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敏 | 小西关风水
说起邓州小西关,是最能勾沉古城记忆的一条老街。我的第一篇作文《孔显复邓》在省刊发表,就是根据小西关一位白发老人的讲述,整理而成的。还有《悠悠小西关》,《古城深处》,数篇随笔都出自这条老街。
从十字街一溜坡往西到三贤路这段街道,不知被我的脚步丈量过多少回。那些细线般的深巷胡同,是滋养我灵感的脉管。可是在不少人眼里,小西关的内含可能会让老字号饺子和福生寺邓塔一笔带过,而忽略她的文化底蕴。小西关不仅曾是邓州生意的繁华地,还是存藏邓州文化古迹的腹地,更是奉行民俗中谦和厚道的代表。
我这里先不讲小西关名寺里的邓塔,也不说小西关老字号生意。我先从商业角度回望过去,退到古街的数十或百年前,看看这里的生意背后潜伏着怎样的风水。
据街坊居民传说,百年前的小西关生意十分繁荣,有服装布匹床上用品,老字号银铺,日杂百货,羊肉饺,糊辣汤,牛肉铺,羊蹄板面锅盔馍等风味吃喝,把一条街炒得空前地火红。每到逢集,赶集的人遍及百里,湖北魏集河口孟楼内乡大桥和镇平新野的百姓,都奔过来赶集。那时人们的代步工具都是挑担背扛或拉车,这加重了交通的负担,逢年集时,街人密得无处下脚。这街景惊动了周边邻县的生意人,目光刷刷刷看过来,无奈里滋生无尽的羡慕嫉妒恨来。这些精明的商人可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亲自跑来看究竟,从街东走到街西,只见街上门楼阔气,赶集者水涌,却不知好生意的秘诀是什么。最后到街角无人处包一点老土回家,果然生意小有改观。再后来有商人来小西关进货回去卖,生意也火了不少。当年邓州的人民银行就建造在小西关中部北侧。说明那年代邓州金触中心的所在。当时流传古邓城街道尺土寸金,就是指的小西关,有打油诗;好运小西关,货卖堆成山,八方来赶集,生意红上天。
可惜那些外地生意人只在街市人群里溜哒,且只看到街市火红的表象,没有真正走进小西关街坊居民的深水区,了解当地市民的公习良俗。受这个思路方向的指引,我的采访逆转了所有人。我最先走进去的时间是在二十年多前,从大十字街往西两百米远,一家门牌写有“谦受益”的街坊,引起我的在意。我对这木牌上古香古色的三个字,顿时感上了兴趣,也有小小质疑,原句应是:谦受益,满招损。不知后半句怎么没写上门牌。我拾阶上两步台阶就能扣到这家门。门开了,不问来干啥的,从哪来的,也不仔细打量是啥人儿,所有的设防都不存在,只有笑脸把我往门里迎。有小狗绕腿转了两圈,就乖乖进院里躺那晒太阳去了。我转过两步宽的转堂也进了庭院。院落不大,青色方砖地,墙角绿茵茵的苔藓,有街面,正堂,耳房。也有临时凑合的砖瓦灶火棚,有狭窄阴暗的小巷,存藏着旧时的箩筐蒸笼,还有啤酒瓶纸箱子和易拉罐。院里另植石榴树小曲柳和玫瑰土花坛,生机盎然,独自清雅,无处不透露着前辈市民的生活遗风,处处有风物实味暖场。可惜当我问到谦受益三个字的出处和来历时,主人想半天也没有给出回答。我在院里这瞅瞅那看看,我在找满招损弄哪了,找半天没个结果。晌午出来走时,人家问我来街上想买啥的,我也没有回答出来。
小小的失落感,一点也没有降下我对小西关居民文化的发烧度。过了两天,我又敲开了这家人的木板门。
这一次,我为小娃们带了香蕉。坐下后,我打开袋子唤院里两三岁的小娃过来。小娃跑上来了,主人却摆手拦住,由大人接过去洗了,放果盘里端上桌,剥了皮让给客人,再递给小娃,并教说谢谢才可以吃。小娃们说了谢谢,坐在离小木桌丈把远的小竹椅上,不乱跑不说话,吃完水果把皮扔到墙角纸箱里,看一下大人才去玩了。可他刚到一边就摔倒了,在地上撇嘴。我起身去拉,主人赶紧摆手,说:自已起!这时从偏房里出来一小媳妇,去拉小娃。主人又摆手说:人家要自已起,小小男子汉嘛,是啵。大家都说是啊。小小男子汉自已爬起来了,拍拍手上灰,扑到了妈妈怀里。小媳妇抱起小娃很分寸地朝我笑一下,就进房里去了。
院里空静下来,留下了最佳的聊天条件。我又开始追问起谦受益三个字的出处。可主人仍没给出我要的答案。我开始联想,这字牌应该是在清朝,家出过秀才,乡绅,文人。我记得当过小学校长的老父亲曾说:一个人家有没有文化,就看中堂。小时候我们跟随划右派的父亲回到老家乡村,我曾看过不少条幅:“难得糊涂”,“天地君亲师”,“宁静致远”之类。但那些人家却不一定是有文化人。我发现有时候文化不是在字面上表达的,不识多少字的农民,也可以有朴素的文化情怀,也可以高仿文化人家的中堂,搞一幅高雅挂到家里来。这个思考点解放了我,我想谦受益也并非出自文化价值取向,它或许也来自一次高访,一次附庸风雅。
那位大婶可能看到我的怅然,说,晚点再找人问问,这字到底是为啥挂到俺家里来。我连说:不麻烦了,你看这周围谁家有年纪高的老人,能说出古代的事儿?大婶说这西边邻居家的老人九十九岁了,这条街出有两个百岁老人,都是因为家风好,积的大德。我说:大婶,百岁老人我下回去看望,你家街上有生意吗,方便带我去看看更好?
