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魏延死得并不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喜欢三国的朋友可肯定对魏延这个人物有所了解,很多朋友都认为,他的勇略不在“五虎上将”之下,这点个人也很认同。于是,很多人开始高抬魏延、为魏延叫屈,认为诸葛亮计杀魏延,让本就人才凋敝的蜀国再无将可用。而以魏延的才能,竟然死于算计,实在可惜。可是个人看来,魏延无论有没有被诸葛亮设计斩杀,他最后都会不得善终。因为这是他本身的性格所决定的。

还记得关羽战长沙吗?魏延在刘表处投奔刘备不成,就去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关羽领兵取长沙,与黄忠连斗三日不能取胜,最后头盔上插了根箭狼狈地回营了。后来,魏延杀了太守韩玄,送给了刘备一座偌大的长沙城,可谓大功一件。但诸葛亮一见到他,就二话不说就要拉出去砍了。刘备问为什么,诸葛亮说:吃主子的俸禄却造反,是不忠;居住在这里却把土地献给敌人,这是不义。后面又加一条,这家伙脑袋后面有块反骨,天生就是爱造反的家伙,早杀早好。

不忠不义的人,好像确实不能用。但三国时代,本来就是良将择主而事。就拿诸葛亮刚刚得到的武陵郡来讲,张飞兵临城下,武陵太守金旋并不把张飞放在眼里,要出城迎敌。结果金旋的部下巩志趁他出城时夺权,还将金旋射杀在城下,割了金旋头献给了张飞。但巩志却接替金旋成了武陵太守。巩志的做法比魏延有过之无不及吧。

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难道出生时头上多出一块骨头也是罪过?(再说,诸葛亮是怎么一眼就看到脑后的?)。当然不是,这些其实只是诸葛亮要杀魏延而想出来的借口而已。因为诸葛亮早就看出,魏延是一个有能力,有野心,不甘久居人下的人。一个人有能力是好事,有点野心也未尝不可,但自持才高,不甘久居人下,这在当时可是很要命的。

刘备在时非常器重魏延,甚至将大家都以为会封给张飞的汉中太守破格给了他。刘备去世后,以诸葛亮的威望,虽然也能镇得住魏延,但魏延心里却早有不忿。他和诸葛亮关于兵出子午谷的争执就不再累述了。

还有一次,诸葛亮见司马懿坚守不出,便假装撤退,引魏军来追。果然,魏国大将张郃上钩了,诸葛亮连夜升帐说:这次魏军前来追击,肯定是士气高昂,为首的是大将张合。必须要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才能当此大任。

说完就看了看魏延。意思很明确:魏延,个人想让你去,而且夸你都夸在前面了,智勇之将啊。但魏延的反应是,看了诸葛亮一眼就低头不说话了,这让诸葛亮是何等尴尬。从这里个人们就可看出,即便是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威望和权势,魏延也未必肯服,何况其他人。

如果说,这是因为当初诸葛亮一见面就想杀他,现在诸葛亮无人可用,他想出出当年心里那口气,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这种性情并不只针对诸葛亮。

随着刘备驾崩,“五虎上将”相继去世,魏延的重要性和地位与日俱增,秉性也日益显露。“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向所以不即反者,惧丞相耳。”这是别人对他的评价。可见,即便当年有诸葛亮的警告,但随着自己地位提升,他也变得越来越无所忌惮。诸葛亮去世时,魏延官至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可谓封侯拜将。无论论资历、论战力、论地位都无人再能与他匹敌。虽然诸葛亮非常器重姜维,将他作为自己北伐事业的继承人。但彼时姜维资历尚浅,又是降将,在成都没有根基,根本无法制衡魏延。

按照魏延的性情,个人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死后,没有除掉魏延,他会有怎样的做法呢?以魏延当时的地位和威望,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必定大部分被他控制。刘禅远远比不上他的老爸刘备,以魏延的性情,他不可能乖乖地跟着这样一个庸碌的主公,很可能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外拥兵自重,甚至直接领兵回成都震慑刘禅,借以获得更多权利。

这点,个人完全可以从诸葛亮死后,魏延的言辞中推断:诸葛亮死了,不还有个人嘛!死了他一个诸葛亮,地球就不转了?何等的狂妄啊。这不仅是《三国演义》有体现,同时在《三国志》也有记载。或许他不会直接弑君夺位,但也将变成蜀汉的董卓或者曹操。

而深受诸葛亮和刘备恩惠的姜维、蒋琬、董允、费祎等人,绝不会屈从于魏延。必定与魏延之间明争暗斗,彼此攻杀。以笔者看来,魏延虽然有勇有谋,但这是在军事上。在政治斗争中很快会败下阵来,还是避免不了身首异处、夷三族的命运。而蜀汉因为内斗、君臣不和,也会更容易被吴、魏瓜分。

结语:

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魏延先叛刘表,后杀韩玄的事。也没有说他本来想投魏,后被马岱劝阻。可是不管是按照正史还是演义,如果魏延那时没有死,也必定不得善终。蜀汉也不可能再续命29年。所以,个人说,魏延死得并不冤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