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诗人们常用借代手法,比如我们常见的“汗青”、“桃李”、“巾帼”等,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后泛称囚犯或战俘。古代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
——张幼谦《一剪梅》
巾帼原是一种头饰,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丝竹是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后来,汗青借指史册。
——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
古汉语和书信把自己和配偶谦称为“夫妇”。伉俪则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 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藩篱,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而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则表示万分危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干为防具,戈为武器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