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本人就是一部现代“世界名著”

01

莫言是一个励志故事

莫言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他写了很多书,长篇小说《红高粱家庭》、《十三步》、《酒国》、《肥乳肥臀》、《檀香刑》、《蛙》等八部;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白棉花》等二十四部; 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拷》等六十余篇,电影、电视、话剧剧本等多部,另外还有散文集。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他自1980 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和贾平凹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产量最多的作家,我个人认为这两位就是中国的巴尔扎克!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成为国家的文学“脊梁”或“国宝”……

莫言的励志表现在他是出身于农民家庭成才的作家,这是对“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成才”的错误论调得否定;莫言小学没有毕业,这也是证明了在文学道路上的成功与学历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他还证明了文学来自实践,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来源于人民群众中,而不是在高等学府里产生的。

02

莫言对家教的贡献

我们通过莫言母亲捡麦穗的故事了解到他在不满十岁的时候,就跟随自己的母亲去捡麦穗,这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并不新鲜,60后的人绝大多数都有类似的经历,这件事情给人们的思考是:在家教方面,很多家长是否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在孩子的青少年阶段,让孩子做点适当的家务劳动,这一点十分重要,这不但能让孩子们经受生活的磨难和挫折,也会让他们体验到在书本上所不能体验到的东西。

03

莫言对文人成功后的人品修养的贡献

一般文人成功之后的三个普遍的突出表现为:1 换老婆; 2 到处演讲张扬;3 从此江郎才尽,没有新作出现。

莫言与他的妻子在他成名前与成名后,没有差别,他没有换老婆。这对成名文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莫言成名后没有像其他文人成功后那样趾高气扬,激动不已,匆匆忙慢,慌慌张张地“解雇”自己的“糟糠之妻”,换上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年轻姑娘为妻子,还恬不知耻地到处招摇撞市,唯恐天下不知道他娶上了“天仙美女”,并宣扬,他这不是“陈世美”,是因为彼此没有共同语言了,彼此没有了感情,不能共同提高了,所有的理由都冠冕堂皇,俨然一副受害的正人君子的丑态,但你阅读他的文章,就会发现其文章中全是正能量,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对世界充满爱的,对祖国和社会也是充满最真挚的情感的,那爱国热情,那善良的慈悲之心,好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纯洁无暇的了……然而,当我们把他作品的内容与他的人品加以对照,就会发现反差很大,这就是王朔所说的:“世界上最大的恶就是那种教给别人学好,而自己作恶的人。”

有的文人写了一本畅销书之后,就开始膨胀起来了,坐不住了,沉醉于各种社交活动和社交场合中,似乎中国大地上到处有他的身影,到处留下了他的演讲和名言佳句,他已经处于一种不安分的狂躁之中了……因此,他再也静不下心来搞创作了,他的写作生涯到此打上了个大大的惊叹号!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从不主动去参加活动,即便参加也是说实在话,很低调,很谦虚,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类似的,令人敬佩的还有贾平凹和刘震云。他们从不张扬,也从不以“教父”的气势和说话声调吓唬观众……莫言成名后,继续笔耕不缀,他又写出了《晚熟的人》。

04

莫言身体力行地向人们解释了什么是有社会责任感好的作家

所谓好的作家就是关心社会,关注社会,深入人民之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的框架下,要善于发现社会存在问题,发现人性的丑陋,让我们的党和政府获得启发,针对有良知的作家所提出的问题,群策群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国家和社会更加完善和美好,社会相对更加公平,人民更加心情舒畅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对一般读者而言,读了他们的文章就会明辨是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人,什么是恶人,让恶人无藏身之地,让善人越来越多。

莫言通过莫言母亲捡麦穗的故事,既弘扬了不记前仇,要宽容、包容和原谅对方过失,同时,也让听众知道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责,否则就是对别人造成心灵和身体上的创伤,就是作恶!

05

莫言告诉我们所谓做人的底线就是人可以犯普遍错误,但犯错误不要出格,一旦出格了,那就超越了做人的底线,那就是作恶了。

在莫言母亲捡麦穗的故事中,莫言母亲犯错了,因为生产队规定不允许农民去麦地里捡麦穗,并派遣一个身材魁梧的人看守,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由于饥饿,很多村民都去捡麦穗,这就是普遍性错误,莫言母亲也跟随“大部队”去了,她虽然犯错,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很多村民都去了,这说明这种错没有出格,她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莫言不足1岁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打,记忆深刻,所以,二十岁所有的时候,想报仇,这对于一般青年人来说,都会有这样的冲动,谁都不可否认,因为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都感情冲动,莫言的错误想法也是在底线范围内的。在他母亲的劝说下,他并没有实施报复,这说明他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但守田人,假如没收了莫言母亲手中的麦穗,然后把莫言母亲赶走,这就守住了他的底线,但这“守田”人,却扇耳光,打倒在地,莫言母亲出鼻血,还守着未成年孩子实施了这种殴打,最后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了……这些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忠于职守的守田人的底线了,所以,我们把这家伙认定为恶人!

世界上没有纯洁无暇的,十全十美的人,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三类:好人,守住底线的人,没有守住底线的人。事实上,我们全社会的人,只要能做一个守住底线的人,这个社会就会十分和谐,它就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家庭就值得好人,也值得守住底线的绝大多数人为之奋斗和奉献。

06

莫言用母亲捡麦穗的故事验证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指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思维与判断,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相信自己的民族和人民,大胆承认自己的缺点,也为自己的优点而感到自豪,我们的自信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很多网民十分迷信瑞典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主席对莫言的获奖作品《蛙》的评价,说莫言刻画了一些无知,愚昧和野蛮的人。很多网民就把这句话当成真理了。于是,就把莫言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这就是缺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了。

西方人的价值观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们用他们的价值观去评价我国作家的作品,那味道自然有点刺鼻。

另外,作家的看待社会的视角是有局限性的,这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在过去的农村中确实有的农民由于缺少教育,有无知,愚昧和野蛮的现象。既然外国鬼子给我们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去大胆地正视它呢?

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倡导文明,这不很好地解决了无知,愚昧和野蛮了吗?正视我们的缺点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绝大多数网民朋友们都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性,十分文明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有的网民表现为无知、愚昧甚至野蛮的情况呀!他们知识面狭窄,不愿意学习,思想十分僵化,还是停留在过去战争年代或文革时期的思想,于是,在网上乱喷一气,说些很荒谬,很反智的话,让人读了之后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比如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敌人赞成的,我们一定要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要坚决拥护!”他们这里的“敌人”就是泛指所有的西方人,不管是美国的,日本的,还是瑞典的,也不管是与我们敌对的还是与我们友好的。

这个口号没有问题,但在使用这个口号时,我们既要看历史背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就是真理,但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比如: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个目标是全世界共同使用的口号,西方人当然赞成,难道我们就与这个口号背道而驰,去反对吗?我们不发展科技教育,不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那不违背了党的政策了吗?那不是倒退吗?

因此,文化自信还要克服僵化思想,要与时俱进……

总之,莫言本人就是一部现代世界名著,我们通过研究他会学很多,他本人身上的闪光点远远超出了他的任何一部作品所给这个社会所带来的好处……

不倒翁 2021年5月29日星期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