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⑤,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⑥;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⑦。”

【注解】

①天时:李炳英《孟子文选》说:

“古代作战,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标志的时日(例如:甲子日、乙卯日等)和攻守地点的方位(东、南、西、北、中央)的适当配合为条件(某日攻某方、守某方为有利),来掌握胜败、吉凶的成数,这叫作天数。”天数即是天时。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也就是内城和外城。

③委:弃。

④域民:限制人民,使他们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为自己所统治。

⑤固国:使国防坚固,牢不可破。

⑥畔:同“叛”。

⑦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句中的“有”字相当于口语的“要么”。

【译文】

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包围而攻打,一定有合乎天时的战机。可是却无法取胜,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占地利呀。城墙并不是筑得不高,护城河并不是挖得不深,兵器和盔甲并不是不锐利、不坚固,粮食也并不是不多呀;可是,(当敌人一来进犯)守兵们竟弃城而逃,这说明得地利不及人和呀。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要,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便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便少。少助到了极点时,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多助到了极点时,全天下都愿意顺从他。拿全天下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那么,仁德之君要么不用战争,若用战争,是必然胜利的了。”

【雪峰先生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话把我们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的天、地、人三者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

“天时”再好,没有占据“地利”的优势,就好比黄道吉日出行,到了不属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倘若自己才能不够,最好让熟悉的人给点指示。就算自己能力不在话下,那也有尽量降低风险的必要。至于“人和”就是在最终实践的过程中,若是独狼,我们就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一点,全力以赴地奔现;若是团队领队,那么我们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带领团队走向巅峰;若只是团体普通的一员,那么我们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使命。“强龙不压地头蛇”,“人和”之时也不要忘了“地利”的重要性;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更是不要忘了“天时”在一件事情中的重要性。

拥有“天时”却不干正事,机会失去了却责怪他人,这是弱者的表现。占据“地利”的优势,却不干人事,而且还妨碍他人办事,这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勾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