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欧洲哲学的派别

我们要研究欧洲哲学的全体,不可不先知道欧洲哲学的派别。我们要研究欧洲现代哲学中一家的学说,一种的理论,也不可不先明了欧洲哲学的源流派别。这是研究哲学初步必要的事。况且欧洲哲学的总体是个“有机体”。他有萌芽,有滋长,有进化,有分工,由单纯至于复杂,由浅近至于精微。他内部的理论派别虽有极冲突极矛盾的,而正因为他不相苟同,才互相砥砺,互促进化,形式上不相融通,实际上互相滋助,综合成一种有进步有生气的欧洲哲学。如现在的唯物论精深了,唯心论也精深了,实证论也精深了。看他近数十年来进步之速,真令人惊异。现在的欧洲哲学不是以前的空想玄论了。他精微深奥的理论,沉湛有趣的学说,穷究到吾人心识最精微的地方,都是有实际学理的根据,不可摇动的定理。他中间虽有极端相反的学说见解,而多方面都不是空想,都有极坚确的依据,不可磨灭的精义。以后哲学之事就是将多方面至精不可摇动的义理用一种更高的理论以贯通之罢了。(康德哲学便是如此,详后。)所以,我们研究哲学的人先要将各派哲学的定义与内容都彻底明白,才能统观全局,推度将来的趋向,我们再向着这趋向上尽我们一部分的心力,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我今天这篇文字中自然不能将欧洲各派哲学的内容都说出来,这是一部哲学通论的事。我这篇不过将欧洲哲学派别的统系说明一下,及将各派哲学的定义叙述一点,俾吾国未曾学过哲学的对于欧洲哲学得个明了的概念罢了。

哲学的内容要分两部分:(一)本体论或形而上学;(二)认识论或知识学。这两部分内部都有各种不同的学说派别,我们要研究欧洲哲学的各派,自然须先将这两个部分分别清楚。认识论中的理论不可混入本体论,本体论中的学说也不可混入认识论。譬如认识论中的经验论虽与近代唯物论略有关系,但绝不可能与唯物论混言。因彻底的经验论反有唯心的趋向(如侯谟哲学)。又譬如精神论与物质论是绝端相反的两派学说,但他在认识论中却同为独断论。这是最显见的了。此外还有其他种种繁琐综错的关系,我等初学哲学的都须先分别明白,才有个指南针在手,不致徘徊茫昧于哲学的迷宫。我今天本这个意思想为自己与诸君对于欧洲哲学得个明了的纲领,将各派哲学理论的目的范围划分清楚,然后再进而研究他们高深精微的哲理。

普通哲学概论书中都是先讲本体论后说认识论的。我这篇中却是先将认识的问题说了,再说本体论的问题。有个原因,因为哲学历史虽是先有本体论的问题,然后才注意到认识论的问题,而近代哲学的特色却是先研究认识问题,然后再注意本体问题。我个人也以为这是正确的道路,所以要先说说认识的问题,然后再讲到本体问题。

一认识论

什么是认识论?认识论是近代哲学中自陆克、侯谟、康德以来发挥研究的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这问题的内容是:

什么是人生正确知识的“标准”?

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手续就是:

研究吾人知识的本源,界限,原则,效用,及其本体。

各派认识论的学说就是对这两问题解决的意义。请将这各种理论的定义略叙于后。

唯理论

唯理论的主旨是以为一切由五官所接触而得的知识,是没有决定性与普遍性的。经验世界的现象,生灭无常,变迁无定,决不能与吾人以正确决定的知识。吾人正确的知识当从自心思想中求之。譬如算术,算术中公理定义的确定并不由五官经验而得,乃纯由吾人思考推虑而有。所以一切学术当以算学为模范,以由“理性”中所发出之知识为正确的知识,不假他求。吾人理性是真知识的“中源”,也是正确知识的“标准”。此派学说以为吾人理性思想是唯一致知的器具,不待经验,与现在科学方法极为牴牾,固属甚偏,但是他也有一半理由。现在经验科学还是不能忽视思想的价值。科学中的根本概念,如物质、因果、空间、时间等,都不是纯粹实际经验所能得的,还是由思想所假定的。唯理论在现代科学中仍有无形中的重大势力。

