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被暴打的男孩,唤醒我的童年阴影

作者:槽值小妹

图片:4등

来源:槽值(ID:caozhi163)

NBA巨星科比,曾经说过一句话:

“第二名是头号输家(Second place means you are the first loser)。

因为人们大多记住了冠军的名字,却少有人记得亚军是怎么走下赛场的。

对于名次的执着,在很多父母身上也有体现。

热播剧《小欢喜》中,英子一直是全校第一名,这次考试跌到了第二名。

母亲大失所望,皱眉忧虑,你都第二名了,有什么可高兴的?

孩子考第二,母亲感到失望 / 电视剧《小欢喜》
很多时候,名次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杆。
古代考科举,只有状元、榜眼和探花最瞩目;体育赛场上,也只有前三名可以接受嘉奖。
第四名,是一个尴尬的名次。
韩国电影《4等》,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第四名的故事。
这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再次狠狠地戳中了人性的现实。
 1 
成年人的贪心,绑架孩子的热爱
金俊浩,是一名11岁学生。
爸爸是体育记者,妈妈是家庭主妇,家中有两个儿子,金俊浩是长子。
他热爱游泳,尤其喜欢在水中追逐光所在的地方,感受阳光在水中折射出来的光影感。
他诗意地描绘这种感受:
“看到阳光的话,感觉这就是宇宙之手,会接收宇宙之气产生力量。”
知道儿子喜欢游泳,俊浩的妈妈把游泳当作他的特长,尽心培养。
带他参加了不少比赛,每次儿子上赛场,母亲都在看台上提心吊胆。
比赛结果出了之后,看到金俊浩得了第四名——她神色黯然地低头,掩饰不住失望。
每次都是第四名,这让她处在崩溃的边缘。
每次都是第四名 / 《4等》
与母亲大失所望的心情不同,比赛结束后,俊浩和小伙伴坐在一起嬉笑聊天。
他享受游泳比赛的过程,并不在意名次。
上车后,妈妈瞪着“不争气”的儿子,怒不可遏地批评:
“你现在还吃得下去吗,第四名,我真是要被你气死了。”

看到儿子无动于衷,妈妈一连串咆哮:“你以后要怎么活啊?你就打算这么混人生吗?”
妈妈又冲爸爸发脾气,爸爸淡定地说:'所以说作为兴趣就好了啊。”
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妈妈不这样认为,游泳是儿子未来的希望。
“怎么能当兴趣,他以后得靠游泳考大学呢。
第四名,怎么能有出息?
在妈妈的眼里,游泳不能仅仅是儿子的兴趣。
投入了两年的时间训练,总要看到成绩,而不是该死的第四名。

只有成为前三名,才是真正强者的体现。
 2 
暴力,逼不出优秀的孩子
天不遂人愿,第四名,彷佛成了俊浩摆脱不掉的魔咒。
妈妈给爸爸打电话抱怨:我真的要疯了,气死了。
被逼疯的妈妈,托关系、花大价钱给儿子找了一位退役的游泳教练——金光洙。
金光洙教练,16年前是天才型选手,曾创下亚洲的游泳纪录。
金光洙多次打破自己的记录,刷新亚洲记录 / 《4等》
然而,在亚洲锦标赛前两三周,金光洙无故缺席训练。
因为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比赛前他和朋友在一起喝酒打牌。
教练好不容易找到他,愤怒地用棍子将他暴打一顿。
年轻气盛的金光洙,对教练的不满,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宁愿放弃游泳,也不想再挨打。
他放弃了为国争光的机会,无缘奖牌。
往后十几年,他碌碌无为,吃老本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游泳教练。
曾经的光环仍在,俊浩妈妈拜托金光洙帮助儿子提高游泳成绩。
教练简单看了俊浩的身体素质:“得奖牌应该是没问题,大学也可以随便挑着上。”
这句话给了妈妈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只不过,教练和俊浩妈妈约法两章:
一是父母不能进游泳场,干涉儿子的训练;
二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席训练。
父母不能看儿子的日常训练 / 《4等》
初次训练,教练看到了俊浩的潜力。
他完全不拘束,两只腿在水中划出规律的水花,快速向前游动。
本来不抱希望的教练,被俊浩点燃了斗志,决定振作起来帮他拿奖牌。
从此以后,俊浩被要求每天凌晨四点钟准时出现在游泳馆,接受教练一对一的魔鬼训练。
天还没亮就要去游泳馆训练的俊浩 / 《4等》
教练单独教导俊浩,跑步锻炼耐力,仰卧起坐锻炼腹肌,趴在垫子上练习泳姿。
“跑跑跑……”
“用力、用力、用力……”
教练一直在催促俊浩,每一项训练都按照最严格的标准。
下水后,教练在岸边掐着秒表算着时间,催促着:“快快快!”
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教练也对俊浩并不满意。
稍微走点神,或没有达到要求,教练脱下拖鞋、拿起扫把一顿打。
泳池边回荡着俊浩的哭喊 / 《4等》
他沿用了自己曾经痛恨的方式——暴力,狠狠地打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
只是现在身份转换:曾经他是挨打者,现在是施暴者。
挨打一个多月,俊浩的游泳成绩提高了。
这一次他终于不再是“千年老四”,挤进了前三名。

