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伏羊节走起!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古彭徐州是中国烹饪的发源地之一,而伏羊节则是以徐州为中心辐射淮北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习俗。
伏羊节源于彭祖,形于汉,盛于当代,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起,至末伏结束。彭祖是徐州的文化符号之一,彭祖园等景点享誉全国,而伏羊节正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内涵的民间食俗基础上总结创制的。
彭祖时代,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正是那个时代羊菜烹饪技艺的升华。如今伏羊食俗已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徐州羊肉美食更是数不胜数。
图/@beibei5486
伏羊因音同福羊,也有和谐安康的寓意,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在成语和许多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
徐州人淳朴的民风、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与吃伏羊习俗相得益彰。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汤,一片酣畅淋漓的景象在徐州的大街小巷正在上演。
羊肉汤、羊杂汤、羊肉火锅、烧烤……徐州人有无数种打开羊肉的方式,羊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成为美味佳肴。
伏羊节的美食中,羊汤最具代表性。
熬羊汤必须用大锅,久煨慢炖是精髓。在羊肉的选材和制作上也颇为讲究,羊肉要甄选本地放养的小山羊。用大锅清水为底,羊鲜骨按比例放入锅内用大火熬煮,最后加入羊肉。熬好的羊汤色泽乳白,质地纯净、鲜香味美。
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流传“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的说法,由此也说明了“吃伏羊”的养生功能。“医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人们在满足口腹之需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了羊肉的药用功效。
早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当归羊肉生姜汤”能治疗血虚寒疝等疾病。伏天一碗汤,赛过午时方。三伏天喝羊汤,全身大汗淋漓,可带走将冬春之毒、驱除湿气,有益健康。
羊肉串是羊肉菜品的重头戏。徐州的烧烤全国也很有名,羊肉串是烧烤店里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羊肉不需要提前腌制,单单是大乎辣椒、大乎孜然,在木炭炉上先猛火烤制,再小火慢腾,外焦里嫩,手法上看似平平无奇,里面也有大学问。
好吃与否,关键在于火候和加料时间上的掌握,何时加、加几次,各家厨师都有自己的偏好。很多外地游客在赶来徐州的路上,就神游已久,下了火车,直奔烧烤店,也算不虚此行。
伏天吃伏羊,是徐州百姓对祖先饮食传统的传承,也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汉风古韵的向往,历经千年而不衰。
亲们,最近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推送文章。如果您没有把我们设为星标,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与大家失联,请随手点文末的“在看”,并将我们设为星标微信号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