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窗 || 秋平 |逆旅
逆 旅
作者:秋平
xi yun zhai chu pin
逆 旅
作者:秋平
“不要去吧,那么遥远,那么艰苦,就在家里,凭我们家殷实的家庭,还愁没有你吃的?喝的?”爷爷对即将远行的三叔,近乎哀求地说道。“不,还是要去,那里需要我。”三叔声音不大,但很有力量。
三叔要去的是青海那个叫玉树的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到艰苦的地方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主动报名去青海工作。
爷爷不曾去过青海,也不知道青海的具体位置,更不知道青海还有玉树这个地方。只是听村里见过世面的人说,青海很远,冬天很冷,冷得可以冻掉人的耳朵。至于玉树,更是一无所知了。
爷爷是不希望三叔远行的,他是家里第二个大学生。大学还没有毕业,三叔所在的学校希望他留校任教,副县长知道三叔是县里急需要的人才,向他许诺,只要三叔愿意回来工作,单位任他挑,享受干部待遇,工资高二级。就是三叔的女朋友也希望他回乡工作——她是乡长的女儿,只要三叔答应回来,还愁没有美好的前程?然而,三叔还是要去玉树。他知道,家乡需要他,玉树,更需要他。
三叔当然是知道玉树条件的艰苦。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环境严酷,属典型的高寒性气候。那里,不要说高大的乔木难以生长,就是低矮的灌木,也不易生长。玉树这样一个满含浪漫和温情的美丽城市,谁能想到竟与“荒凉”、“不毛之地”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默默承受着“树贵如玉”的无奈。
三叔铁了心要去玉树,他大学时期学的林业专业,他想用他的所学知识,改变玉树,让玉树也能生长出花卉、树木、森林来。
三叔终究还是去了玉树。在那里,他从一个英俊帅气的年轻人,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成为当地知名的林业专家。在那里,他全身心扑在植物培育上,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都凝聚着三叔的心血。当然,在玉树,三叔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那个个子高挑、脸上透着高原红的“卓玛”,也成了我的三婶。他们的孩子,追随着三叔的足迹,成长为新一代林业工作者。
爷爷一直牵挂着三叔,他从三叔寄回来的报纸、照片,还有书信中,知道了三叔取得的成绩。每当这个时候,爷爷是沉默的,又是高兴的。在那通信很不发达的年代,偶尔的电话联系,很多时候,父子二人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轻轻的涰泣或无声的沉默。因为路途遥远,爷爷一辈子没有到过青海,也没有到过玉树,这也成了三叔心中永远的痛。
有时候,我总在想,人生到底是什么,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想想三叔,他如果大学毕业后,听从了校长、副县长或者乡长女儿的建议,留在家乡工作,现在也许是另一种人生。相对于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玉树,三叔也许能够为家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是,人生没有如果,一如千百年来,前往西天取经的高僧大德们,他们没有法显、玄奘那样幸运,可能没有走出戈壁沙漠,没有走出西域,没有走出国门,就随风而逝,从而汲汲无名。但是,他们同样值得尊敬!
关于逆旅,有一种解释是客居外地。比如说三叔,他就是在遥远的玉树生活、工作、奋斗了一辈子。但是,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迎着死亡而去的旅行,也就是“向死而生”。这样的人,从古以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他们,注定是中国的脊梁。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啊,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人们,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他们离乡背井、东奔西走、南征北战、上下求索,哪怕一事无成,但又何尝不是一次人生的逆旅呢?
end
作者简介
秋平:1980年中秋之夜出生,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现执教于某学院中文系,善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散文多见于省市报刊。
溪 云 斋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李立 冯岩 王相华 铎木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致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合作媒体:《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齐鲁·福建文学社》头条《蓝色海洋诗社》
随缘用稿: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纯文本方式发送,并附100字内作者简介,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投稿三日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所有作品稿费由赞赏产生,发文七日为限,限期内稿费70%与您,30%留于斋用,低于十元及七日后续赏皆作斋用。合辑作品赞赏稿费留作斋用。朗诵作品赞赏稿费,平台留用30%后,余归作者、朗诵者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