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致谢刷屏,我想告诉孩子这三句话
作者:川妈
现在正值“毕业论文季“,好多毕业生都在为写论文忙碌着。
写过毕业论文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个部分,是“致谢”。
一般这部分内容,都是感谢父母的培养、老师的栽培、同学的帮助,内容上大同小异。
但就在前天,一位博士生的论文致谢,却登上了微博热搜,一下子火了!
不同于大部分毕业生模板化的致谢,这篇仅有一页A4纸的致谢,讲述了一个农村娃娃,二十二载的求学路。
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朴实无华,甚至连修饰语都寥寥无几。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
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
许多不容易。
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
但就是这样简短、质朴、真实的文字,却让无数网友为之感动和落泪。
有网友说“文不长,却是半生总结,是志与坚的淬炼。”
有网友说:
“看完仿佛自己也走过这充满跌宕起伏的苦且坚的前半生,归来后仍然满眼希望与奉献,反观自己眼前的这些困难,又算的上什么呢。”
还有网友说,在历经沧桑后,还能拥抱真善美,还能拥有一颗向上的心,真的很难得。
而更让我钦佩的是,在得知自己的致谢走红后,作者黄国平博士的反应。
他没有接受采访,也没有借流量去营销、立人设,而是选择了写一封给网友的回信,文字一如既往得简洁、理性、甚至克制。
他在回信里,澄清了网上流传的《致谢》是经过节选后发布的。不过从他附上的原文看,内容只是更详细了。
之后,他细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求学路,也告诉了大家,博士毕业后自己已经进入腾讯,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人工智能研究。
更重要的是,他诚恳地感谢了这一路走来,国家、学校、老师、同学以及身边亲朋对自己的帮助、支持。
当然,他也感谢网友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但因为工作繁忙,不能一一回复大家的好意。
看得出,他很满意自己当下的状态,也看得出,他不太想离聚光灯太近、去接受来得太快的名和利。
只想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热爱的研究、过自己的生活。就像他在回应里所说的:
“安安静静就好了。”
历经苦难,却从未泯灭心中的希望和光亮;一夜成名,却淡泊宁静、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样的精神和信念,不正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吗?
我一向很不喜欢“忆当年”,担心会把悲观情绪传染给孩子,更担心他会以为他要为我的辛苦承担什么。
所以,一直以来,还没有和孩子聊过我自己的求学经历。但我很想和他,聊一聊黄国平博士的故事。
出生山坳,家徒四壁
原文比较提炼,我把它改写成了孩子更能读懂的文字。
黄国平,出生在一个小小的山坳里。
母亲在他12岁的时候,就离开了。
父亲虽然在身边,但在家的时间也屈指可数。
哪怕是黄国平生了病,需要就医,父亲也没有时间陪他去医院,只是留下勉强够他治病的钱,就走了。
在黄国平从小到大的人生里,婆婆是和他相依为命的人。
一把年纪的她,用仅有的余力,照顾着黄国平的饮食起居。
婆婆对自己的照顾和关心,能够短暂地温暖黄国平,但生活带来的苦难,却没有因此停下脚步。
苦日子里,大小磨难,一番连一番的,接踵而至。
对小时候的黄国平来说,下雨天是最忙的。
因为房子老旧,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小小的他,只能学着用竹笋壳去塞瓦片的缝隙。
一来二去,渐渐熟练起来,以至于在他的《致谢》里,他把这件事戏称为“保留节目”。
除了应对生活里的小麻烦,对黄国平来说,赚点钱来维持生计才是最重要的事。
因为年级小、没力气,再加上没什么能力,所以,他能找到的“来钱”的出路并不多。
好在,家附近的河塘不少。
所以,那些年,黄国平基本上就靠抓鱼来赚钱。
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偶尔帮着养小猪仔、出租水牛。
这么说吧,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基本上他都去了个遍,有的地方,甚至天天都去。
对生活富裕的城里孩子来说,这或许是难得的接触自然、放松身心的好体验。
但对于一心靠这个赚钱、补贴家用的农村娃,美好的背后,是无数的波折。
他曾因为抓鱼,被狗和蛇穷追猛打,也曾不小心半夜落水、摸黑逃回家。
更糟糕的是,好不容易抓来的鱼,卖了就可以凑够学费,但却被父亲偷偷卖了,买了酒和肉。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就算如今我们读了他的文字,知道了他的故事。
但是当时当下,那种失望、苦痛甚至绝望的情绪,终究只有他自己才能懂。
亲人离世,读书是唯一的光
虽然家里穷、日子苦,但起码黄国平有爸爸、有婆婆,有一个家。
但一切,在他17岁的时候,发生了巨变。
那一年,父亲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
同一年,照顾他17年的婆婆,也离开了人世。
从前,就算再苦再累再绝望,但起码有家人陪在身边,日子还有盼头。
现在,一切都不存在了。
就像黄国平自己所写的:
“我十七岁时,他(父亲)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
好在,他还是挺过来了。
支持他的,或许就是读书。
黄国平曾说,虽然家徒四壁,但煤油灯下写作业、读书,却是他每天晚上最开心的事。
出生在远离城市的山沟里,黄国平一直盼望着走出大山。
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
黄国平求学之路,一走就是22年。
在外人看来苦学、意坚的他,其实也曾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
上课时,因为学费一直交不上,当众被老师喊去谈话;
下雨天,全身淋的湿漉漉,屁股上甚至沾了泥;
夏天打赤脚,走在滚烫的地上;
冬天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衣衫褴褛的他被冻得瑟瑟发抖。
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可能是压垮他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好在,命运总在绝境时,给我们一丝喘息的机会。
屋里贴满的奖状、考试后的奖学金、好心人资助的生活费,都让黄国平有了“继续读书”的念头。
