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有约】| 乐美琴作品:十一岁的“女一号”
旭日东升照大地,万里蓝天披彩衣。清晨, 我站在十一楼的家中露台,眺望那正前方的太白山。山顶上那被朝晖染黄的三个金色雷达,似乎也正在望着我呢。我思绪万千,尘封了52年的美好旧事不禁再次唤醒了我。
那是1968年,我11岁,上小学三年级。正是长身体、求知识的年纪,对外界的许多事物都还是懵懵懂懂的。那时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学校也停课闹革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是社会的主旋律。文化领域的其他一切都停摆了,唯有语录歌和革命样板戏是全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工厂、农村、部队、学校都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学英雄、唱英雄、演英雄热潮最高,我们嘉溪大队也不例外。大人们把“样板戏”搞得红红火火,一场场精彩演出让人啧啧称赞。我看了样板戏后,对剧中的英雄人物十分敬佩,特别对刘长瑜演的李铁梅印象最深刻,她的美丽洒脱、机智勇敢是我羡慕和学习的榜样。
也许是我的班主任夏老师突发奇想,打算让我们小学生也学演“样板戏”,演的是京剧《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选段。夏老师让五年级一个男生扮演李玉和,我班一个女同学扮演李奶奶,却选中了我扮演李铁梅。那可是剧中的女1号啊,这么艰巨的任务落在我肩上,当时我的心情是又惊喜又害怕。虽然教我跳过舞蹈,但我多少有点明白,演戏与舞蹈有着极大的差别,戏中的人物既要有唱腔,又要有脸部表情,还要辅以动作表演,这对我一个11岁的小姑娘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喜欢唱唱跳跳的我,却从未学过表演,所谓“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和“手、眼、身、发、步”这些元素,怎样在表演中做到有机结合、自然运用,我更是擀面棍吹火——一窍不通。这难度可想而知。再说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在那个年代中国农村家庭中,“老大”就意味着要做的事情特别多,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必须要割二篮子野草喂猪外,烧菜煮饭,洗衣带弟妹,凡家里样样杂务也都是我份内事情,只有晚上才有些时间可利用。我对夏老师说:我只会跳舞,演戏很难的,恐怕我到时学不会,那可怎办?夏老师是同村人,与我妈姐妹相称,也比较了解我和我家的情况,说我有艺术天赋,跳舞与演戏一样道理,只要用心、刻苦努力定能成功。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于是马上去大队拿来剧本,我当天夜里就迫不及待地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剧本,了解内容。
夏老师呢,充当导演,也将她从电影里看来的《红灯记》选段,结合学来的一些戏曲知识给我说戏,咿咿呀呀教我小铁梅的说白和唱腔。回家来我就一次次反复练习,读会一段背一段,连续几个晚上很迟才睡。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人精神上有压力时,睡觉梦里也会背出台词来,我就这样每天坚持认真读、背、唱,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星期我终于完成了李铁梅这个角色的一切,而且把李玉和与李奶奶的台词和唱词也背会了,这有利于在排练中角色之间相互的默契配合。因为剧中说白上下语句是相连的,否则会接不上。台步和动作表情,则是多多请教大人们。我学得非常认真刻苦,在学校好多次排练都能审查通过。夏老师说,再过几天我们要在全校师生面前汇报演出了。
临近汇报演出,小铁梅的服饰又成了问题,若没有合适的服装衬托,将会大大影响演出效果的。扮演李玉和的男,生家里有旧中山装;李奶奶的素色衣服,随便改一件也不难。只有我没有衣服可穿。去买件新的戏装吧,这么小的衣服恐怕买不到,再说家里也根本没钱和布票呀。妈妈知道后,就拿出她自己心爱的嫁衣,改成大襟的小夹祆给我当戏服。颜色特别鲜艳,玫红底色、白小花缎子面料,十分漂亮。我非常喜欢。妈妈很爱我们,只要我们子女用得着,开心着,她什么都舍得。