经验论

经验论的主旨,以为五官所取的经验世界,是吾人知识唯一的基础本源。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所以一切科学的方法就是观察与试验。经验论实在是现代科学与哲学的新方法,现代学术的昌盛实是经验论的功效。但是纯粹经验主义也是不能贯彻的。我们科学中不免除“假设”的事。并且吾人思想有独立自具的运行法则,不是一味的聚集经验,他有整理经验、制成概念、假设悬想、推断未来的作用。我们科学研究所得的宇宙观并不是普通人的纯朴经验世界,他是个有系统有条理有律令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一半是吾人思想力构成的。

实在论

实在论的主旨以为吾人可以得外物实际的本相。普通人的(未曾研究认识的人)以为吾人所见所闻,五官所取的相就是外物实际的本相,不于此相之外另求真相,这叫做纯朴的实在论(Schlicht Realismus)。哲学的实在论有以精神为客观实在的本体(精神论),有以物质势力为客观实在的本体(物质论),都承认吾人知识能得宇宙的本相。与康德、斯宾塞尔的不可思议论正相反对。实在论所有存在的价值,就是吾人科学中不能完全免除“客观实在物”的假定。我们假定实有原子、伊太、物质、势力等客观实物,才能于此世界易于了解易于说明。但是依纯经验看来,此等假定物终是思想中物,不能说是实际绝对的存在。

现象论

现象论的主旨是说吾人所见闻知的世界只是现象,永不能知道现象后的本体。现代科学哲学都有趋于现象论的意思。康德、马赫、穆勒等都是现象论的代表。现象论的根据就是因为吾人的经验中含夹很多的主观分子。我们的经验是主观客观双方造成的。我们永远不能跳出主观范围得客观的实际,所以经验所至,总是现象,永不得本体。现代的现象论颇得新心理学的根据。新心理学说明一切现象不外吾人的感觉知觉。知觉以外远非吾人所能知。故就主观地位(即心理学的地位)而言,一切事物皆是为主观而存在的现象。舍去主观(Subjektiv),则客观本体不可想象。现象论是现代科学哲学中极盛行的一种认识论。但是他也有个根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现象论即是说宇宙一切皆是现象,宇宙本体永不可知。但是我们又从何处知道现象之后有个本体呢?我们既知有本体,是则对于本体已经略有所知,就是知道他有“存在”的性质了。这本体的“存在”,我们又从何而知呢?这个问题是现象论不能回答的。然则既无本体可言,又何有现象可言,我们所说的现象就是我们唯一的实际了。

独断论

独断论是一类哲学,他不是研究我们知识的起源与范围,就凭着理想决定实际的本相。或是认定几种原理公例是决定不可怀疑的,由此原理推断世界一切现象。所以精神论与物质论都是独断论,历史最初的宇宙观大概都是独断论,后来因各派独断论的精神论与物质论互相矛盾,各执一是非,不能解决,才引起怀疑论与批评论。康德说:“独断论是吾人知识的独断进行,没有先自批判他自己的能力范围。”所以康德的批评论就是为着打破独断梦而起。近代的科学本来虚怀观物,丝毫没有独断的意味,但是后来科学非常昌盛,一班科学家以为科学神圣,可以解决宇宙一切事理,这也是堕入独断论了,于是又引起现代的纯粹实验主义与实用主义(Pragmatismus)。

怀疑论

怀疑论往往是一时代独断论宇宙观失势时候发生的学说。他对于当代的学理皆致怀疑,并且怀疑吾人知识的能力,以为吾人知识是不能得宇宙真理的。但是他并不像批评论者研究吾人知识的起源界限以决定知识的效用,只不过对于吾人知识一切怀疑,不下判断而已。所以怀疑论有廓清谬论的功效,而无建设学理的能力。但是近代学术的产生,怀疑派也有关系,英国怀疑大哲侯谟(Hume)因怀疑“因果”与“原质”两观念的价值,引起康德的批评论与近代的实证主义。

实证论

实证论的主旨以为吾人知识所能得的只是物象中互相关系,即是宇宙现象中的秩序律令,而永不能知现象的本体。所以科学的职事即是以最简短最概括的概念记说最多数的现象。并不是真能求得现象的原因,所谓解释一种新发生,未了解的现象,即是将此未知的新现象归纳到已知的概念中而已。而此已知的概念只是以最经济最简括的思想记说一大类的现象而已。所以真正研究宇宙现象的原因,是永不可能的事。我请将近代的两个实证派代表的话译述于下:

