上气血瘀滞导致的脑梗塞,往往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后遗症,令患者和家属十分痛苦. 有这么一位擅长外治法的老中医,发明了一种中药外敷, ...

  • 中风、老年痴呆、帕金森等几种大病的中医治法

    脑出血.植物人治疗 倪海厦先生在讲解<金贵要略>时,指出,脑出血急救可以采用针灸方法,针刺百会.人中,十宣放血,然后再针刺涌泉穴.如果然谷穴有瘀血,把瘀血放出来.如果没有效果:在病人左额角 ...

  • 关于脑中风的形成与治法

    关于脑中风的形成与治法. 人生活在社会中,免不了人与人打交道,免不了生气,在生气不能化解的情况下就发怒,发怒就伤肝,肝气不疏,肝郁就化火,火大就生风,肝风内动就成了脑中风.当然有内因条件,就是虚则受邪 ...

  • 中风的几种外治法

    I导读:外治法救急,源远流长,如扁鹊起尸厥.仲景治自缢.葛洪疗癃闭等等.中风患者常牙关紧闭,难以进药,正是外治法一展身手的时机-- 中风的几种外治法 作者/柴中元 中风证急,重者不能服药,应重外治.前 ...

  • 中风救急,推荐几种外治法

    导读:外治法救急,源远流长,如扁鹊起尸厥.仲景治自缢.葛洪疗癃闭等等.中风患者常牙关紧闭,难以进药,正是外治法一展身手的时机. 中风的几种外治法 中风证急,重者不能服药,应重外治.前人在此方面的经验值 ...

  • 中医治中风的思路及治法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续命汤有温阳活血,宣痹通络(阳)之力,麻黄乃是主药,一味麻黄体现了中医治疗中风的整体治疗思路及治法,对于中风病,不论急性慢性,都可以应用续命汤治疗. ...

  • 中风的治法大要丨“卒中八法”

    中风的治法大要丨"卒中八法" 清·尤在泾<金匮翼>提出"卒中八法".陈修园存其说又不尽徇其意,一直为临床所采用.综合尤.陈二氏"卒中八法& ...

  • 【中风偏瘫的12个治法】

    一.疏散风寒法         适应证:年高气衰,冬季感受风寒后(多在由暖处猝至冷处或汗出受风寒时发生),猝然偏瘫,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方药:续命汤加减:麻黄10克,石膏10克,桂枝 ...

  • 中风的分类及治法、药方

    一.中风病治愈的案例 中风,是一种极难治之病,以其一侧手脚偏枯为特征,故又称之为半身不遂.最早记载的医案,是药王孙思邈用续命散治愈自己的中风病:传奇老中医李可师孙思邈之法,创出加味续命煮散,亦治愈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