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诗三碗茶 周吉敏

北京晚报 | 20210204

.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公元767年,陆羽乘一叶扁舟从湖州苕溪出发,进入越州剡溪时已月上东山。陆羽多次入剡,留下的诗歌只存这首《会稽东小山》,入剡考茶的成果却屡见于《茶经》。陆羽是我倾慕的人,他走遍千山万水,只做一件事——写一部旷世的《茶经》。

  庚子年深秋,我来到古称剡中的新昌,与陆羽隔着一千多年的时光,遇见茶山,茶村,茶诗,还有一杯香茗。它们都有陆羽的气息。

  壹

  不到剡中,焉知茶山之深广。我们去的是东茗乡。茶垄,如云似水,从山谷涌上来,又向四围延伸开去,一些漫到脚边,一些淌到云朵里去了。

  秋天的茶山有着坐下来喝茶的那一份沉着和宁静。茶事看似结束了,其实仍在继续,黑黝黝的茶叶,吸纳着阳光。在春天可不是这样的,茶叶鲜绿油亮得连阳光都会在上面打滑。秋是收,春是发,从秋天开始内敛,春天才有力气绽放。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庐,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天姥山的茶树还是陆羽眼里的样子。茶树的花,从初夏一直开到冬天,一朵朵,金蕊玉瓣配着浓绿的枝叶,清新可人。记得夏天的茶树花,被蜜蜂采过后,经露水一打,摘一朵,对着花蕊一吮,里面的水珠也是甜的。茶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果相遇是茶树的古老性情。茶果在枝上长老了,会爆裂开来,里面的籽砸碎了可以用来洗头,洗后头发会有一层乌溜溜的光。这法子,不知起于何时,是谁发明,老祖母的老祖母就是这样。这些陆羽没有研究,他毕竟是个专心的人。

  《茶经》不过七千字,分成“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十章,写得细致入微而气象万千。剡中茶事,陆羽似乎考研得最是详细。“之出”一章中写道:“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在“之器”说,用两层又白又厚的剡溪出产的剡藤纸做茶叶纸囊,储放烤好的茶,可使香气不散失。用两层的剡纸做纸帕,裁成方形,十张垫十枚茶碗。在“之事”中还收录了一则剡中“飨茗获报”的故事。

  陆羽说“碗”也是“越州上”,鼎州、婺州、岳州、寿州、洪州都比不上越州。有人说邢瓷比越瓷好,陆羽认为完全不是这样,说,如果邢瓷质地像银,那么越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如果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二点;邢瓷白而使茶汤呈红色,越瓷青而使茶汤呈绿色,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陆羽踏遍越州的角角落落,对茶的审美相契于越地的山水。

  陆龟蒙曾赞美越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我见过唐代窑口出土的越窑青瓷,釉质温润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青绿略带一点黄,有“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风骨。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被称作“秘色瓷”,是贡品,也是商贸瓷。越窑烘托茶汤的绿色,似嫩荷透翠,有层峦叠嶂般的舒目。

  陆羽对茶的寄情,或者说对茶的专研,承继了魏晋之风。衣冠南渡,南方的地貌和它多种多样的植被不仅成为诗歌的主题,也成为学术研究的主题。谢灵运的《游名山志》,详细记录了胜地名山的地理信息。还有大量描述南方奇异事物的文献记录,包括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作于公元304年),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作于公元275年),张华的《博物志》(作于公元300年之前)。

  陆羽的《茶经》让我想起另一本书——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这是一本写唐代外来文明的书,一本物质之书,也是一个风华又糜烂的大唐。陆羽是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后的那一盏茶,是“唐三彩”上的那一抹青。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这是陆羽的朋友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中的诗句。在天姥山想起陆羽,他清寂的身影落在我视线触及的每一处,难以拂去。

  

  茶山中的村落,是万顷碧波中的一个小岛。雾一起来,就是人间仙境。后岱山村就是这样的村庄。

  走进村子,石头墙,小青瓦,木头门扉,小院落,菜园子,石板路,小狗,鸡,鸭,鸡冠花,还有落光了叶子的老梨树和柿子树,构成了村庄的老底子。但村子并不是一味的老旧,有股子新鲜气在流动。斗笠挂在石头墙上,酒瓮摆在石板路边,茶罐做了花盆种上金钱草,农具在村子都成了艺术品。一座石头屋的门楣上挂了一块“颜如玉”的木牌,探头一看,是一个书吧,坐下来,泡上一杯茶,看一本书,光阴也在此停下脚步。

