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八:陆羽茶经赞纳茶

作者:初旭

南北朝时期的旅行家郦道元以水道为纲,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记述了1252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 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成就了《水经注》。同是旅行家的唐代陆羽,却以水道为纲,沿着水的足迹,沿着茶的馨香,成就了鸿篇巨制《茶经》,也成就了世界首部《茶经》。沿着纳溪城区边上波澜壮阔的长江水道,我们走近茶圣陆羽。在有限的文字记载中,不难发现,他的人生经历,就注定与茶结缘,与佛结缘,与纳溪结缘。
  陆羽出生于唐代的复州竟陵,就是现代所说的湖北天门一带,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翻开陆羽自传《陆文学自传》,迎面闻到的是一缕浓郁的伤感气息。书中“不知何许人也”一句,道出了几多悲伤与凄凉,让人油然而生无限同情。陆羽其实是一个弃婴,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桥,忽然听到桥下群雁发出阵阵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时至今日,遗迹犹存。
  智积禅师是唐朝著名高僧,把弃婴带回寺庙,托请寺庙附近一对老夫妻哺育,孩子长大后,回到龙盖寺,在智积身边煮茶奉水。禅师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故陆羽得名。
  “茶如隐逸,酒如豪士”,茶乃‘清虚之物”,古人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为‘清尚”。这个“清”字,同人世间摆脱名利枷锁的“清’字相匹配,茶的至清特点,也就为主张清心寡欲、六根清静的佛门所认同,智积禅师也自然不例外。他不仅深谙茶道,还煮得一手好茶,耳濡目染,禅师身边的陆羽学得一手好茶艺。他先后离开寺庙,拜师戏班,当过丑角,做过编剧,但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永远的茶情结,直到他归于尘土。
  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动荡,始终没有动摇陆羽心中的一个“清”字和对茶的信念。那年,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遍迹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开始了自己水道为纲,论道茶经的人生旅程。他不畏寒暑,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第一篇,可惜已经失传。当同代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却记下了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有意考一考老陆。陆羽早已是老江湖,凭借丰富的茶经验,一品就道出江心之水还是近岸之水,让围观者赞叹不已。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陆羽到江南以后,先后结识了状元皇甫冉、诗僧皎然等,特别是皎然“隐心不隐迹”,经常带着陆羽混迹于名僧高士、权贵显要之际,广泛的人际往来,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有了这些朋友的资助,又挖掘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以充实自己,陆羽开始了《茶经》的写作。《茶经》的出版,使得祖国的茶艺文化得到了更好地发扬光大。陆羽从唐代起,就被人尊称为“茶圣”,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巨大荣誉。而陆羽为之付出的心血,也是常人难以估量的。
  陆羽为了写好《茶经》有四次大的游历,“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他“常常一个人漫游长江沿岸,不断对各地的茶树种类进行研究,实验各种茶叶的制法,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美国新泽西州菊冈·迈克尔教授语)。这些游历,主要在当时称呼的山南西道、山南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岭南道、剑南道的许多州、郡,一次又一次留下他的人生足迹。《茶经》一之源这样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里的巴山峡川,按唐代的地理概念,包括从今之万县到宜宾、泸州,沿长江南岸山区十几个大小河谷地带,以及今之大娄山的川、黔、滇交界的山区均属这个范畴,陆羽沿着长江水道,途经泸州,到过纳溪,品味过纳溪贡茶也就不足为怪,在陆羽所著的《茶经》里有“纳溪,梅岭产茶”这样的记载也是值得可信的。
  为了写好纳溪茶这段历史,笔者专程请教了一位汉语文字方面颇有造诣的高人。了解到茶字的变迁。茶字是一个形声字。本与荼是同一个字。小篆从艸,余声。隶书演变之后楷书写作茶。而茶树本来叫做梗,因为它的叶子和茶一样有苦味,所以又叫茶。在南北朝时期,代表茶的荼分化出了茶的读音。到了唐朝,读茶音的荼字又被人们减去了一横,成了今天的茶字,到而今二字之义才各有分工。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更多地从茶具有药效功能方面去解读,他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茶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民间故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如果说神农氏发现了茶的药用功能,那么陆羽便发现了茶的饮用功能,并广泛开发利用于民间饮食,这个功劳是任何人无法比肩的。后世人认为唐代“荼”才变“茶”,陆羽之后,才有茶字,才有茶学也不无道理。
  “人在草木间”是茶最奇妙的结构,也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表现形式。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们走近纳溪,站在高高的梅岭山上,一群村姑正在忙碌地采摘纳溪特早茶。好一幅草木如诗,美人如织的意境展现在眼前。陆羽早已随风飘然而去,那片片吐露新芽的茶林,难道不是他解放天性,融入自然的精神写照么?茶圣陆羽,一位爱茶人向你致敬!