英国穆勒说: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现象。现象而外一无所知,我们的知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既不能知事实的本体,亦不能知事实发生的实际,吾人所知的只是一事实与他事实间的关系,或是相续,或是相似。这种关系是没有变动的。这种不变的相续与相似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律令”了。我们穷理所知即只是此种自然律令。至于宇宙现象后面的实际真因与夫鹄的是我们永不得知的。

德国克希荷夫(Kirchhoff)说:我以为动学(Mechanik)的职事,即是将自然界中自行的运动以最简单的方法记说之而已。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只能将自然现象标说出来,不能研求得这现象的原因。总之,实证论的主旨以为吾人知识只限于实际经验,经验所不到的永不能知。所以极反对形而上推度经验以外的真理。他也极反对唯物派所说物质阿屯是宇宙实际。因物质阿屯不是经验所得,不过是我们假定的一种极简括的概念,以记说一大类的自然现象而已。(不是全部现象。因精神现象即不能以物质阿屯说明。)所以彻底的实证论即入于现象。他是现代科学中极有价值的认识论。

康德批评论

康德可以算得认识论的创造建立者。因为他有一部有统系有条理的认识学(纯理性批判),从纯粹数学与纯粹自然学上建立“先天知识说”,以决定知识之标准与价值。这“先天知识说”是康德毕生竭精殚虑所发阐的精理。他的大意就是说自然科学中有几种预先认定的观念,如因果原质空间时间等观念。这种观念既是自然科学穷理的标准,就不是自然科学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康德的认识论就是要推求这种观念的根源,以决定这几种观念的价值及效用。因为这种“自然科学的基本观念”若是没有穷究明白,知道他的来源与他所能及的范围,那就使自然科学建立于未曾稳固的基础之上,可以被怀疑论根本推翻的。所以康德说他的目的就是在援救自然科学免受怀疑的打击。他建立这“先天知识说”的论证是康德哲学最精微最高深的部分,不是片言数语所能说得明白的,所以我今天也无暇细说,请俟诸异日。我再将康德“批评论”的大义略说一下。批评论(Kritzismus)或译检核论的定义,有广义有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批评论就是吾人未曾建一哲学系统(形而上学)之前,须先一研究吾人知识的本源,考察他的效用范围,以决定形而上学能建立与否。康德推研的结果是说形而上学不能成立。因吾人知识中所涵所用的观念,或得之经验,或出之先天,皆只能用于形而下的经验世界。一用之于形上不可验的区域,就自相矛盾失其效用。(其义甚精具,非此处所能广全解。)所以康德以为凡一哲学系统若未先研究吾人知识的能力范围是完全不稳固的。所以“认识之批评”(即认识论)是研究宇宙原理的先决事业。这是广义的批评论。狭义的批评论就是康德自己的认识批评论。他的内容就是考虑几种有普遍性与决定性的知识,如数学几何的公例,因果律与原质不先灭律等。他想研究这种知识的起源与效用范围。从前的独断论哲学家用这些知识建立他的宇宙观,均不问这种知识的由来。这是康德所反对的。康德的认识论就是用推理的演绎的法则穷究这种“自然科学的基本观念”,如空间时间(数学几何的对象)因果律(物理学的基本观察)原质律(化学的基本观念)。他推究的结果说,这种观念既是经验科学的基本观念,经验科学未着手以前先要有这种对象的认定。那么这种知识对象的由来不是自然科学所能解决的了。换一种说法,就是:自然科学先要认定有个“自然境界”的存在,才能去研究他,观察他。而科学家所依据能认定有个客观自然境界的存在,这不是科学家所能回答的了。况且这自然境界的内容,就是“空间时间中的物质与物质变动的因果关系”。总言之,这科学的自然境界即是空间、时间、物质、因果四种观念所组织而成。这四种观念是自然科学的前定观念。自然科学若不承认有这四种对象,就没有目的标准,无所着手。他对于这四种观念既承认是绝对存在,就不是处于研究批评的地位了。这研究批评的事业要归于哲学家。康德的认识论就是这个目的。他用检核的法则推知这四种观念是属于主观(心识),不是自外铄我,乃是由我加物。这“客观的自然”是“主观的观念”。但是不是我们小己(经验的我)的主观。我们小己自体也是自然中的一现象。我们经假定有个超尚的我,这对于小己的“客观世界”,对此超尚的心要算是“主观的观念”。康德为什么需要假定有个超尚的心呢,他因为推求这空时中的客观物质世界决不是绝对的真际,仍是主观的组织。但是我们小己在空间时间中是自然的一部分,自不能说是自然的创造者。所以不得已假定有个超尚的心(Tranzendental Subjekt),说这客观物质世界是这“超尚心”的主观世界,是他的“认识功能”。这是康德所简明的精微哲理。现在已很得新心理学的根据:还很有研究价值。不过他的原义已经极深奥难解,我这所说尤其草率,他推论的证据完全没有说到,只说了他的结论。要发阐明白须做专书。请待后日罢!

