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山水之间,探寻文化之光 | NO.23研学听我讲
一山一水一堂课
两地两师两作家
初秋时节
书鱼研学的学员们
在两位导师的带领下
踏上了新的旅程
畅游山水之间,探寻文化之光
我手写我心
看看学员们有哪些感悟分享给我们:
研学之“路”
古村之路,是由一个个小石子磨平后一块一块垒成的。在山上垒成一个小坡,就当作台阶了。给我的启示是:即使再艰苦,只要努力坚持,不向困难低头,就能成功。
——扈钟炎(青州市西书院中学七年级)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讲的。从古代用石头铺的羊肠小道,到现在的柏油马路,人类经过了多少的技术革新,经历了科学家多少个日夜的辛勤工作。历史的发展,记录了人类的努力,我们应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它的发展建言献策。
——张裕琦(青州市西书院初级中学八年级)
人人都希望走大路,宽敞平坦,但是有些时候最好的不一定适应于所有情况,就像在崎岖的山上,是无法走大路的,平时不起眼的山路反倒派上了用场,所以说从本质上事物并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只是适应的环境不同,只有遇到两相合适的,才能将各自的长处发挥好。
——芮锦潍(德润国际学校七年级)
人,要学会变化,就像路一样。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用料,不同的地势,因而要随着环境而变化,要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自己。
——栾欣钰(峡山中学七年级)
所有不同的道路,在被开发前都只是一条土路,之所以变成不同的路,是因为它们经过了人为的利用。就像人一样,每个人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人在成长中的努力和坚持,都是在为自己建造基础,而别人的帮助只是帮你修改弯路,并不能产生实质的改变。所以,你以后的成绩是你自己的,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路没有一条是相同的一样。所以,用自己的力走自己的路吧。
——张新悦(青州旗城学校八年级)
老龙湾的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走近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从水底冒出许多一串一串的气泡。在如此清澈的水中没有一条鱼,让我诧异。张老师告诉我们,“水至清则无鱼”,泉水中没有一丝杂质,没有供鱼生长的养分,只有当它变得有些浑浊,融入了养分,才会有鱼。做人也是一样,“人至察则无徒”,我们要有能包容世间万物之心,才会容纳更多,做更多事。
——张辰铭(青州旗城学校八年级)
瀑布:要有敢于冲荡的勇气,只有敢于迸溅而出,才能观察到新的万千世界。遇到的石头,就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道坎坷,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达到目标。
河水:只有几十股细流汇合在一起,才能汇成一条大河。这启发我们一定要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李奕璇(青州西书院八年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在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存在形式,或是风,或是雪,又或是冰,它每时每刻的“情绪”也不一样,有时它平和,有时它咆哮,说到底,它也是在顺应这个大自然的规律,适合缓缓流时它就缓缓流,适合咆哮的时候它就咆哮,该流动时流动,该冰冻时冰冻,所以才为上善。
——芮锦潍(德润国际学校七年级)
在民俗馆的讲解员爷爷最让人难忘。在山路崎岖的云明山上,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每日早起,走过这陡峭的山路,为游客讲解。这位爷爷的经历更让人惊叹,他十二三岁就下田干活,自力更生,反倒现在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吃苦精神,这怎么不让人深思呢?
——张为涵(奎文明德学校七年级)
老先生为我们讲解从前的物品,他那丰富的常识和渊博的知识,令我印象深刻,老先生沧桑的脸上,好像映出了他经历的风风雨雨,令人心生敬畏。
——曹静怡(青州西苑小学六年级)
古村里的溪水清澈见底,从表面上望去是绿色的,近看却是绿色、黄色、蓝色渐渐混为一体的。水中有不少的鱼,聚集在人们喂食的地方,在鱼聚集的水面上方,一个个气泡不断向外冒着,紧接着破掉,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在桥下有一个小水坝,水从坝孔中流出,形成了白色。水的另一面,有一条明如镜的小溪,消息中有许多嫩绿的水草,看上去十分神秘莫测。
——苑之烨(德润国际七年级)
当我看到古村里有很多树,竟是从岩石缝中长出来的,不得不感叹一下生命的顽强。当张老师说,有时候树会自己散出一种溶液,会自己分解石头,我更感到震惊,仅有一点土,种子就会破土而出,扎地生根,努力生根。
——栾欣钰(峡山中学七年级)
它的街道,经典雅致;它的人,干净勤勉;它的房屋,花样别致;它的溪水,清澈透明;它的泉水,给人一股凉意。
——曹睿哲(峡山中学七年级)
一层层铺砌的石头,奠定了古村的道路。踏在充满时光印痕的页岩路上,心情会变的无比宁静。路旁的碎石零零星星,石缝中偶尔会出现一株小草。青白色的石路,仿佛在眼前浮现出了那时勤劳农民挑担时的背影。抚摸着历经沧桑的树皮,粗糙的感受中流露出一股对这方土地的深深热爱。红瓦青砖,屋檐上挂着一盏盏摇摇欲坠的煤油灯。
——李奕璇(青州西书院八年级)
高大而坚实的树木上写满了故事,精细而凹陷的树纹下刻满了智慧。不经历风雨,长不成百年大树。