  左拐,是一座石头屋改造成的古朴茶室,小院一角种了一棵茶树,花正一朵朵往外冒,更添了茶趣。主人冯春瑾,一个苏州人,循着茶香而来,把一间闲置的民居拾掇成茶室,做起了茶生意。五个年头过去,还留在茶村恋恋不去,乡亲们也把他当成自己人,有啥好吃好喝的都有他的份儿。

  东茗乡是新昌龙井茶的主产地。据当地文史专家徐跃龙主编的《新昌茶经》载,西湖龙井茶的前身是“天台乳花”,苏轼曾撰文追溯龙井茶的起源,认为乃是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将天台山带来的茶树种于西湖,后来辩才和尚退居狮峰山下寿圣寺(即后来的龙井寺)时又将下天竺之茶带至龙井,并亲自植茶制茶,才有龙井茶之名。新昌的龙井茶以石城山大佛冠名,称大佛龙井茶。

  后岱山种植了2700亩的大佛龙井茶,产茶1334担,产值有1975万元,村里每人可收入2.8万元。这一组数字里藏着一幅春日茶乡繁胜图。

  清明前,茶叶开采。采茶不能见日,“晨则夜露未晞,茶芽斯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天刚擦亮,村里门扉吱嘎声此起彼伏,村道上脚步纷沓,欢声笑语,似去赶集。旧日采茶时还有“喊山”的习俗,村人敲锣打鼓,声震山岗,说“喊山”可以呼泉催茶芽,能惊走虫蛇。来自山外的茶商纷至沓来,挨家挨户地相看茶叶。一个春天,整个村子就泡在茶叶的香气里。

  后岱山有自己的茶厂,只是现在村民专卖茶青,就闲置了,去年被改造成茶文化展示馆。这座建于1958年的“后岱山茶厂”,青砖青瓦,古朴敦实,是后岱山茶事繁盛的历史见证。展厅里展出的茶桶、茶篓、茶瓶、茶碗这些旧物,都覆着一层厚厚的茶色,似乎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茶香。

  我注意到一块字迹斑驳的石碑,依稀认出“同归茶捐碑记”几个字。村人说,这是一块“光绪三十年”的茶亭碑,记录了村民捐建茶亭施茶的事。勒石而记的果然不是小事。

  天姥山高峻雄阔,散落在高山峡谷中的村落都以山岭互通。后岱山没通公路前,下山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岭。山道弯弯无止尽,山岭高峻似天梯,一个茶亭歇歇脚,一碗茶汤解解渴提提神,风霜雨雪也温厚了许多。陆羽在《茶经》“之出”里说,茶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于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茶人传承了茶的善性,这是茶山的厚德载物。

  捐建茶亭,也叫茶会。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县内各村岭设茶亭路廊施茶,附设于庵内的叫茶庵,有300多处,资金都是募捐,全县共有茶田千余亩,请专人负责烧茶供应。茶亭内立有碑记,刻着捐田者之名和管理事项。

  我在《新昌茶经》一书中见过几块遗存的清代茶亭碑——茹姑庙的《茶会碑记》、彼苍庙的《茶田碑记》、台头岭脚的《茶亭碑记》、镜岭练使岭的《茶亭碑记》,这些刻入石头的汉字,在岁月里源源不断地散发着茶香,温暖一代又一代的剡中人。

  秋阳和煦,村人们围坐一起,手边各有一碗茶,谈天说地,一口绵软的越州方言,让人想起了越剧小调。上世纪初三月的一天,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在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借来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站上去唱的几折小戏中,其中就有一出《倪凤煽茶》。这是最初叫“小歌班”的越剧第一次登台。

  后岱山有布袋木偶戏班,唱的也是这个。闲暇时,台子一搭,从箱子里拿出木偶来,唱给漫山遍野的茶树听,唱给茶圣陆羽听,也唱给茶村人自己听。唱戏的,看戏的,人还是那些人,手还是那双手,季节一转,春雨落下,茶树吐绿,那时一座山,一个村,连人带云朵、太阳、月亮,都带着茶香。

  