这出《红灯记》折子戏,我记得共演过三次。第一次面向全校师生演出,我最紧张,头天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担心会忘词、会出洋相。妈妈知道我一直未睡着,就过来安慰我,鼓励我,我才迷迷糊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高高兴兴带上漂亮衣服和长辫子去学校,既激动又担心。老师为我们化妆,还说很像小铁梅,瓜子脸多美呀!快到上场时,我心情特别紧张,连上下嘴唇都在哆嗦。这时夏老师来到我身边,鼓励我不要怕:“做一下深呼吸,就跟你平时演出唱歌跳舞一样,再说都是你认识的老师和同学,美琴你一定行的!”我没有退路,就这样上场了。虽说没有闪亮灯光和乐队伴奏,经我们几个小演员的共同努力,第一场演出总算顺利成功,受到老师们好评,说,小美琴是做戏的料,很会表演,字正腔圆眼睛里也有戏,活脱脱一个小铁梅。我心里忐忑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自此以后,我在学校里更有了知名度,有许多男同学喜欢与我一起走,愿意跟我说话,也算是小小校园里的一名“公众人物”了。
第二次演出恰逢庆祝党的“九大”召开。当时在村中的大会堂演出《红灯记》选场,给广大贫下中农观看。有了第一次经历,我胆子大多了,这次不慌不乱的。这次是在晚上,那时我们农村不通电,没电灯,简陋的会堂里挂着四盏大汽油灯,把整个会堂照得雪雪亮。我又穿上那件漂亮的缎子夹袄,扎着假长辫,化妆完毕,登台演出。灯光下的红衣服闪闪发光,化妆后的我,自己感觉更显纯真漂亮。听说小学生能演样板戏《红灯记》,看的人特别多,把大会堂挤得满满的。这场演出也很成功,社员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热情很高,直到演出结束,中途没有人退场,而且掌声响亮,得到了一片赞美声。都说小铁梅演得真好,眼睛很灵活,动作也演得到位。我父亲本是个不善言笑的庄稼汉,轻易不夸奖人,那天演出回家,他摸着我的头,难得地绽放着笑脸,开心地说:“阿囡呀,真不错,给我乐家增面子啦!”
从那以后,大队里有许多人碰到就叫我小铁梅,我听着心里甜丝丝的。
隔了几天,那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我突来兴趣,马上把放在橱里的玫红缎子夹袄拿出来穿上,对着镜子唱起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配上几个动作,别提有多开心!真想每天穿着它,该有多漂亮呀!但我马上想到要割野草去了,又赶紧恋恋不舍地脱下缎子衣服放回橱里——如果不割猪草,我家的猪就要饿肚子啰!
第三次演出,是和当地驻军联欢。那是第二年,我读四年级了。驻在我们村边太白山上的雷达部队每年在夏收夏种季节都派队伍来生产队支援夏收夏种。军爱民,民拥军,为了体现军民鱼水情,八一建军节前一天,大队领导决定让我们把《红灯记》节目带上太白山,向驻军部队慰问演出。那天清早,大人们挑着鸡鸭蛋及其他农副产品作为慰问品,向山上出发了,我们小学生兴高采烈地跟在队伍后面。翻过田头岭,越过被称为一百三十步的陡坡路,走啊走啊,终于来到了部队驻地。
部队首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安排我们隔着一定的距离参观了允许参观的军事设施,我们看着正在工作的很大很大的雷达,听着解放军叔叔的详细讲解,这可是国防安全的“千里眼”,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受了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感触很深。参观后部队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中餐,用餐完毕,休息一会,演出就开始了。
来观看的解放军叔叔大约有六七十个人,他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节目开始,先是解放军叔叔的好多节目,有大合唱、小组唱、口琴表演、笛子独奏等,接下来就轮到我们演出了。这次我一点都不怯场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本就是我的性格,所以很顺利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同样蠃得一片掌声。记得有个叫刘广林的叔叔,他抚着我的头说:小铁梅演得真心不错。他是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经常下山来学校给我们上课的。
作者简介:乐美琴,1958年生,高中文化。曾担任农村电影放映员。1986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办了家具厂和五金家具商店,现退休。喜欢文学。2018年进入北仑诗词协会,在镇海招宝山诗词刊登出诗词数十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