总之,现在物理数学研究愈精,则康德哲学愈觉有不可磨灭的精义。他的“先天知识说”,先在知识即是空时因果原质等观念,愈有成立价值。但是这一层不是普通人未曾学过高等数理的所能了解的了。

以上述认识诸派竟。以下将述本体论。但白华因有要事,须迟两星期,始能继续,须请原谅。

二本体论

上次已述过认识论的理论派别。今将继述本体论的内容。

什么叫做本体论?本体论是从希腊哲学起发生的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这问题的内容是:

什么是宇宙客观的实际?什么是世界一切现象的真因?

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欧洲诸派哲学各有异同。有的主张实验外物,有的主张内观自心。有的偏重演绎,有的注重归纳。因方法之不同,地位的差别,遂发生各种背驰的理论。请将这各种理论的定义略述于后。

精神论

精神论(普通译唯心论。兹因其与认识论的唯心论混和不清,故改译此名),是本体论中极有势力的理论。他的主旨是承认宇宙本体是一种精神体的实质,不是物质与运动。但是,他中间又分成几个趋势:

(一)主智论十九世纪以前的精神论哲学大半倾向主智论。他们以为宇宙的实际是无数精神体的元子。而这精神元子的作用是“思维”是“想象”。这宇宙全体是个大思想的表现。这宇宙万象的“复杂而统一”,正如我们自心思想的“复杂统一”,故宇宙一思想而已。宇宙万象的系统即是一大思想的系统。柏拉图的观念论,莱布尼治的元子论,都可做这派理论的代表。主智论说宇宙本体是“思想”,也很有他的理由,自古来各派学说在这实际的世界后面所构想的客观本体世界,本都是个理想的世界。(无论精神论或物质论)。不过精神论认主观小己的思想为客观实际的思想的反影,又说这种思想(柏氏之观念,莱氏之元子),即是宇宙的本体实际,即是宇宙一切现象的原动力。而不自知其为小己自心思想的构造。吾人知识除实际经验所得而外,一无所知,哲学系统构想的理想世界终属理想。不过,吾人学术中实又不能完全免除理想的构造。(自然科学的客观自然世界也是一个理想的构造,如生物进化史即是一个理想的重构Rahmenkonstruktion),没有理想的构造,就不能使学术成一有统系的组织。不过,我们要时时警觉,这理想的世界,乃是主观的作用,用以整理经验世界的零碎散漫。我们无从知道,客观的本体世界,是否是一个精神体的思想系统。

(二)主情意论主情意论哲学也是承认客观的本体世界是个精神体的系统。不过这精神元子的作用不是明了的概念思想,乃是冲动的意志。这派学说创造始于叔本华而昌明于近代的新心理学。新心理学说:吾人心界的作用不是以思想为主,乃是以情意为主。真正的“自我”是我的“意志”,不是我的思想(Wandt所说)。世界万象都是意志的表现。科学家所说的“物质”与“势力”的实际,即是一种意志的表现,所说的自然律令,亦即是写明各种意志的作用趋向。近代唯意论的科学家将不死的“物质运动”改变作活泼的“意志冲动”,似于宇宙实际的观察比较亲切,但自然律令的“固定性”却因此摇动了。所以又产生了实用论的哲学。