  下岩贝村,一家叫“山中来信”的民宿懒洋洋地躺在村庄斜对面的山坡上,四围是此起彼伏的茶园。

  “信”是一个多么好的字。春信。雪信。花信。风信。潮信。万物都有自己的信。这次我收到的山中来信,是一封“茶信”。

  我面对着茶筛湾峡谷,和天姥山著名的“十九峰”,坐下来喝茶。茶叶一条条卷曲着,是传统的手工茶。陆羽在《茶经》“之造”中说像“浮云出山”,又像“轻飚拂水”,大概就是如此情态。茶叶在水中慢慢地舒张开来,从灰绿变成嫩绿,茶气袅袅,清香袭人。泡茶的姑娘说,这是天姥山云雾茶。

  “云雾茶”,这三个字真好,点出茶树生长的环境,就是一幅山水画——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茶林森郁。此时正在这样的画境中,饮一杯香茗,不期然便得了唐代诗僧皎然“再饮清我神”的意境。

  皎然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云: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诗里含了茶品、茶具、煮茶、饮茶,还有茶境。皎然饮茶有三个境界,层层深入,是饮茶之妙,也是中国茶道的真谛。据说,比日本人提出“茶道”一词早了800多年。

  皎然(约公元720805年),俗姓谢,字清昼,在灵隐寺出家,后来长期住在湖州的妙喜寺。自称是谢灵运的十世孙,把剡县当作自己的故乡。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漫游剡中,品茗访友,写下许多诗歌——“早晚花会中,经行剡山月”“春期越草秀,晴忆剡云浓”“觉来还在剡东峰,乡心缭绕愁夜钟”“山居不买剡中山,湖上千峰处处闲”,一代诗僧,满怀乡思绕剡中。

  皎然的乡心一半系于剡茶,“剡茗情来亦好斟,空门一别肯沾襟”“清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聊持剡山茗,以代宣城两醑”,或品,或赏,或赠,或咏,想来只有家山的茶能让皎然饮出“三饮”的境界,悟得茶之道。

  皎然与陆羽是“缁素忘年之交”。陆羽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后来到吴兴,住在妙喜寺,与皎然结识。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皎然传》载:“出入道,肄业杼山,与灵澈、陆羽同居妙喜寺。”皎然《赠韦早陆羽》诗云:“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诗中将韦、陆二人比作陶渊明与谢灵运,表明不愿多交朋友,只和韦卓、陆羽相处足矣。两人一起往剡中访友品茗,倡导“以茶代酒”的风气。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云:“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陆羽在《茶经》“之饮”里说,天生万物,都有它最精妙之处,人们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房屋、衣服、食物和酒都精美极了,而饮茶却不擅长。《茶经》里蕴藏着皎然的性灵,也是陆羽的,一生知己,茶禅一味。

  剡茶余香悠长,不知不觉日头已沉落“十九峰”后,一切都在隐退。峡谷中的韩妃江越发白而亮,似一条远古冰川,凝固在如墨的山体中。这条江流,是剡溪的一条源头支流。采缉万山之水的剡溪,是一条魏晋之溪,载动了王羲之“兰亭集”的雅兴,谢灵运登“天姥岑”的游兴,和王子猷“雪夜访戴”的随兴。到唐朝,文人名士追慕魏晋风度,溯剡溪而来,大袖飘飞,亦步亦吟,从诗歌史上统计,有451位诗人,留下1505首诗篇。《全唐诗》收载的诗人2000余人,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诗人来过浙东。《唐才子传》收录才人278人,上述451人中就有173人。茶为清饮,发言为诗,这条“浙东塘诗之路”上,写剡茶的诗就有三十多首,实属罕见,有杜甫的“茶瓜留客迟”,孟郊的“茗圃无荒畴”,刘禹锡的“诗情茶助爽”,元稹的“慕诗客,爱僧家”,温庭筠的“茶炉天姥客”……诗情助茶灵,茶灵涤诗情,一首唐诗三碗茶,留得高香余味长。

  剡中有茶祭的古俗。每年春信一来,雨润茶山,民众就自发贡献香烛茶果、茶歌茶舞,祭支遁、王羲之、谢灵运、陆羽、皎然、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温庭筠、元稹……在新昌人的心里,他们都是剡地的茶之灵。

.

