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民拆房意外发现70斤元宝,却遭村民的疯抢,后被专家收缴

大概从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金银。不过那会的金银是个稀罕物,并未大量流通,乃至到了西汉时,金银也只不过是上流社会的专属物,通常用于帝王赏赐或国与国之间的馈赠。普通老百姓手里真正有金银是在唐宋时期,彼时的金银被铸成20两或50两一个。

平时要买个菜、买件衣服都要把金锭子剪碎,因为那会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实在太大了。比如唐贞观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铜钱,一斗米只要5文钱,所以谁家要是有几十两银子,那就算小康人家了,够丰衣足食大半辈子。

哲学家管子曾说金银是民之通货!而经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民之通货已经变成了人民币和支付宝、微信,不过在唐宋、清代等一些时代,银子却是那个朝代的易物通货。值得一提的是,当银子开始大量流通,一些家产比较殷实的富商大户,手中也有了余钱,那么这些暂时用不着的金银怎么储存呢?

方法也很简单,古人通常喜欢将闲置不用的金银放在木箱或缸瓮中,然后埋在地下,比如清代时期,那会老百姓买卖东西已经习惯使用银子,且民间盛行收藏金银,故而地下藏银更甚,比如正如黑龙江绥化一带就曾有农民挖出过一箱子的银元宝,真的是运气好到没法形容。

黑龙江绥化有个庆安县,虽地处偏僻且非常寒冷,不过同治年间,曾有很多人来此闯关东,留下了不少传奇。数百年过去了,庆安人都渐渐都忘了这段久远的历史,不过承载历史记忆的宝藏却意外重现人间。那是2005年的时候,庆安有个叫王爱忠的村民,因房子破旧无法居旧,遂重新翻修。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看王爱忠生活贫困,在王爱忠挖地基时居然挖出了一个大破箱子,箱内是满满的“泥疙瘩”,拿在手里还沉甸甸的,村里老人说那不是泥疙瘩而是银元宝。

然而略显遗憾的是,这些银元宝虽然是从王爱忠家里挖出来的,可当时帮着挖地基的村民一看这稀罕物,就一个我一个的被疯抢到了自个家。就在这时,王爱忠家挖出宝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飞了出去,当地的文物专家也听说了,遂赶往王爱忠家了解情况。

当专家得知一箱子银锭已经被村民瓜分了,专家也只好挨家挨户的去走访、劝说,最终拿走了银锭子的村民愿意上交。后经仔细辨认,这批银元宝距今已有140多年,出自清代光绪初年。因长期埋在地下,受到氧化的影响,银锭颜色略有些变化,总重量达到70斤。

鉴于这批银锭的贵重和历史价值,专家将银锭全部带回修复并保存,同时对村民进行了表彰奖励。可对于王爱忠来说就比较困顿了,毕竟这好不容易挖出来的宝藏居然就这样没了,再者他也想知道这些银锭是谁埋在他家屋了下面的?如此看来,等着天下掉馅饼或者坐享其成终究是美梦,还是脚踏实地来得更实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