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没有捷径......
有人问:如果想变的优秀,有什么好的方法。我说:没有什么捿径,从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开始,让自律成为习惯,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习惯决定的,看似每天进步一点点,365天就会显现出来。用一个公式表示,每天进步0.01。1.01的365次方等于37.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也是一样,没有进步,便会倒退。回想学校的知识,有多少能留下记忆,就连辅导个小学生有时也需拿起课本。就算不退步,只保持1的状态,一年后还是1。努力的你成长了37倍。
这是习惯带来的力量,从两个方面分享我的成长之路:
第一:读书的时间远远大于看手机的时间,选择有价值的书籍,音频,视频。现在学习资源很丰富,但并不是都有价值。
大学里讲"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种学习不会有什么效果。
我选书的标准从樊登读书,豆瓣评分,逻辑思维,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公众号推荐。再从书中推荐的书延伸,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的书也是有价值的。
比如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延伸到《当下的力量》《一念四转》;从胡茵梦的《生命的不可思议》延伸到克里希那穆提和阿玛斯的书。当看了延伸出来的书,就了解了她们的书如何而来。
第二:读,观,听是基础。写下感悟最重要。如果不经历这一步,所看所读很快就会忘记。或许没全忘,但分享时,只觉得有印象,已说不出。
因为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这和电脑存储有点像,保存过才能再次调用。大脑编辑的过程就是存储的过程。然后再去调用就容易。当和别人沟通时会发挥巨大作用。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就是用时能够调用多少。
樊登在《怎样读一本书》中说:看完一本书,一个周后再用思维导图把主要内容提炼出来,里面要有自己的语言。就会记住80%。
王云五先生自学成才,学英语时先找一篇优美的短文翻译成英文,一个星期后再和原文对比,重新翻译。
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富兰克林,学习写作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篇喜欢的文章,先模仿,再对照,然后修改,把这个行为持续。
从这些成功的人身上能看到一个共同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写读后感。读过,读懂,并不表示掌握。最好的检验标准就是交流,把每次学到的是否能用自己的话分享出去。
当完成一个过程后,就能完成下一个,这样自信就建立了。坚持跑步的人不单单是锻炼了身体,更重要是锻炼了毅力和自信;坚持写作也是,昨天不知今天所写,今天不知明天写什么。但每天都能完成。
乔布斯说过:自律产生自信,有了自信才有自由。经历了才能理解它背后的含义。自律是不断完成一件事,就不畏惧第二件,累积起来。就有了从“做不好”到“做得到”的自信。没有了束缚,自由产生了。
所以成长也是简单的,每天完成一个深度思考。开始或许有点难,但和最后带给你自由的心灵相比,都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