(三)实用论的哲学(Pragmatismus)实用论说:人类思想中的一切观念及科学的自然律令都是为着人类实际生活的应用而起。本是随着经验环境时时改变,时时假定,是不能有“固定性”的。实用论是一种倾向主情意的哲学。他注重行为,注重实际经验。他说一切哲学上的观念都是起于实际生活的需用。譬如那两个最大的哲学观念“我”与“物”,就是起于实际的应用。我们在自身上与自心上分析推求,实寻不出个所谓“我”。“肉体的我”是物质的聚合,与外物无殊,“精神的我”是转变不息的感觉情意,没有个“固定我”的表示。而我们所以有个“我”的观念,实是起于实际生活的需用。我们人类若是没有“我”的观念,那就要祸来不知避,福前不知求,人类生活将几乎停息。所以“我”的观念实于人生实际生活上有最大的影响与效果。“物”的观念亦复如是。我们浑然一体的心识界中(即直接经验的全体),本分析不出个“物”与“我”。而我们皆抓着有“固定的外物”与“固定的自我”,皆是为着要“利用外物”、“护卫自我”,以谋实际生活的巩固。实用论的目的是向着将来,向着生活,他对于一切哲学问题,都研究他关于实际生活上的价值与效果,他将“真理”看作一种人类的工具。这种反对以前空虚纯理的哲学趋向,自然有很高的价值。他将高深玄远的哲学,复与实际人生及实际社会亲切有作用,尤为现代哲学的特色。但是,我们却不可误会他实用的意义,就从此将那些高深的纯粹学理不去顾问了。我们现在的学术中,实有很大的部分与我们实际生活没甚么关系,譬如,高深的数理中,就有很多运用不到人生实际生活上来的,但是我们却不可从此不去研究发阐。一则因纯粹的学理有他自身的高尚价值,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光荣,是人类高等文化所结的灿烂之花,不必一定要与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利害关系。二则现在的纯粹学理(如高深的数学)纵与人生实际无关,安知将来没有极大的影响,安知将来没有极大的应用,我们现在若不去研究,岂不遗误将来的进化?总之,我以为学者还是可以纯粹为着真理去研究真理,不必处处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我们仍要承认“真理的穷究”实有他的自身价值,于人类高等精神文化的进步有间接上极大的影响。这本是不背实用主义原意。我不过恐怕人误会了实用主义,就于玄远的纯粹学理生了漠视之心。(我有个朋友就是如此,他不赞成我去研究玄远无用的哲学。)

以上略述精神论哲学的定义,此后继述物质论。

物质论

物质论的主旨是以为客观的实际世界是“物质与运动”,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精神现象亦然。但是这派学说里面的意见也很分歧,有的说宇宙的元质中本具有低微的精神物质,后来渐次进化到人类精神思想(Hylozoismus)。此说是赫克尔等所主张。有的说精神现象只是“有机物质”的一种作用与性质(纯粹的唯物论);又有的说精神即是高等复杂的势力现象(Energetik)(唯力论的主张)。总之,唯物论的宇宙观实是个很简明浅近的宇宙观。“物质与运动”是个可算可测的现象。所以科学家才想将一切自然现象都引归到物质运动,使人易于想象,易于了解,他所最困难的就是精神现象与生物现象。到了近代生物进化论昌明,他才得了一个极大的援助,他才能将精神现象引归到生理现象,再将生理现象引归到物质现象,将这含精神思想的人类引归到盲动无识的原始动物(Protozoon)。再将这构造简单的原始动物引归到机械的物质运动。于是唯物派才得造成一个统一无漏的唯物宇宙观。

但是可惜他根本上就没有稳固!他那将一切现象所归引到的“物质”就是一种“理想”,就是一个“观念”,并不是实验的事实。我们所直接经验的世界始终是个感觉世界(心识世界),我们不能感觉到感觉以外的物质世界。这物质世界始终是个理想世界,同柏拉图的观念世界一样。他不过把“精神体的观念”改成“客观实用的物质”罢了!这唯物派所说的“物质”实在是我们思想中的一个概念,一个假设的悬想(Hypothese),用以说明一部分的自然现象(如物理化学现象)。那唯物家舍本逐末,想从“物质”中推求精神思想的原理,这岂是可能的事!所以近代纯粹的机械物质观始终不能解译生物界的现象,遑论精神。故唯物论的宇宙观实是从根本上就不能成立。(因“物质”是抽象的观念,不是实际的经验,我们实际的经验只是我们的感觉与“感觉的联络”。)但是这“物质的观念”仍是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还是可以运用他记述说明一大类的现象。不过现代的物理学家如March、Avenarius等都已想从物理学中渐渐删除这“物质”的观念,以“感觉联络(Empfindungs compiler)”的观念来代替他。所以唯物论的宇宙观在现代科学上已经失去了势力。近代哲学家Ostwald因将“物质观”改作“势力观”以救唯物论之破产。

什么叫势力观或唯能论(Energetikmus)?

