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生:演戏格言
有一大批好演员、大演员,这个剧种就能兴盛,没有好演员,大演员,这个剧种就有衰亡之虞。因为剧种的表演艺术很大程度蕴涵在演员身上。大演员不仅是本剧种艺术忠实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勇敢的突破创新者。只能继承不能革新的演员顶多只能称为好演员,而不能称为大演员。
王琴生(左)与梅兰芳合影
所谓京剧艺术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个宝库就在演员身上。而流派革新反转过来又充实了艺术宝库。京剧振兴,要以演员为本,而演员则以唱、做、念、打的表演艺术为中心。
《汾河湾》 梅兰芳 饰 柳迎春、王琴生 饰 薛仁贵
京剧舞台表演艺术是写意型,不同于话剧是写实形式。所以京剧表演艺术生活是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为真而真,反失其真;假中之真,反显其真。”(齐白石语)
《四郎探母》
梅兰芳 饰 铁镜公主
王琴生 饰 杨延辉
赵桐珊 饰 萧太后
形似非神似,神似才为艺术真实。神形合一体,方是剧中人。故先取其神,后现其形。神于内在,形于外在。
《抗金兵》 梅兰芳 饰 梁红玉、王琴生 饰 韩世忠
我们以前学戏时,师傅并没有系统的教材,表演的法则和诀窍,靠的是代代相传的口诀、谚语和格言。现就记忆所及,拉杂写出来,录以备考。
△ 神:头顶虚空千斤重,气沉丹田自挺胸。两肩轻松臂应用,左右旋转凭腰拧。
△ 形:一忌耸肩二忌闪,折腰拉胯臀部显,三忌扣胸罗锅现,隐时沉肩见身段。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
△ 体:一戳一站,有点有线,高低适度,照顾全面。
△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师。
△ 戏要细,细中有诗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多则不静,不静则不重。
△ 唱念以舌为中心,形体动作以腰为中心。
△ 焦菊隐说:“话剧电影是从布景中产生表演。我们民族戏曲艺术不是从布景中产生表演,而是从演员表演里产生布景。”
△ 梅兰芳说:“布景就在演员身上。”
△ 唱念的要求:纯、清、远、美。
△ 演戏(一):无理不服人,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无曲不迷人。
△ 演戏(二):结构严谨,节奏准确,铺垫有序,张驰和谐。
△ 演戏(三):演人物不要演行当。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 字生腔,腔随字走,字促腔行。
△ 念中有唱,唱中有念,既要念出腔调,又要唱出口语化。
△ 节奏是唱、念、做、打的灵魂。
△ 声韵是唱、念的灵魂。
△ 余叔岩先生说:“如果不懂声韵,尤如盲人骑瞎马。”
△ 气是音之元帅。
△ 音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
△ 有板者易,无板者难。散板、摇板一样有板。
△ 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 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感人的剧情。
△ 字是骨头,提法蹦劲儿是筋,行腔旋律是血肉。构成有骨、有筋、有血、有肉、有韵味儿的唱念腔调。
△ 听起来声情如说话,又似读诗文,使观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 唱字唱腔是“笨唱”,有嗓子叫、喊、嚷是“傻唱”,有音无字、有字无韵是“瞎唱”。
△ 念是没有音乐伴奏鼓板打拍的歌唱。
△ 千斤话白,四两唱。
△ 轻重缓急,顿挫抑扬。
△ 曲唱千遍腔自熟。
△ 念要像唱,唱要像念。
△ 文戏要武唱,武而不火;武戏要文唱,文而不瘟。
△ 文戏听嘴里,武戏看手里。
△ 一字,二劲,三气,四味儿。
△ 一忌倒音切韵,二忌吐字不真。
△ 三忌慌腔走板,四忌板眼欠劲。
△ 要字包音,不要音包字。
△ 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有含蓄。
△ 拿气唱字儿,拿字找味。
△ 戏不离意,意不离形,意到形随。
△ 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
△ 上台凭双眼,喜怒哀乐全。
△ 学哭不易,学笑更难。
△ 手眼通心,心到、手到、眼到。
△ 不要千人一面,要一人千面。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演者不动情,看者也不动情。
△ 腰腿不合,寸步也难挪。
△ 演员不练腰,什么也走不好。
△ 有声必歌,有动必舞。
△ 学,会,精,通,化。
△ 千学不如一看,一看不如一练,一练不如一演。
△ 气功:提气,憋气,偷气,换气,缓气,吸气,沉气,歇气,泄气,输气。
△ 共鸣区:头腔,鼻腔,喉腔,口腔,胸腔,腹腔。
△懂戏词,懂剧情,懂戏理。
△ 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有声无泪谓之嚎,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喊。
△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明鉴。
△ 雷喜福说:“声音要灌台,字音要吐真。理解词中意,抑扬顿挫准。快中需要稳,稳中反应紧。气口用得当,语气有区分。平时勤习练,台上自传神。”
△ 高音轻唱,低音要沉,悦耳容易,动情难。未曾动身先动神,神不到戏不妙。
△ 好演员神气足,赖艺人身段多。
△ 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进先退,欲高先低,欲擒故纵。
△ 外练口眼身手步,内练精气神。
△ 慢而不坠,快而不慌,散而不瘟。
△ 字中有腔,腔中有字。
△ 拉山膀:花脸过顶,武生齐眉,小生齐口,武丑齐腹,旦角齐胸。
△ 用扇子:文扇胸,武扇肚,僧扇袖,道扇领,女扇鬓,老扇须,盲人扇眼睛,丑行扇屁股。
(摘自 《京剧丛谈百年录》(上、下) 翁思再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