  相关阅读

  浙东唐诗之路

  新昌与嵊州,古属剡县,俗称剡中。这一块盆地,西北是会稽山,东北是四明山,南边是天台山。境内有剡溪和曹娥江两条水系。从初唐到晚唐,整整一个朝代,文人名士,追慕魏晋风度,纷纷朝着这一方水土一路唱和而来。

  诗人们从钱塘江抵萧山西陵(今西兴镇)渡口进入浙东运河,到达越州(绍兴),然后沿越中剡溪上溯,经剡中越过天台的石梁,支线还到达了温州。又沿着瓯江溯流而上,经青田、处州、缙云,永康,婺洲,兰溪,建德,桐庐,富春,严子陵钓台,到达钱塘江。

  新昌是唐诗之路的首倡地。“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最早由新昌学者竺岳兵提出,成为继“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浙东唐诗之路上,诗人们摩肩擦背,大袖飘飞,他们与山水为友,也与天姥茶结缘。茶添诗兴,诗助茶情。正如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闲卧见寄》诗中所云:“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诗、酒、茶,还有山水,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情之所寄。

.

(0)

相关推荐

  • 一段残碑背后的“茶叶战争”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塑像. 晚清时期的制茶工具. 大相岭山谷间的激流. 晚清时期的制茶工人. 大山深处的重修大相岭路桥碑记.高富华 摄 当时,中国人出于垄断边茶贸易的需要,对雅安生产砖茶的制作过程完全保密 ...

  • 走在唐诗之路上(福建文学)(周吉敏)

    2021-05-25 22:17周吉敏 周吉敏 庚子晚秋,我从温州坐客车,行程3小时20分钟,到新昌天已向晚.新昌未通高铁,时隔十多年后再坐客车,虽不比古人水陆辗转,却也由此生出一分古心. 新昌与嵊州 ...

  • 嵊州茶事闲话泉岗茶起源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浙东名山四明山是道经第九洞天----丹山赤水洞天.自晋谢灵运始,历代文人骚客吟咏四明山的诗赋难计其数,诗人李白,来到四明山时,留下"四明三千里 ...

  • 清秋——周新敏诗三首

    诗歌金句 身影和日历越来越薄 岁月和大地越来越厚 风中变瘦的手 抚摸树的脉博 看丰盈的果 挂在枝头 怎么看 都看不够 ----------周新敏 清    秋 文/周新敏 百草和千溪 和身影 一起变瘦 ...

  • 一天一首唐诗: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诗宋词元曲赏读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 4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音乐: 亲子群星 - 熟读唐诗三百首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

  • 这首唐诗害死了作者,却被人争相模仿,连《红楼梦》都“抄袭”它

    小娘子最近在追87版的<红楼梦>,忧郁的林妹妹唱出的<葬花吟>让小娘子也不禁沉浸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悲伤情景中,于是小娘子去查了下< ...

  • 史上“抄袭”最成功的一首唐诗,没人记住原作,却几乎无人不知此诗!

    中国是一个讲究抒情的国度,每一次醉情饮恨都能吐出一纸荒唐,每一次嗟叹怀思都可瓢泼满纸烟霞,而唐诗宋词,则将抒情的王座砌到了九穹碧宵,后世不可追及. 它囊括了为人生一叹的慷慨激昂,包含了相去离思的缠绵婉 ...

  • 10首最美茶诗:人间天上,共此一杯茶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 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多爱茶. 茶性恬静淡泊,品茗宜优雅安静之所. 明代徐渭曾说: 茶宜精舍,云林竹灶, 幽人雅士,寒宵兀坐, 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 ...

  • 这可能是史上最孤独的一首唐诗,仅凭22字,响彻千古

    欢迎大家来到小编的娱乐世界,每天在大家的身边都有许多新奇的事情发生,小编的任务就是在大家无聊的时候给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小亮点我们应该无视他人的异样眼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随心但不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前 ...

  • 这首唐诗写出了绝世的孤独,也是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 是一种状态 ,是一种圆融的状态 ,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 ...

  • 你在哪天出生,就是哪首唐诗!超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首诗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卷帙浩繁的唐代诗篇,总有一首适合你. 每一天它都有对应的诗,你是哪一天出生,就对应哪一首唐诗. (按照公历生日)  1 号  <上李邕> 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