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工信部集中公示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39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十二批)产品目录文件。
图1 工信部正式发布公告
据悉,申报本批《公告》新产品中燃料电池产品共16户企业27个型号。对比较早前发布的338批中22家企业31个产品登上工信部目录。本次公示燃料电池产品在企业和车型数量上都有所减少。可以看到工信部似乎对于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车型多、销量少”的现状正在进行调节。在此次公示的339批《推荐目录》中,除了之前常见的燃料电池客车、冷藏车、自卸车和地盘之外,燃料电池多功能抑尘车也首次出现在工信部的推荐目录中。值得注意的是,继上汽大通、广汽新能源之后,此次东风和长安再次带来燃料电池多功能乘用车,还是非常让人值得期待的。当然,还有一点可以看到,近几年来,主流的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范围持续提高,尤其在燃料电池示范政策积分细则出台后,燃料电池系统高功率的趋势更加明显。
氢云链了解到,第339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的27款燃料电池商用车中,客车13款,燃料电池客车底盘和燃料电池载货汽车底盘各3款,燃料电池多功能抑尘车1款,燃料电池洒水车1款,燃料电池自卸汽车2款,燃料电池多功能乘用车2款,燃料电池冷藏车1款,燃料电池自卸汽车地盘1款。
其中,东风汽车上榜最多为4款;飞驰汽车与宇通客车并列第二,均3款;中通客车、华菱星马、穗景客车和厦门金龙并列第三,均2款;其余企业上榜1款。
其中,穗景客车、重庆长安汽车、长沙中联重科、山西德志时代等车企是首次上榜燃料电池汽车产品。
而在燃料电池系统配套方面,此次为共有12家企业为27款FCEV配套它们分别是广州雄韬氢恒、潍柴动力、新源动力、雄川氢能、氢蓝时代、亿华通、鸿力氢动、重塑科技、谷夫科技、国家电投氢能、大同氢雄、海亿氢能。其中,雄韬系共配套9款,占比整个推荐目录30%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投氢能与谷夫科技两家企业是首次亮相工信部公告,这对于氢能产业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推广目录中》,以东风风神与长安汽车两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最为亮眼。氢云链了解到,东风风神与长安是在上汽荣威950轿车、上汽大通EQ7轻客和广汽新能源GAM6480FCEVB0A之后,国内第四款和第五款登上公告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其中,长安氢燃料电池版本曾在2019年就已经亮相,但亮相之后便了无音讯。此次在工信部网站上进行了申报,或许是预示着该车型将进行量产。而东风风神氢燃料电池汽车在9月份的北京车展上也正式对外展出,同时该车型在不久前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在汽车碰撞试验中圆满完成70Mpa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试验。外观方面,新车整体造型与现款CS75车型差别不大,前进气格栅依旧采用四边形的设计,中网则采用点阵式的造型,两侧大灯组与中网相结合,前包围采用了三分式设计,造型较为动感。此外,为了凸显氢能源车的身份,新车在前格栅、大灯组内部以及前包围两侧均搭配有蓝色的装饰条,提高辨识度。
车尾部分,新车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组,并带有熏黑设计,后包围层次感分明,还使用了双边共两出的排气装饰。值得一提的是,右下角车尾标“CS75”的“S”字母上也使用了蓝色装饰,进一步提升其氢能源车型的身份。
根据工信部展示的信息中我们看到,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50/1850/1705mm,轴距为2700mm。动力方面,新车燃料种类为氢气,并采用质子交换燃料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储能,其系统最大功率为218马力,最高车速160公里/小时。燃料电池系统则有新源动力提供。此外,根据此前曝光过的新车信息显示,该车续航里程可达510km(氢450km+电60km)。新车的外观造型基于东风风神AX7设计,因此整体比例依然维持了一个紧凑型SUV的状态。而为了突出新车在能源形式上的不同,设计师为新车加入了双色对比元素。新车前脸在经过重新设计之后呈现出了更丰富的层次感,上层中网部分与车灯周围的结构相连,下层是被大面积横向饰条覆盖的黑色格栅,配合上前保险杠周围的导流结构,整个车头看上去十分动感。
尾部方面,新车的车尾在原有车型基础上加入了大面积的黑色饰板,并嵌入了“e·H2”专属标识。同样,别致的五辐式轮圈也得以沿用,前翼子板处还带有“FCV”标识。而车顶部分采用了黑色喷漆而车身部分则为白色车漆并搭配氢能源主题拉花。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4640毫米、宽1860毫米、高1680毫米,轴距2710毫米,整备质量1920公斤。
根据信息显示,新车动力总成系统由燃料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及整车控制器组成。电机峰值功率13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62千瓦。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为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电机生产企业为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储能装置种类为三元动力电池,储能装置生产企业为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