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忠烈张亮与滇黔总兵倪养宁
明末忠烈张亮与滇黔总兵倪养宁
张亮(?-1645),字伯揆(揆伯),四川内江人。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举人,历任济阳训导、国子助教学录、户部主事、屯田员外郎、榆林兵备(兵备道)参议、安庐兵备(副使)监禁军。讨贼频有功,崇祯十七年(1644),擢升右佥都御史【1】,巡抚安(安庆)、庐(庐州)、池(池州)、太(太湖)四府,协理剿寇军务。“时左良玉有异志,金陵震动,亮单骑赴营,谈笑止之。”(《四川通志》)【2】。弘光元年,即清顺治二年(1645),叛将左梦庚(左良玉子)破安庆,张亮被擒,不屈,赴水死。隆武年间(1645-1646)追谥“忠烈”(《南明史》)。在《明史》记载中,张亮为“谥忠节”,与“谥忠烈”略有不同。
张亮原名“芝”,“墓在县西安贤里新桥山”(光绪《内江县志》)。在《四川通志》明万历举人名录中,有内江人“张芝”。古文人,其大名之外,有字亦有号。张亮有原名,亦可能有原字或号。张亮的原字(或号)是什么?据《南明史》(列传四十一)记载:“倪养宁(1606-1687),字裕素,武生,历榆林参将,云贵总兵,加兵部右侍郎衔。…六子,死张献忠难。”。另在威远县民国续修《倪氏族谱》(卷十八)艺文中,收录有清人李茎【3】撰写的《裕素公传》一文,传文中说:“(倪养宁)公更魁梧奇伟,倜傥非常。自幼习诗书,每掩卷长叹,谓:'生当运季文武之道,各随时用。’,因废书习骑射,入本邑武庠。得元配张氏,传家宝剑,日习不衰。内兄张公字耀寰,内江名士也,时任湖广巡抚,保举公由榆林参军,历升滇黔总兵”。清乾隆《威远县志-人物志》中,有倪养宁小传,传文取材于乾隆《倪氏族谱》中的《裕素公传》。
阅读明末忠烈张亮的宦历史料,与滇黔总兵倪养宁的传文比较后,笔者推定认为:张亮的原字(或号)是“耀寰”,倪养宁的内兄就是张亮。依据理由:其一,从“亮”字和“耀寰”词的字义词义看,“耀寰”蕴含照耀寰宇之意,是“亮”字字义的延展。张公名字由芝改亮,取耀寰词义的内涵。其二,张亮是明末忠烈,与《裕素公传》说:“内兄张公字耀寰,内江名士也”相符合。其三,张亮的“榆林兵备参议,巡抚安庐池太”宦历,与倪养宁“(张公)时任湖广巡抚,保举公由榆林参军(将),历升滇黔总兵”的经历,显示出了张、倪二公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张亮保举倪养宁出任榆林参将。令人叹息的是,倪公原配张氏及其所生六子,均亡于献难之中。至于张亮这一支张氏源流,尚有待查考内江张氏谱牒。
陈廷德
二〇二一年七月
注:
【1】佥都御史,明朝都察院职官名称。都察院职责为举劾百官,行政监察,兼有刑事司法职能。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二人(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二人(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四人(正四品)。
【2】左良玉(1599-1645),字昆山,东昌府临清州(山东临清市)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宁南侯。金陵,即南京。
【3】李茎,倪养宁外曾孙,《倪氏族谱》载:茎母是倪养宁四子象颐的次女,茎父李九鼎是富顺县拔贡。富顺鸿鹤镇《固先祠李氏谱》载:茎,字仙根,号承露,九鼎三子,乾隆壬午科(1762)举人,历任广东恩平、河南新郑、固始、辉县知县,署理邓州、禹州知州,充广东丁酉科和河南癸酉科文武两闺同考官。道光《富顺县志》卷十七科甲有李茎中举、出任知县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