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英 | 妈妈的毛衣

每年暑假放假的那些日子,主妇们都把时间用在了收拾换季衣服上,把夏天的洗洗,晒在阳台上,让阳光的味道渗进去,然后,放上樟脑丸,明年夏天它们就又充满活力了。

那天,我看着家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塑料袋,还有舍不得扔的抹布、一次性纸杯,还有类似过时了的鞋子,烂袜子、手套、筷子这些数不胜数的东西,我决定扔。

每扔一件东西,心里就疼一次。

就比如说女儿的发夹吧,那时,她的头发还短,只能扎起两个小辫,还有不少耳朵边上的短发不能束起,我于是就又买了一捆彩色皮筋,从头顶盘起,一起盘到了下边,好像宝塔一样,非常漂亮,我又没舍得扔,把它们放在了箱子里。

比如说毛袜子吧,它们尽管有的睡在床底下,有的躺在旧书堆里,还有的深藏在羽绒服的小兜里,它们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它是女儿5岁时穿过的,8岁时扔掉的,细细闻起来,还有小孩子们淡淡的奶香,直接记录着她那时身上的体味,这样的体味,那年那月,还能再来一次吗?这件东西却记录了她那时的味道,我把它们捆起来,还是放到了另一个箱里。

最后,在一堆乱衣服里,我看到了摆在面前的那件浅绿色的手工编织的毛衣。那件毛衣是我上大学时候穿过的,当时很喜欢那个颜色,它是灰绿色的,很简单的套头式的,圆领,有点蝙蝠衫的味道,记得当时只有100斤的体重,下身是一件牛仔裤,加上一双白色的旅游鞋,当时很时尚。

穿上时,同宿舍的女同学很羡慕,因为,那件毛衣是当时最难织的一种织法,最难处理的是腋下部分,要形成蝙蝠的图案,张开时,就好像一张大网。人们都说好看,问我是从哪里买的,我说我妈织的,大家都露出羡慕的神情。那件衣服室友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从商店里面买到类似的样子。

妈妈织的东西很多,我三岁,她就会织毛线手套给我,有薄有厚,春天戴薄的,秋天戴厚的,刚进入冬天,她会将手套里面套上一层薄薄的棉布,手套就能戴到11月份,上一年级,怕手套丢,两只手套之间还有一根绳子连着,绳子也是手工织的,很结实,别人的手套是一种颜色,我的是好几种颜色拼结而成,她拼结的时候也想办法织成图案,往往是波浪形的,就像一层层的梯田,很漂亮。我自行车坐上的套子,是粉色的,是妈妈用女儿毛裤剩下的毛线织的,套在上边上了扣子,紧紧的和车子融为一体;还有毛袜子,冬天穿在雪地靴里面的,可惜,这些东西都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那年头,大街上没有卖手套的,全靠妈妈的一双手。她从不打麻将,也不串门,一有时间就在电视机旁边织东西,一天一天的,我们一家三口的毛衣、毛裤,后来女婿和外甥的穿着打扮都在从双手里面穿过来穿过去。孩子爸爸穿上这些,说外母娘真是手巧,我活到这么大没有穿过我母亲的一件东西呢,她啥也不会呢!

这些东西摆在我面前,突然想起,它们是很久以前的东西,有好长时间,我们早已不再用家做的东西,外面的商品还有淘宝上的,铺天盖地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是从什么时候不穿妈妈的毛衣的?或者说妈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织毛衣了。

她的那一又巧手是从什么时候消失了的?

早已不记得。

到了秋天,秋风飕飕的刮过来,吹得腿生疼,便想起去年换季的线衣,原来去年已经不好穿了,或者根本就不能穿了,想着明天去了买,明天还有上班,哪有时间?

原来,这些没有想到。

或者更没有想到的是妈妈老了,早就没有能力给我们准备这些。

想起母亲总是从一件小事而起的。

她的一条棉裤穿了很久,膝盖早己顶了出来,腰上也没有了松紧,她一个人慢慢的上街去,给自己买了一条,还给我和女儿也一人弄了一条,她己65岁。

我其实上午已经买了自己的,没有给她准备,却想起了女儿不知道该穿啥。

我在心里能细数出来女儿的棉裤棉衣有多少件,有几件小了,有几件该送人了,却没有想到母亲的这些还有没有。

去年,母亲天天和我念叨,眼睛不好使了,不好使了。连扣子也缝不了了。

穿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母亲不肯进去,医生量完血压,说太高,重要的检查不能做,她像个孩子在外面的便椅上坐着,就是不进去,她的脸通红,血压还是没有下去。眼睛是糖尿病引进的并发症。东西看不清楚,母亲永远失去了了给我们织毛衣,还有缝小垫子,织电动车坐包的能力。

我永远也穿不上妈妈的毛衣和毛裤了。

想到这些,忍不住掩面而哭。

那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聪明能干的母亲不见了。不见了的,还有她对儿女的关心秒爱,还没来得及爱她,她已经老了。

那双明亮的、创造了多少奇迹的眼睛,去了哪里?无论我们怎么治疗,用激光打,还是吃药,都没有用,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衰老这个名词将一切变得顺理成章。

我把它们放在了另一个盒子里,东西还是不少,可扔的实在是不多,即使它们已经没有了用途,但因他们的存在还能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和爱,一份她曾经年轻过的记忆,守着它们,就像当年女儿守在妈妈的怀里,那种感觉,温暖而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李娜英,女,出生于河北省张北县,中共党员,张家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8年,现在张北县教育局工作。自幼喜好文学,199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张家口日报》《长城文艺》《张家口晚报》《黄河文学》《山西文学》《天池》等省、市各类报刊发表散文40余篇,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归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