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随笔 | 我很少谈及历史,它却给我很多感悟
小巧随笔
历史给我很多感悟
2019/4/12
01
我很喜欢明史,可能因为它刚,或者是因为文臣武将刚正与阴谋糅合得恰到好处,具体我也不知道。就像你很难说出喜欢一个人的原因。
看到历史评论朱棣的那段文字,突然想哭。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02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看这些东西的东西我总会有种莫名的情绪,就像我说过我看通史会脸红一样。不是说谁多伟大,某个帝国多强盛,谁有多惨或者是守恒的代价什么的,而是我在历史的粗粝中真实地感受到“世人皆苦”,终其一生,每个人都在路上,我们真的很难让身体和灵魂同时被救赎。而痛苦的根源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被救赎。并且救世主只能是自己。
03
当朱棣与胡濙深夜密谈后,不久就准备正式宣布退休(尽管还没来得及回到京城就已经驾崩了),我相信那一晚以后的朱棣灵魂上真正得到了解脱。很多人一眼看到胡濙,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可能哈哈~
当年靖难之役以后建文帝消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之后朱棣几乎用尽余生去找寻这块心病的病根,郑和下西洋,胡濙暗访,满世界的找朱允炆。一天找不到就一天睡不安稳,很多人说朱棣心狠手辣,其实看完整段永乐年间发生的事,其实我觉得“心狠手辣”这个词过分偏颇。
朱棣杀方孝孺,灭十族。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皇帝,他要维护他的尊严与威信。而对于自己的侄儿朱允炆,我私以为他并不想侄儿死。一定要找到他,确实也是为了国家安定,毕竟一山岂能容下二虎?万一回来了那怎么处理?但其实到了朱棣统治后期国富民强,万邦来朝,国力强盛这种情况就按照朱允炆打仗水平来看着实不足为患。但是还是要找。
我相信朱棣哪怕心中的仁义道德感没那么强,但是也不是没有。当年打成那样,朱允炆都不允许谁伤害他叔叔性命,后来的朱祁钰也没有杀掉回来后的朱祁镇,感觉老朱家的家教还是可以的。所以我觉得朱棣一定要找到朱允炆,也不是为了杀掉他。
04
《明史·胡濙传》里:“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大意是胡濙二十一年回到朝廷向皇上报告,皇帝在睡了觉的情况下听说胡濙来了就起来宣召他进去,胡濙把自己所知道的事全向皇上报告了,直到四更天时才从宣府出来。
谈什么能谈到四更天?如果是真的死了哪有这么多废话?我跟很多人一样,相信朱允炆没有死,在某个角落平淡得生活着。让胡濙回去告诉自己的叔叔,大家都放下吧~如今国泰民安,这不就是帝王家的心愿吗?安心做个好皇帝吧~
05
历史总是这样,留下大大小小谜团引人遐想~朝代更迭,岁月变换,历史舞台上的人收割了一拨又一拨,看的仿佛是长长的故事,其实更是各种性格人类的思维方式。然而贯穿中华历史,潜移默化中融入思维方式的是中华民族不变的本源力量,也正是依靠这样的力量中华民族才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富而好礼,强而有义。我喜欢历史的中国,我相信现在的中国,我更加期待未来的中国。希望你们和我一样。
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谢谢你们听我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