 
  南北朝时期的旅行家郦道元以水道为纲,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记述了1252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 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成就了《水经注》。同是旅行家的唐代陆羽,却以水道为纲,沿着水的足迹,沿着茶的馨香,成就了鸿篇巨制《茶经》,也成就了世界首部《茶经》。沿着纳溪城区边上波澜壮阔的长江水道,我们走近茶圣陆羽。在有限的文字记载中,不难发现,他的人生经历,就注定与茶结缘,与佛结缘,与纳溪结缘。
  陆羽出生于唐代的复州竟陵,就是现代所说的湖北天门一带,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翻开陆羽自传《陆文学自传》,迎面闻到的是一缕浓郁的伤感气息。书中“不知何许人也”一句,道出了几多悲伤与凄凉,让人油然而生无限同情。陆羽其实是一个弃婴,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桥,忽然听到桥下群雁发出阵阵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时至今日,遗迹犹存。
  智积禅师是唐朝著名高僧,把弃婴带回寺庙,托请寺庙附近一对老夫妻哺育,孩子长大后,回到龙盖寺,在智积身边煮茶奉水。禅师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故陆羽得名。
  “茶如隐逸,酒如豪士”,茶乃‘清虚之物”,古人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为‘清尚”。这个“清”字,同人世间摆脱名利枷锁的“清’字相匹配,茶的至清特点,也就为主张清心寡欲、六根清静的佛门所认同,智积禅师也自然不例外。他不仅深谙茶道,还煮得一手好茶,耳濡目染,禅师身边的陆羽学得一手好茶艺。他先后离开寺庙,拜师戏班,当过丑角,做过编剧,但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永远的茶情结,直到他归于尘土。
  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动荡,始终没有动摇陆羽心中的一个“清”字和对茶的信念。那年,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遍迹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开始了自己水道为纲,论道茶经的人生旅程。他不畏寒暑,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第一篇,可惜已经失传。当同代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却记下了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有意考一考老陆。陆羽早已是老江湖,凭借丰富的茶经验,一品就道出江心之水还是近岸之水,让围观者赞叹不已。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陆羽到江南以后,先后结识了状元皇甫冉、诗僧皎然等,特别是皎然“隐心不隐迹”,经常带着陆羽混迹于名僧高士、权贵显要之际,广泛的人际往来,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有了这些朋友的资助,又挖掘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以充实自己,陆羽开始了《茶经》的写作。《茶经》的出版,使得祖国的茶艺文化得到了更好地发扬光大。陆羽从唐代起,就被人尊称为“茶圣”,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巨大荣誉。而陆羽为之付出的心血,也是常人难以估量的。
  陆羽为了写好《茶经》有四次大的游历,“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他“常常一个人漫游长江沿岸,不断对各地的茶树种类进行研究,实验各种茶叶的制法,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美国新泽西州菊冈·迈克尔教授语)。这些游历,主要在当时称呼的山南西道、山南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岭南道、剑南道的许多州、郡,一次又一次留下他的人生足迹。《茶经》一之源这样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里的巴山峡川,按唐代的地理概念,包括从今之万县到宜宾、泸州,沿长江南岸山区十几个大小河谷地带,以及今之大娄山的川、黔、滇交界的山区均属这个范畴,陆羽沿着长江水道,途经泸州,到过纳溪,品味过纳溪贡茶也就不足为怪,在陆羽所著的《茶经》里有“纳溪,梅岭产茶”这样的记载也是值得可信的。
  为了写好纳溪茶这段历史,笔者专程请教了一位汉语文字方面颇有造诣的高人。了解到茶字的变迁。茶字是一个形声字。本与荼是同一个字。小篆从艸,余声。隶书演变之后楷书写作茶。而茶树本来叫做梗,因为它的叶子和茶一样有苦味,所以又叫茶。在南北朝时期,代表茶的荼分化出了茶的读音。到了唐朝,读茶音的荼字又被人们减去了一横,成了今天的茶字,到而今二字之义才各有分工。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更多地从茶具有药效功能方面去解读,他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茶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民间故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如果说神农氏发现了茶的药用功能,那么陆羽便发现了茶的饮用功能,并广泛开发利用于民间饮食,这个功劳是任何人无法比肩的。后世人认为唐代“荼”才变“茶”,陆羽之后,才有茶字,才有茶学也不无道理。
  “人在草木间”是茶最奇妙的结构,也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表现形式。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们走近纳溪,站在高高的梅岭山上,一群村姑正在忙碌地采摘纳溪特早茶。好一幅草木如诗,美人如织的意境展现在眼前。陆羽早已随风飘然而去,那片片吐露新芽的茶林,难道不是他解放天性,融入自然的精神写照么?茶圣陆羽,一位爱茶人向你致敬!(来源:2018年2月24日川江都市报)
(0)

