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同的人,真的不适合在一起
我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在爱情开始之前,追求的那一方表现得柔顺之极。无论双方之间谁更喜欢一点,在爱情还没有以一种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之前,这样的喜欢总是有增无减。
热恋中的情人,为了让对方感受到和自己在一起的愉悦,可谓煞费苦心。
方鸿渐和孙柔嘉的订婚,完全是一个假戏真做的误会。订婚之前,孙柔嘉常来看方鸿渐;订婚之后,只有方鸿渐去看她,她轻易不肯来。
一个女人一旦抓稳了自己的幸福,瞬间就变得有恃无恐。
方鸿渐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处处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才发现,她不仅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
恋爱中的人表现出来的,又是另一番样子。喜欢一个人,让我们甘愿放弃自己本来的样子去迎合,塑造一个博得欢心的假象。在同去湖南的路上,孙柔嘉处处给人温柔知性的感觉,方鸿渐对她,虽然不至于怦然心动,却总会产生一种怜香惜玉的想法。
然而孙柔嘉,并非方鸿渐心目中所联想的金丝雀模样。
小鸟依人的女子,弱不禁风的样子总是轻易唤起男人天生的保护欲。但是方鸿渐不是赵辛楣,所以孙柔嘉也做不出一丝的媚态。
订婚一个月,方鸿渐仿佛有了一个女主人。虽然自己还没有完全被他训练得驯服,却让他想起了赵辛楣说过这女孩子的厉害。自己比她大了五六岁,一开始觉得她好玩儿,一切都纵容她,从不跟她计较,哪里又想到孙柔嘉全然有自己的想法。
赵辛楣因为和汪太太的爱情东窗事发离开三闾大学,方鸿渐原是依托了他的关系才进入三闾大学。现在赵辛楣走了,方鸿渐自然就没有了必要待下去。他自己心里盘算如果婉拒高松年的挽留,却没想到不过是自作多情,高松年并未寄来下一学年的聘书。
孙柔嘉退了聘书,和未婚夫方鸿渐一起回上海协商结婚事宜。
到了香港,遇见了赵辛楣。老友重逢,赵辛楣要请方鸿渐吃饭叙旧。因为孙柔嘉身体不适,赵辛楣推测是有了身孕,因此建议方鸿渐早作打算,不妨在香港结婚。
订婚和结婚,都是出于误会。从始至终,方鸿渐都不确定自己和孙柔嘉的婚姻是出于爱情,还是出于形势所逼。
有时候事情并不会按照我们预料的发展,但是确实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就像赵辛楣一开始对苏文纨的一番痴情缠绵,仅仅一年的时间,再次重逢却发现她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副市侩嘴脸。苏文纨在留学回国的船上嘲笑鲍小姐,现在的她异于鲍小姐之流几希?
毁掉一个女人的优雅矜持,只需要将她拖入婚姻的泥淖。
赵辛楣曾经梦寐以求,心心念念的女人,竟然因为婚姻而变得如此庸俗。方鸿渐问及他内心的感受,赵辛楣早已释然,那个市井气十足的苏文纨,如今只值得嘴角一丝轻蔑的微笑。
好在作者没有安排唐晓芙和方鸿渐的重逢,所以唐晓芙一直是那一抹美好的浮光掠影,满足了男人们完美情人最浪漫的幻想。
方鸿渐决然没有想到,婚姻能够将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转眼之间就变得不可理喻。
三观不同的人,并不适合在一起。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大概从未顾及到三观这一层面。一年前去湖南的船上,赵辛楣对方鸿渐说,一个女人爱慕一个男人的前兆就是向他借书,孙柔嘉没有向他借过书。
所以读完全书,我始终没有发现他们必然相爱的蛛丝马迹。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理由的话,作为单身青年的方鸿渐需要一个女人来赶走内心的孤独寂寞,这个女人之所以是孙柔嘉,是因为那个偏僻的乡下学校只有孙柔嘉,勉强算得上是满足了他心里对一个女人的心理预期。
所以当孙柔嘉解释订婚那一套敷衍的说辞,方鸿渐说也许这就是我想要的。
其实,他并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他渴求爱情,但是收获了婚姻,附加在婚姻上的,还有一地鸡毛。
如果两个人连爱情都没有,婚后的生活又何谈琴瑟和谐?如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还有日久生情的可能,方鸿渐和孙柔嘉则连这样的可能都失去了。他们彼此抚慰,却不能相互依存。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则牵连到两个家庭。爱情的误会和摩擦解决起来,无非是两个人做下心平气和地谈谈,在继续和放下之间做出一个皆大欢喜的选择。婚姻则麻烦得多,在旁人的煽风点火之下,原本还可以补救的事情,一定会拧得比麻花还要糟糕。
方家和孙家虽然做了姻亲,却因为对方太穷而互相看不起。所以方鸿渐和孙柔嘉这对苦命的鸳鸯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尤其是方鸿渐,丝毫没有讨得孙家人的一点欢心;方家对待孙柔嘉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地差强人意。
婚后的生活对于方鸿渐而言与其是幸福快乐不如说是炼狱的折磨。
方鸿渐和孙柔嘉过着三天吵一次的婚姻生活。他们吵架的缘由,多是因为来自对方家庭一些鸡毛蒜皮的不快。方鸿渐憎恨孙柔嘉的姑母多管闲事,孙柔嘉厌恶方鸿渐的家里人迂腐小气。
这样的委屈和愤怒积聚在他们各自的心里,他们自己则毫无办法阻止家里的亲戚对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长久的压抑导致了无可挽回的爆发,方鸿渐甩门而去,孙柔嘉一走了之。
爱情也好,婚姻也罢,不过是从一座围城,进入到另一座围城。留下也好,逃离也罢,不过是看和谁一起留在城里。
人生最不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欲求而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