妈妈兴奋地在站台上高呼:“差不多第一!”
 3 
“比起被打,更不想看他拿第四名”
教练的暴力,提升了俊浩的成绩,也埋下了苦果。
在俊浩换衣服时,弟弟无意间看到了哥哥后背,他大声喊,哥哥的背青了。
妈妈听见后很紧张,站在紧锁的房门外,停住了。
俊浩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 / 《4等》
当天晚上,妈妈趁俊浩睡着,悄悄查看了他的后背。
掀开衣服,儿子的背上青一块紫一块,她心疼地把脸扭过去。
只不过,妈妈第二天,依然若无其事地送他去游泳馆。
妈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成为母子三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
妈妈夜晚查看俊浩的伤势 / 《4等》@凤凰天使TSKS
俊浩又在一次比赛中拿了第二名,一家人在一起庆祝,父亲无意间知道了儿子的成绩,原来是疼痛换来的。
爸爸坚持换一个教练,妈妈立即反对,她说:
比起俊浩被打,我更害怕他得第四名。”
爸爸塞钱给教练,让他答应自己不再使用暴力。
教练却没有做到,为了不断逼迫俊浩用尽全力,反而变本加厉。
一次训练中,教练不满俊浩的表现,在泳池边发疯似地追打俊浩。
俊浩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癫狂式的逼迫,穿着泳衣逃到了街上。
跑到爸爸的单位,边哭边说:“爸,我不想游泳了”。
当俊浩决定不再游泳后,妈妈疯狂打骂他,反复质问:
谁给你资格不游泳了?为什么随便就说不想游泳了?

妈妈失控打骂俊浩 / 《4等》@凤凰天使TSKS
两年时间,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妈妈哭得很伤心,但更多是心灰意冷,痛恨俊浩“糟蹋”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劳动成果。

就如同很多人的童年里,都充斥了这样的责骂:
我没日没夜地努力赚钱不就是为了让你上补习班提高成绩吗?
我现在忍气吞声不都是为了你将来不被别人看低吗?
俊浩在母亲冷静后问:
妈妈真的希望就算我被打,只要拿到第一名就什么都无所谓吗?”
 4 
望子成龙的迫切,害了孩子
有句话说,如果小时候不吃读书的苦,长大后就要吃生活的苦。
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让孩子吃苦也不是错。