相关推荐

  • 茶圣陆羽:苕溪之滨写《茶经》

    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人,号"茶山御史"  .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水逶迤而清深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十:落寞杨慎茶相伴

    作者:初旭 杨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晚年自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人.他是一位充满传奇与悲壮的文化人,在泸州客居十余年,这里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泸州人都亲切称他为杨状元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九:百年风云二月茶

    作者 初旭 北宋知名诗人黄庭坚爱诗,爱茶,爱山,爱水,爱书法,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先后做过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其大半人生颠沛流离,如履薄冰于&q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七:一路行吟酒与茶

    作者:初旭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从这首<泸州纪行>中,我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六:太白清溪向三峡

    作者:初旭 在川南大地,我们说纳溪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是一片海纳百川的土地,此话一点也不假.这里不仅纳山.纳水.纳歌.纳溪,也留下了杜甫.王维.杨升庵.张问陶等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李白在纳溪留下的&l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五:一杯清茶擒孟获

    作者:初旭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幅悬挂于河南南阳市城西卧龙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四:南夷道上纳茶香

    作者:初旭 四川盆地的南部边陲,魏巍的大娄山峭壁绝立,重崖叠峰,屹立于天地之间,寂静又悲凉.古老的蜀道,不知在这里迟疑了多少风霜雨雪,只有那长达数十里的江门峡谷张着大口,欲言又止--   古老发达的中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一:巴山蜀水纳贡茶

    作者:初旭 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长长岁月悠悠的歌, 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这是电视剧<封神榜>的主题曲,也是中国历史的主题曲.   从史书记载到民间传说,商纣王就是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二:遍地“神龙”下夕烟

    作者:初旭 茶的发祥地在中国,茶的故乡也在中国.国人不仅是最早发现茶,而且是最早饮用茶.从"茶余酒后""粗茶淡饭""闲茶浪酒""茶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一:千里迢迢贡茶路

      编者按:新年伊始,由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联合承办的"纳溪贡茶·盼您回家"2018新春新茶媒体见面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