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因为现实压力而觉得快要扛不住的时候,他的信念一直很简单: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黄国平的苦难经历,让人唏嘘。
穷人家的孩子,能够靠知识改变命运、靠读书走出大山,需要的不仅是努力、汗水,还有不被打败的坚定信念、不怨天尤人的心智。
就像央视网的评价一样:
“黄国平拿了一手“烂牌”,但凭着心头一个“勇”,脑中一个“智”,为自己硬辟出一条路!他的故事,才是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
而在评论区,我也确实看到了和黄博士一样经历的很多人。
@网友samanthayoyo
科学院有很多学生的故事都很感人,我有一个朋友的老公,现在已经留所。
他是他们村里这些年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研究生的人,然后读了博士后,博士后好多年留所。
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领域常年要去高原采集标本,这个过程每一次都有或多或少的生命危险,他发过很多SCI,现在依旧为家奔波。
@网友吴幽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四岁的时候妈妈得了鼻癌。中学的时候切了一个肾,2014年去世时是肺癌晚期。
大学辍学创业以来,战战兢兢、从未懈怠。
前年,母校110周年之际,捐赠1100万,妈妈生前一直教育我要做个有能力的好人,愿不负妈妈期望。
@网友Crescent
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身高不及灶台却踩着小板凳做饭的自己,无数次小心翼翼地刷着那口能装下自己的锅,炎热的夏天一次次钻进无比臭的猪圈,打水、喂食、清扫一气呵成……
别人放学回家写作业,我放学向来先得伺候好这一大群张着嘴朝天吼的猪群,时不时还来个猪群满园跑!
在博士学业最痛苦之际看到此推文,潸然泪下,庆幸自己一直有家人陪伴,困难一点点克服,努力向前,总能看到光明!
对于这些从小家贫、苦难缠身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来就“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是稀松平常的东西”。
他们曾因经济的拮据、生活的压力、外界的流言绝望过、放弃过,但到头来,还是坚持下来了。
他们有的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已经功成名就,甚至有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他们有的虽然依旧在为生活日夜奔走,但也拥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幸福的小家。
这些留言,文字不长,但字字铿锵。
寥寥几行的语言背后,是他们拼尽全力走过的路。
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一颗颗想要好好生活、努力拼搏的心。
或许,他们中的很多人,努力一生,依旧只是活成了一个普通人。但这样的人生,已经足够有意义。
就像黄国平在《致谢》结尾所写: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讲完故事,我想对孩子们说…
讲完黄国平的故事后,我想告诉孩子几句心里话:
第一,别埋怨学习苦,有很多苦你根本想不到。
孩子,也许你觉得晚上写作业很苦,周末上辅导班、兴趣班很苦。
可是你不知道,你所经历的苦,却是很多孩子眼中遥不可及的幸福。
在有些角落,很多孩子还在渴望吃饱穿暖,期盼能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
你嘴里不屑一顾、甚至想逃离的学校,却是他们拼了命才能到达的地方。
别再抱怨父母总是逼你学习、练琴。在你不知道的有些角落,很多孩子独自生活、孤单前行,多么渴望家人的陪伴、亲人的温暖,哪怕是批评和责骂。
你所谓的学习的苦,在那些被生活的苦压得透不过气的孩子眼里,是改变的希望,是希望的甜蜜。
第二,别害怕自己普通,只要一直向前走,总有不凡的未来。
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超常的智商、没有拿得出手的特长,既然普通孩子的将来一定会走向平凡,我还需要努力吗?
当然。
如果,一切从开始就注定了,这个世界会一片死气沉沉、毫无精彩可言。
因为不确定性,我们为你的将来担心、甚至焦虑。但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有变化,普通的你,未来才有更精彩的可能!
因为成绩是学出来的,生活是过出来的,好日子是拼出来的!
别被无谓的左思右想裹足不前、畏首畏尾,付诸行动,干起来再说。
你只管努力,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你只管全力以赴,未来就在你自己的手里。
第三,无论经受多少苦难,请保持善良,记得感恩。
孩子,苦难从来不值得感谢。但在苦难中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事,一定要永记于心。
人这辈子,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善良和感恩,是人类身上最伟大的品质。
就像黄博士,他虽然从小过得清苦,但却始终心怀感恩、从未放弃过对真善美的坚持。
细看他的《致谢》,通篇写满了他要感激的人和事。
这些人中,有给了他生命的父母,有照顾他的婆婆,有帮助他解决生活费的叔叔,有给他启蒙的恩师,有用心培养他的导师……
生活虽苦,但这些帮助过他的人,成了他生命中仅有的微光。
他追逐着、靠近着这些微光,慢慢地,他也成了那道光,努力去照耀他人。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
我不强求,我的孩子什么出人头地、光芒耀眼,我只盼望他们,不枉此生,活得强大有坚持、善良自带光芒。
川妈说说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的求学之路颇不容易,看完黄国平博士的故事,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特别感动,他在经历这么多困难之后,还能保持一颗纯粹之心。这也许正是,他被追捧走红的原因。
人到中年,越来越明白,生活最难的是心境。经历相同的幸运或不幸,心境不同的人会走向不同的终点。成功失败、平凡伟大、幸福痛苦,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心中的那把尺,才是真正算数的度量衡。
所以,在教养孩子时,我最希望看到的,不是他们的外在成就,而是他们内心的平静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