——刘丰鸣(德润国际七年级)
古村的街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村的街道不是城市味十足的柏油马路,而是乡土味十足的石径,这古老的石径啊!上面一块块是巨石,有的表面是圆滑的,摸起来像柔滑的丝绸,既光又亮,上面还有被岁月雕琢的痕迹,斑斑刻痕,摸起来还有些错落有致,凹凸不平;还有的保留了原始的样貌,高低起伏,粗糙不已,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又像那高大古老的松柏皮肤,保留着原始的“野”与“荒”。
——张为涵(奎文明德学校七年级)
桂花:曲折、较硬、深绿、橙红、芬芳。
国槐:树形高大、躯干笔直、花色淡黄,果实俗称“槐米”。
——张峻豪(青州西书院八年级)
国槐:
1.枝:枝繁、粗大,有很多分支。
2.叶:叶茂,基本只在树冠上存在,呈椭圆形。
3.花:花瓣呈白或粉色,有淡淡的香味。
——王甫頔(德润国际七年级)
竹林:
老龙湾竹林是江北最大的自然竹林
证明以前这里是温暖湿润的
中华民族敬竹、尚竹
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竹子具有团结、虚心、顺其自然、柔和的品质
——张为涵(奎文明德学校初一)
蒲松龄家道中落,到他的父辈那儿已经穷困潦倒,连秀才也没考上。蒲松龄一辈子没有中举,只得了个“贡生”,他清楚地认识到了官场黑暗,深知民间疾苦。从他的《聊斋志异》中可以看到官人权贵的丑恶,倒是鬼神无忧无虑,不拘小节,讨人喜欢。这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嫉恶,对自由人生的渴望。经历了多年的贫苦,他还真具有了坚韧的毅力和智慧。
——赵健博(德润国际七年级)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一生贫穷,屡试不第。蒲松龄便开始走向了文学道路,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财富——《聊斋志异》。这告诉我们人原本所规划好的一切,不一定就能按部就班完成,如同蒲松龄一样,从原本做官到文学天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董子宁(青州西书院八年级)
《聊斋志异》表面上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作者大胆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
——张译匀(青州旗城学校八年级)
我最喜欢博物馆里的编钟,它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藏品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大士夫、诸侯。编钟是青铜器制作,在春秋战国时期,编钟的音读跨度很广,有的清脆,有的沉闷,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这不正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吗?他们铸就了青铜时代的灿烂文明,不应该令人佩服吗?我们的现代社会不正需要这种创新精神和匠心吗?
——张为涵(奎文明德学校七年级)
我最喜欢鹰嘴首壶,这是战国时期的物品,设计精巧,做工精细、奇特。它有一盖,盖上有一机关,按下壶盖,便可弹起,松开便复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智慧与思想的精妙。
——高逸飞(德润国际七年级)
喜欢牺尊,因为它很独特,而且是镇馆之宝。1982年,在临淄稷下街村民找到了一个物件,它通体灰绿,四不像,身上镶嵌了许多金银丝。像猪、牛、马、驴。藏品的主人应该在社会上地位不低,家世显赫,有一定的影响。
——王甫頔(德润国际七年级)
观看了《王定保借当》,了解到了吕剧名字的几个由来。因为吕剧总描绘情侣戏,所以取“侣”为“吕”,吕剧;因为有道具驴驮,所以取“驴剧”为“吕剧”。
王定保赌博的行为是错误的,赌博就像一个无底洞,用轻易赚钱来吸引别人,就像王定保一样,赌输借款利滚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杜绝王定保行为,以此为戒。
——刘翯书(德润国际七年级)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武举,他在现实中是一个好人,一个正直的人,但在戏中他却变成了一个恶霸,所以说,戏剧与现实是有差别的。
——扈钟炎(青州西书院七年级)
张春兰:面对蛮横无理,称霸一方的李武举,张春兰丝毫不畏惧,一次次到县衙门击鼓喊冤,主持正义的县太爷明镜高悬,公正审案,最终将李武举绳之以法,她有胆识,有胆量,公平公正,有豪放的气概。
——苑之烨(德润国际七年级)
家长们常抱怨:“孩子假期出去玩,玩得很开心,回到家却什么都写不出来。”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更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研学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旅行,学员们走进大自然的课堂,导师一边引导学员们学会感知,一边教导他们如何观察记录。
此次研学,告别车水马龙的都市,大家来到山间,悠闲的看山看水,夜晚走进院子里,一抬头便是漫天的繁星,学员们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星星。
老龙湾的水,古村的石路,风俗馆的老先生,一位文人的生平,一段吕剧故事......
学员们把真实的感悟记录在纸上,也留在了心间。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我们不知道哪天哪个怦然心动的瞬间,将会在你人生中留下怎样的影响。
我想,这便是研学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