孩子天性喜欢玩耍,父母有义务担当起指引他们的责任。
就像《4等》里的父亲,一边倒地站在俊浩的那边,看孩子放弃游泳。
教练曾问过父亲:“你以为你的做法很正确吗?你连自己孩子的天赋都不知道。”
换言之,孩子本可以取得一番成就,却被父母的无脑支持,浪费了才华。
母亲和父亲相反,她不想浪费儿子的天赋。
只不过,望子成龙的迫切,压垮了孩子。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和吃苦没有错,但教育的底线,往往是最难把握的。
综艺《放学后》有一期,聚焦一位在印刷厂工作的“虎妈”教育孩子吴欢芮的日常。
镜头下,欢芮妈妈没有露出过笑容,大多时候因为孩子没有“做到最好”而呵斥她。
“要么你就别练,要么就给我练到最好” / 《放学后》
女儿喜欢舞蹈,为了节省时间,便让孩子一边练功一边看书。
一边压腿一边看书 / 《放学后》
家人不支持妈妈的做法,觉得她的行为“有点过”。
但母亲为了女儿更好的未来,一面冷着脸,一面督促孩子学习。
“妈妈现在这么严厉,是为了让你早日实现目标” / 《放学后》
妈妈的管制让孩子喘不过气,甚至放狠话说:
“如果你这样逼着我,你就别回来了。”
妈妈情绪崩溃 / 《放学后》
欢芮妈妈深知自己在车间干活的煎熬,希望女儿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她也将自己的对生活的不满和焦虑,投射在女儿身上。
她事事苛求女儿拿第一,让孩子活在被批判、被比较的恐惧当中。
《4等》中的俊浩,在被教练体罚的时候,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
我不想挨打。
通过打骂的方式来督促孩子上进,暴露的是父母在教育上的无能为力。
韩剧《天空之城》里,英才的父母为了跻身精英阶层,不惜一切让儿子考名牌大学。
得不到全科满分就没有资格睡觉、不考第一就没资格吃饭……

英才在父母的高压下,成为了读书机器。
英才痛斥母亲的逼迫 / 《天空之城》@凤凰天使TSKS
终于,英才拿到了首尔医大的录取通知书。
可他为了报复,“在父母最开心的那一刻粉碎一切”,便人间蒸发了。
当母亲用尽一切办法找到他时,他愤怒地哭诉,再也不要按照父母设定的人生去活。
母亲要的通知书已经拿到了,以后要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 《天空之城》
被儿子离弃,母亲失去了一直以来的支柱,走向绝望。
弗洛伊德曾说:“人生有三件事不能打经济算盘,那就是健康、旅行、教育。
父母过分强烈的控制欲、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以及不拿第一就是失败者的心态,只会害了孩子。
望子成龙没错,但给孩子留下的“童年阴影”,可能用尽一生也无法驱散。
 5 
孩子的热爱,需要被尊重
《4等》中的母亲,在放弃俊浩的教育后,对弟弟基浩说:
基浩啊,你是妈妈的什么?
是妈妈的希望。
在俊浩身上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母亲便放弃了对他的照顾,将精力放在弟弟身上。
给弟弟找家教,让他上补习班,希望提高他的英语水平。
弟弟抱怨母亲折磨自己 / 《4等》
毋庸置疑,她是爱两个孩子的。
尽管这种爱有时候很笨拙,甚至会像带刺的玫瑰,刺伤孩子。
她只相信自己的决定,不信任孩子也可以做出对的选择。
《4等》里的俊浩在短暂休息后,明白自己内心是渴望游泳的。
夜晚,他偷偷溜到游泳馆练习。
故事的最后,俊浩一个人去参加比赛,在冲刺阶段,他想像自己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在水里遨游。
没有棍棒的逼迫,也没有妈妈的热切盼望,他第一次获得了冠军。
不是为了金牌去游泳,而是为了游泳才想要拿金牌。

父母是孩子的导师,对孩子负责,不意味着要剥夺他们的选择权。
接受孩子最本真的样子,也相信孩子可以独当一面。
吧,尊重孩子内心的那份热爱,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 END -

* 作者简介:本文转自公众号“槽值”,网易超有情调的公众号,既有痛快的吐槽,也有很深刻的分析。推荐大家深深深深入了解她,每天中午,一起发现生活。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