唯能论的宗旨就是将“质”都引归到“力”。说世界各种现象并不是沉静不死之“物质”的位置移易,乃是各种“势力(Energien)”的表现,声、光、电、热以及各种化学原子的性质无不是一种势力的作用。这世界中无形无相的势力能触动我们人类的神经作用(神经中的势力)遂现见这色相的世界。这色相的世界后面的实际世界是个“势力的系统(Energiesystem)”。

这势力论的唯物观实比物质论的唯物论完备一点。那“物质”的观念实很可改作“势力”的观念。因我们通常所谓“质”,不外乎几种性质与作用的总汇。这种性质作用很可以想象作势力的表现。似乎比那静死的物质原子之地位移易要确切一点。况我们的精神现象用“势力”来解释,也要比物质运动好一点。所以唯力论就将一切物质原子改作“势力的汇集”。(一切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改作“势力的转易”。)但是势力的实际又是什么呢?这又不是唯力论所能解释的了!这世界中势力的表现只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运动就不能说有势力。(Potentielle Energie也是由暂时未现的运动所假设。)我们的精神思想不在空间,没有运动(空间中地位的移易),仍是不能拿势力观念来概括解释。况且“势力”有不增不减的最大公例。而我们的精神思想尚无从测量他的量数是否不增不减。若将精神思想也认作势力的一种,那么那“势力不增不减”的最大公例还没有确定,证明,要受摇动。所以势力宇宙观也搁浅在这精神的现象上。所以势力的观念实是从物质的观念产生的。

还有一层,就是“势力”是否占据空间?若是占据空间,则与空间中的物质何别?他自体就是空间中的流动物质而已,仍是不曾改变了物质的观念。他若不是占据空间,那这空间的世界从何造成?今无数外空间的“势力”总造不成一个空间的世界。我对于这一层很不了解。

现代精神论的哲学家将“势力”的观念又改作“意志”的观念。因势力本是科学家所假设“运动的原因”。而我们所能直接经验的运动是我们自身的运动。我们自身运动的原因,即是我们的“意志”。由此推断外界的一切现象运动的原因并不是那不可实验的“势力”,乃是我们自能体验的“意志”。于是这唯物派的唯力论又转成精神派的主情意论了!

心物平行论

欧洲哲学中既有物质论精神论的冲突,产生了若干的调和说。有的倡说精神物质是一个元质的两面表象。有的发阐精神物质是排列平行的两种现象。这类学理的发生实是因为人不能拿物质来解释精神,说精神是物质的产品。又不能以精神来解释物质,说物质是精神的构造。所以变通说精神物质是“平列”的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是否同出一源,为一个元质的表现的一元论,抑是自为二物,根本不同的二元论,这还是“心物平行论”内的争执。但他们有个共同的意见,就是以为每一个心界现象必有一个物界观象与之同时平行,每个物界现象也必同时有个心界现象的平行。这事可以取证于我们的自身。我们心中若有个情意的冲动,生理上必同时有个物界的变动。物界若发生了一种变动,如空气的振动,我们心界也必同时发生一种感觉,如声音的听觉。由此类推,全世界的现象都有个精神方面与物质方面,心理学(或精神科学)就是研究这精神方面的现象,物质学(广义的,包括一切自然科学)就是研究这物质方面的现象,“心物学(Psychophysik)”就是研究这精神界与物质界互相平行的关系。由这心物学上建立的心物平行宇宙观叫做“心物平行论”。但这“心”“物”实在不是两种现象,只是研究者的地位不同。就心理学的地位而言,则一切直接经验的对象都是“感觉”,都是心界现象。这自然境界不出我们的心识界。就物理学家的地位而言,则一切现象都是空间时间中的客观物质,都是物界现象。这主观的感觉就是客观物质的性质。譬如树叶的绿色,心理学家说这是我的“绿色的感觉”,物理学家就说这是枝叶所具有的“绿色”。这“绿色”与“绿色的感觉”实是“一个对象”。而研究者的地位不同(一个是主观的地位,从心观物,一个是客观的地位,就物观物,不计问他与心识的关系),就成了两种名言,两种世界。其实我们的直接经验是个浑然一体的“经验世界”。研究这个经验世界对与小己主观的关系的就是心理学。这“心物平行学”实是研究这两种科学间的关系,使这两种科学的宗旨,对象,地位,划分明白,免致误会,像物理学家以物界现象来解心界现象。我们实不能固执有个精神界与物质界,说宇宙的实际就是这两界的平行。这所说的精神界实即是我们的直接经验,这物质界即是我们的间接经验(譬如声音之感是我们的直接经验,空气振动即是我们的间接经验)。心物平行学就研究这两种经验的关系而已,不可因此就固执有心物的二元。我们所能直接认识的始终是个浑然一体的经验世界。那心界与物质的名目乃是后来的强加分别,乃科学家因分工而生的地位差别(按:此义甚费解,今拘于体裁,不暇细述,另待专篇)。

