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发热的六经诊疗思路(转载)
经方治疗发热的六经诊疗思路 (转载)
《伤寒论》中有很多发热的相关表述,大多数老师都能倒背如流了,我就简单地说一下我学习胡老的六经辨证后对这个发热的认识吧。
这个发热,最常见的就是外感表证的发热了,但从临床实际情况看来,六经病皆可见有发热。阳证出现发热不奇怪,但冯老常说,根据《伤寒论》第七条“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所以阴证不得有热,而为什么临床上却可见到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者为阳证未罢,阴证尚有太阳、少阳、阳明合病并病的都可能出现发热;一者为阴证,但兼有痰饮、瘀血、食积(虫积)等其他病理因素者也可见到发热,或单纯的痰饮、瘀血、食积(虫积),也就是日本汉方家和胡老等提到的水毒、血毒、食毒等等,都有引起发热的机会。而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我们读《伤寒论》,我认为发热有两种:一种是邪气之热,如阳明里实热、阳明外证的发热、劳复以及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等的发热,也包括病理产物如痰饮停滞、瘀血留着的继发发热等;另一种则是正气之热,就是胡老所提的人体的良能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热,如太阳病的发热、疾病后期的正气来复等等。所以在太阳病的治疗中,还有一部分医家搞不清为什么太阳病属于表阳证,而用温热的麻黄剂、桂枝剂治疗?昨晚听李桂东老师的讲座,所谓内外因,都是五脏正气之虚,风寒之邪所干,我认为这种发热正是正气恢复的一种表现。是因为这种太阳病发热的表现,属于人体祛邪外出的良能集中于体表所表现出来的热,我们只有顺应这种正气祛邪外出的趋势和机制,用麻桂剂辅助人体的良能,通过发汗、调和营卫等以达到表解而病愈的目的。若正气不虚而邪气衰弱者,这种正气之热,往往就是人体得以阴阳自和而病愈的一种自愈机制,象360条: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361条: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等等。当然,胡老提出的症状反应,在合病并病的情况下也可两者同时出现,是邪正相争的一个结果,而表现为发热的症状反应。其实往细了说,少阳病的寒热往来也是这种正邪分争的一种症状反应。
《伤寒论》中有很多发热的相关表述,大多数老师都能倒背如流了,我就简单地说一下我学习胡老的六经辨证后对这个发热的认识吧。
第一部分:表证
表证大的分类,根据第七条“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可以分为太阳病和少阴病两类,其中太阳病又分为麻黄剂和桂枝剂两类,合病则有葛根汤法、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法等等,少阴病则分为麻黄附子甘草汤和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两类,合并有饮的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表轻饮重的还有用真武汤的机会。在临床中,发热为单纯的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基本上很难见到,桂枝汤证在跟诊冯老的时候见过一例,是定时发热,根据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一剂热平。我们通常见到的一般都是合病并病,大多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冯老临证应用大青龙汤,麻黄18g,生石膏45g,成人按常规服用,儿童分四次服,汗出停后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临床也经常用大青龙,确实是一个非常高效的退烧的方子,合并有痰饮咳嗽的,我们依照冯老的经验,一般合上半夏厚朴汤;证轻者麻杏石甘汤也有效,我女儿今年六岁,平素体质很好,有一天晚上睡着睡着就发高烧了,用小儿麻甘颗粒两包,喝完后就温覆捂汗,一个多小时后汗出,但仍有一点烦躁,就再喝上一包,第二天起来就没事了。另外,有很多医家喜用葛根汤,胡老也经常用小柴胡合葛根汤或加生石膏治疗三阳合病的发热,临床上很多发热涉及半表半里,比大青龙应用的机会更多。但是有一点我认为要注意,半表半里为血弱气尽腠理开,既然气血都不足,一般不应该用到麻黄,你看条文中柴胡与麻黄同用基本上没有,所以临床上还是要仔细辨,不是明确的证最好不要用麻黄。李桂东老师说了,平淡之剂化诸证于无形,才是中医追求的目标,妄用峻剂毒药,稍有差池,变证丛生。还有一些兼有水饮为患,称为外邪里饮证,阳证的多用小青龙汤或加石膏,阴证的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
一般人发热多见太阳阳明合病,西医输液后的多兼里饮,或转入半表半里,而老年患者则多见少阴。我治过一个90岁的老年患者,每当夜半背寒战栗约一时许,然后发热、汗出而诸证消失,一年多来反复如此,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当时考虑外邪里饮,寒多热少,属于少阴,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再根据54条之例,让患者在出现症状前两小时左右服药,服药半小时后微汗出,当夜即没有发作,再予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两剂,这之后就再也没有复发。当时因为是高年患者,犹豫要不要用麻黄剂,也考虑过真武汤,因为他有前列腺炎,小便不利,但背寒之痰饮当属细辛之药证,所以选了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疗表证的发热,还要注意的就是煎服法,总的原则是桂枝汤法,麻黄剂不需要喝热粥,但温覆是必须的,尤其是大青龙法、麻杏石甘汤法,不温覆是很难出汗的。其余则按照桂枝汤法,桂枝汤的方后注已详细说明。冯老的经验,一般按照两服药间隔一到两小时服用为好,若药力不接续,烧很难退。一般常见的喝第一次往往还出现热度升高的现象,需要医生心里有底,也尽量跟患者和家属交代清楚,否则热度高了,患者会认为中药无效,又赶紧去用退烧药,前功尽弃,往往过一点时间又会反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反复交代,但还是有没按照医嘱做的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里证
阳明病的发热分类比较简单,无非是热证的白虎汤证类和胃家实的承气汤证类,包括瘀血结实的桃核承气汤。《伤寒》180条: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说明阳明病的发热大多兼有太阳、少阳。182条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属于白虎汤证的范畴。白虎汤证教材归结为“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四大主证,但经过冯老等的考证,白虎汤没有一条提到渴,而白虎加人参汤都有渴,如26条“大烦渴不解”、169条“口燥渴”、222条“若渴欲饮水”等等,临床需注意。昨晚李老师讲了一个肝脓肿的病例,我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过一个类似的患者,当然,证不一样,治法也不一样,但做不到李老师那么化平淡为神奇。这个患者,女,70多岁,不明原因发热,一到下午即高热昏迷,汗出,口燥舌干,舌红干苔黄根腻,脉弦数,用退烧药能降温,但第二天发烧、昏迷依旧,转市医院就诊,经查肝脓肿可能,B超肝部病灶达200px大,素有糖尿病、胆石症,经专家会诊,怕有意外,不敢穿刺确诊,对症保守治疗,经十余日症状没有改善,认为预后不佳,建议转上级医院。患者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根据脉证给了白虎加人参汤,因为大便也十几天未行,纳食如常,再加上了大黄,症状逐渐缓解,5天后不再发热,后以大柴胡合透脓散等治疗月余,病灶缩小到25px左右,血糖也基本正常,无其他不适,停药,随访至今,无异常症状出现。
另一个阳明高热患者用的是桃核承气汤。患者,男,52岁,因脑部外伤手术,左侧头盖骨缺失三分之一,术后一直昏迷不醒,意识丧失,考虑植物人可能,建议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