大婶领我走到街上,转到隔两家街坊的清真饺子店里。我一进去就看见后墙挂一大块羊肉。晾在排子上的韭菜放在桌子上,有纱网罩着。我问这罩能防啥。主人说不防啥,图个干净,韭菜馅特讲究干净,如果让大老远来吃饺子的顾客吃出砂子灰渣,那可是砸招牌的。我问这饺子店拿什么当的招牌。店主说,俺们的小麦面必须用久友的,用调料都自家粉碎机打的,用肉自已杀羊。人家的饺子只讲味鲜,俺们的饺子讲营养和环保。
出来饺子店,我问大婶儿,街上生意都这样清真吗?大婶说:都是近百年的老字号生意,还有两几百年的老店,守持好几代人。从前边铺子到后堂居住,都本家老房,这要是让生意坏了名声,招来骂名,全家运气风水就败运了。这可不像那租房开店的,说跑就跑了。
一个运气风水,好像对谦受益给出了回复。原来此街主要居回民,这民族在生活上讲清真,生意上讲诚信,处人讲和气,家居讲孝道。到此,我问不问清谦受益的来笼去脉,已经不重要了,找不找满招损也无所谓了。这清静民宅,并不需要太深的好奇去追寻,也不值考古学家来考证。她们需要保留含蓄,保留少数民族特有的个性。这片民居是需要走进去,慢慢体味,微风细雨般地浸润,方得领悟。
分手时,年老的房主送我出来,说,这巷道快要拆了建新楼哩。这话让我心里一阵揪动。又过了几天,我领了十几位邓州作家走进了这座居民小院,告诉作家们多写写小西关,呼吁拆迁时能保留住古迹密挤的街段,作为古城遗韵或旅游看点。为此挂牵,我在一些会上发言提及。可我并没在意这份心思没有开花结果,因为时代的脚步是无法打住的。对于拆街,我虽不敢想像是怎样一种拆法,这古老的民居能不能在走向新街的过程中,保留一点下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小标签。我更深知时代不会为一份灵感而停顿,更不会为一点文化思考而返顾,她必须以摧古拉朽的生猛往前奔。
当我又一次回到小西关,看到了一片砖瓦混堆的故土残园。心有茫然,可当我转进谦受益的旧址上时,回想起了过去的窄街细巷,险房危墙,想到了通不进小车,开不进摩托的转堂和甬道,将要拘束多少人的发展,我的心思又有了拐点。爱上一座城,就应该包容他所有的变化,与她风雨同担。
但愿,老小西关存留的优风良俗,依然像阳光一样,普世照耀万代邓州人,无论迁移漂泊到哪里,永远跟谦受益在一起。
(图片来自于网络)
简介: 张天敏,女,中国作协会员,邓州市作协主席, 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结业,邓州市文化馆专业作家。河南南阳第三、四届人大代表。著有长篇小说《女人桥》于漓江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仲景》,长篇网络小说《情人山庄》,小说集《半醒》。散文集《逝梦的河》,《流年》。长篇小说《女人桥》故事缩写刊发于《小说选刊》。长篇小说《情人山庄》获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优秀奖。作品被中国图书馆及各大院校馆藏,并被中国新闻周刋,小说选刋,中国青年报,河南曰报,郑州晚报,河南作家通讯,南阳文化丛书报导并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