自然论

这派哲学的宗旨就是想纯粹从自然的现象上建立个宇宙观。不承认有超乎自然的事物。所以很倾向机械的唯物论,蔑视精神的独立。他唯一的对象就是客观的自然,忘了主观的心识。近代科学的哲学家如赫克尔等都倾向自然论,这也是必然的趋势。他们的手续就是将各种自然科学中的律令条理组合,归引到几个最大公例及根本观念,如动静空时质力数量生命进化等类。再由这上面建立个统一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实是很适宜科学家的。他使一切科学得成一个有条理的系统。且用假设(Hypothese)解释那单个科学所不能解释的大问题,也可使科学家得个相当满意的宇宙观。但这些自然知识的根本观念及最大公例又不是自然哲学所能解答的,因这又是心理学与认识论的事了。

机械论

机械论是一种宇宙观察,他观察宇宙全体及其部分的构造完全同一个机器一样。宇宙间一切现象都不外乎因果,势力,及由此产生的运动。机械论哲学承认自然现象间只有因果关系,而不承认有一“有鹄的动因”。就是生物现象与精神现象,也都是循着机械律进行,皆是有定量,可回环,可预测,可计算的现象。我们果能备知了宇宙间一切的机械律令,就可以由此推测未来的世界现象,及过去的世界现象。世界全体了如指掌,一目了然。这是机械论哲学的希望与理想。机械的宇宙观察起于人类的思想总希望没有固定知识,以推测将来的事实。所以执定宇宙事物的变化皆循着固定的,必然的,因果律令。不愿承认此外还有不可预测的自然的动因。但宇宙间的固定性,可计算,可推测,可回环的现象,莫过于空间的物质与物质的运动。所以机械论哲学家大半皆倾向物质论而反对精神论。精神现象至今尚不能以因果的机械律解说(精神现象不可回环,不能预算),这是机械论的缺憾。

目的论

目的论是承认自然界现象一方面是循着因果关系的机械律进行。他方面还有个“鹄的的动因(Zweckrusachen)”,生物界现象几乎全是如此。譬如我们眼晴的构造与功能固然是循着物理化学的变化,而我们果真欲了解他的构造与功能,还须同时知道他的“目的”与用途。我们若不推知生物现象的目的,断不能完全理解生物现象的构造与功能。所以生物现象的构造与功能有两种的理解法,一是研究他化学物理上的变化,一是考察他的目的与用途。这两种不可缺一。机械论独断生物现象只有机械的原因(物理化学的原因),不承认有目的的原因,这是目的论所反对的。目的论的结论大半倾向精神论,说宇宙是理性或意志的表现,不是机械的物质运动。

一元论

一元论说宇宙现象只有一个元理,一种本体。或唯是精神,或唯是物质。但这一种元理可以是单数的,也可以是多数的。譬如黑格尔(Hegel)的精神一元论就是单数的,他说宇宙是一个大思想的进化表象。柏拉图的精神一元论就是多数的观念论。近代斯宾塞与赫克尔(Haechel)等的一元哲学所说的一元元质是一种心物一体论。他们不承认有实际世界以外的形而上学,而倡说自然物体是物质体,而兼有精神作用的。

二元论

二元论是反对一元论的,说世界是两种元理所表现的。这两种元理或是精神与物质,如Anaxagoras所说;或体积与“思维”,如笛卡尔所说。他们都以为这两种元理皆是独立自存,不能将这一种引归那一种的。但这两种独立元质的互相关系究竟如何,是二元论家所难解答的问题。有的说两种是平行,如心物平行论,有的以为两种可以互相因果,有的认为不可能,都无完满的答案。所以二元论哲学往往折入一元论,拿一种元理做唯一元理,那一种为现象,如唯物一元论就说物质是唯一元理,精神是现象。欧洲哲学的趋势是总想战胜二元论以归入一元论的。

以上略述欧洲哲学派别。

原刊1919年10月29日、30日和12月5—7日《时事新报·学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