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 大唐衰落的拐点

历史对我们来说,真是深不见底的,我们永远也探索不完,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过几十年几百年都在改朝换代,这些话题有时也会成为我们和朋友一起闲聊的话题。现在也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学家,专门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对历史事实的说法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看法。
唐朝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唐朝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一是对内发展。唐朝为了增强国力,加大经济收入,就制订了新的税收、财政等措施,打击土豪绅士,同时注重发展农业,使得贫下农民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让生活过的富裕宽松一点。二是对外改善与其它民族的关系,开展人才往来交流,使得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唐朝政治、经济、教育、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的措施,使得其繁荣昌盛达到一定的高度。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一系列对唐朝的高度评价。也让后世人们真正了解唐朝,了解唐朝的繁荣昌盛。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是这场由安禄山发动的战争,虽然最终以安禄山的失败告终。但是,成功的把唐朝这样一个盛世拉入了战争的泥潭。从此,唐朝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开始了地方割据的混战局面。

首先是安禄山本来是胡人。从小在突厥的领地长大,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但是由于唐朝文明开化的社会环境,对少数民族非常的包容,因此安禄山在唐朝参了军。而且作战有功,逐渐升为了平卢节度使。但是这个人呢,虽然能力很强,但是野心很大,而且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安禄山招兵买马,极力扩军备战,其不臣之迹自然难以掩饰。
后来,安禄山自己兼任卢龙、范阳、河东三个节度使,手下的戎行二十多万人,自己的三个节度使辖区内的军事、行政和财政都能够操控,说他其时唐朝实力最强的官吏也没问题。有这实力,想着时不时的谋反这个问题,这是人之常情。这时宰相杨国忠屡次奏告玄宗,说安禄山有"反状",但玄宗却不以为然。杨国忠之所以屡奏安禄山有"反状",也许是发现了他的叛乱迹象,但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两人之间矛盾冲突所致。
在杨国忠入相前,本与安禄山关系十分密切。安禄山入朝时,杨国忠与杨贵妃姊妹皆出外远迎,视如贵宾。当时他任御史中丞,正承恩用事,他见安禄山身体肥大,行动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阶时,都要亲自搀扶他。这是杨国忠有意讨好安禄山,希望他能作为自己强大的外援。但是,安禄山惧怕阴狠毒辣、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对才能平庸的宰相杨国忠却"视之蔑如也"。这不能不使他十分恼火,故屡奏安禄山谋反,欲将他置于死地。像安禄山这种从底层上来的小人来说,察言观色也是必备功课了。皇帝喜爱什么,他就说什么,没有的东西也能造出来以取悦皇帝。
比方,他知道皇帝宠幸杨性贵妃。便进皇宫后,先拜见杨贵妃,而他的理由是,在胡人的宗族中,母者为大,这使得唐玄宗十分高兴。除此之外,安禄山还极善假装。他知道,皇帝认为他是胡人,脑筋简略四肢发达。他便竭力在唐玄宗面前表现的装傻充愣,然后让玄宗没有丝毫的戒备之心。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动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禄山虽然最后还是被镇压,可战争导致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已经无法回到从前。政治上至高无上的皇权已没人放在眼中,各方势力都已不再服从,统治越来越薄弱,经济上为了对付多方割据的情形,付出了大量的财力,国库也基本被掏空,百姓付税加重,战争导也至百姓生活也无法稳定,经济一度衰败。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后的唐朝则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的局面。这是因为参与平叛的各位将领,几乎都被唐朝政府授以节度使之名,并在内陆广泛建立大军区,使节度使制度得以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行,这就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条件。
朱温在接管了唐朝的中央政权后,并没有服从当时的皇帝,而上在对宦官进行屠杀后转向朝臣也展开了大屠杀,还强迫皇帝迁都洛阳,并将长安所有宫城全部烧毁,不久后皇帝就在洛阳被其杀害,朱温称帝,这就是历史上后梁,唐朝289年的统计宣告灭亡,强大的国家变得四分五裂。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宋蔷,本名:阿伊晓仙吉,2001年出生于新疆库尔勒,热爱文学创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