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诗歌编辑 2

在小巷拐弯抹角的更深处,坐定在一家小酒店的一个单间里,四壁贴着银灰底白浪花的壁纸,褐色瓷砖地板是线绘与浮雕结合的牡丹图案。窗帘风动,滚动淡黄的流苏。落座后,朱友剑说:“编辑部里关系微妙,比不得在我们家,不能随便说话,不能问人家的情况,更不能议论别人。人们只干眼前活,服从上级,别的什么也别管也别问。”李克澜微笑的表情,他一直在虔诚地聆听。肖承钧心里想:“幸亏没说别的,不然还真会惹事。所谓‘井水不犯河水’,海鱼不同于淡水鱼,深水鱼不同于浅水鱼,各有各的习性。”他凭直觉发现朱友剑老师已有些微妙变化,他能为朋友发稿子,可见他威望不轻。在编辑部里,他似乎是个谨小慎微,左右逢源的人。

“上菜了,今天我请客,好好喝点、吃点。”他把啤酒斟上,然后不拘小节地去夹菜,说:“先吃点,肚子饿了。”他一边嚼着芹菜炒肉,一边说话:“都是作家,知识分子也不好处吗?”肖承钧问。朱友剑仿佛一落座,他的热情就象高度酒一下被打开了瓶盖,他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侃侃而谈:“哦,在这里咱们可以有什么说什么。在办公室里,邻桌对面,一般是不大交谈的,就是交谈也很策略,人与人就隔着那么一层纸,谁也别捅破。来喝上二杯。……可是在外面生活在外面创事业,你需要广交朋友,尤其要处好与顶头上司的关系。来,尝尝这鲫鱼,汤特别好吃。”然后又他喝了一杯啤酒。“也不要光顾领导,嫌弃其他人,譬如看大门的,烧水的。你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他的知心朋友,其实心里根本不是一码事,但是你要他们相信,关键就是四个字——投其所好”。李克澜会心地点点头,一直在认真听。肖承钧感到很惊讶,原来刚直不阿的诗人,竟变成今天的市侩油条?他心里这样想。但听朱先生一解释,他又释然于怀。“也就是寻求共鸣点。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点,你要留心他们对什么最关心、最感兴趣。”

“承均你说你与小李是一个学院,不一个系吗?他是中文系?”“嗯,是,他是我的文友,也是我写诗的启蒙老师。”肖承均说。李克澜说:“哪里,哪里,肖兄过奖了。”“奥,我后来去过母校,你们的艺术楼在学院西南角,我们中文班,不中文连是在北面的文化楼五楼,宿舍楼在东区,我是老三届,我们有一脉文化血统。就在那座文化楼里,我开始爱上艾思奇的哲学著作,通过他的著作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思社会问题。艾思奇主编的那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我影响很深,书上划满了朱批,到现在我还放在我的书橱上呢”。

“我的批判意识很强,尼采对腐朽的敏感是天生的,我对腐朽的敏感是后天培养的。我正在撰写一部中篇小说,主角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特立独行,勇于反思,敏于行动,像西西弗那样坚韧,像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那样浪漫,像浮士德那样勇往直前,直到生命的终点。”说到这话时,朱先生举起的筷子停在中途,他的眼神仿佛在盯着那个由他塑造的形象。“大学的哲学课我只记住了一句话:拔一根头发能不能成了秃子?哈哈哈,哲学很有趣。”肖承均说。“那是量变质变规律。为什么好多艺术家喜欢道家?大道自然,道法自然么!为什么一些艺术家喜欢古希腊的泛神论?进而还喜欢佛教经典?万物有灵,同体大悲啊!在艺术家眼里,在诗人眼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性的,都是有生命的,你有这样的观念,你才可能把事物写活了。”

肖承均把自己的诗歌稿子从兜里掏出,并让李克澜掏出他的诗歌稿子,一并递给朱老师老师,朱友剑读完他有关冬夜冬日的那两首诗,说:“嗯,不错!进步不小。”“我一直参加院校中文系的诗歌活动,跟着李克澜兄弟。”肖承均转头看一下坐在沙发上的李克澜,他大鬓角长发,淡金边眼镜,正和蔼睿智地看着朱友剑先生与肖承均说话。朱友剑展开李克澜的诗歌稿子,仔细阅读,他说:“李克澜的诗歌直接来自西方诗歌的影响,你的诗歌是从古典诗词中脱胎而来。就如郭沫若的白诗主要是模仿西方的诗歌,而闻一多的现代格律诗、徐志摩的现代自由体白话诗则是从传统脱胎而来。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来自传统诗歌”。

“自由体白话诗好处是自由,不好处是‘无度’,弄不好往往流于口水诗歌。有人讲自由体诗歌可以不押韵,不押韵的诗歌也有内韵,押韵的诗歌,韵脚看似外在的,其实也在过程中,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韵也是诗歌的灵魂,节奏和韵脚是一体两面,就如一枚硬币,节奏无内外,韵脚也没有内外,它们都在诗歌语言流程中。格律体新诗的好处是直接继承了传统古典诗词韵顿精华,不好处是远远没有达到如律诗绝句乐府那样有成熟的格式,中国现代诗歌的路还很遥远”。

“现在朦胧诗走到了伤痕文学的前头,它具有反思的性质,超出了伤痕文学的范畴,让诗歌回到诗歌本身,也是人自我解放的一种表现。但是朦胧诗若朦胧过了头,如梦呓不知所云,也就要‘自我否定’了。朦胧诗往前走,可以是反思诗,也可能会成了反讽反崇高的口水诗歌。伤痕文学的使命应该启迪人们反思‘文革’,但实际上一味地伤痕伤痕的,很容易让人沉溺历史伤痕自艾自怜。文学最好是反思的,作为社会思想,反思文学也还不够有劲,最好是反思的哲学,直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

“要下雨了。”朱友剑说。肖承均掀起窗帘一角,街上行人更加匆忙,天阴上来,那些法桐摇晃着树冠,很像现代的摇滚舞姿。他转头说:“朱老师,请你谈谈诗歌发表方面的情况吧。李克澜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他酷爱写诗,写得满有味道。正规刊报就是发表不了,哪怕一首也好。”在肖承均眼里,朱老师好像更年轻了,他已经走出了那段历史,可是当谈到过往相关的人和事,他仍然没有彻底扔掉历史恩怨的包袱,没有走出内心的愤怒,加上文字过劳,生活无规律,致使他患上了心脏病,他的嘴唇多少有点淡紫色。

“‘树上有多少树叶,地上就有多少诗人’。文学繁荣当属这个时代了,写诗好也许能当农场中学的教员,文笔好也可以当作家。神州遍地是诗歌培训班,作家培训班。我有不少作家朋友,也有一群爱好文学写作的年轻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去年七夕节雨天,我们成立了一个叫“七夕文学园”,每月聚一次,人员不固定,当然你们也可以参加。”朱友剑说着,略微沉思着肖承均所提到的问题,他看着小长条桌面对的两个年轻人,是苍鹰对着雏鹰,他们分属于两道社会结构的年轮。在朱友剑的眼中,肖承均是一株乔木,是被子植物子叶刚刚破土,他个子不高,头发稍长,一身中山装,说话质朴和蔼可亲,高鼻子,黑黑的眼珠就像两颗小葡萄,嘴唇上留着一撮淡淡的胡子,他走路慢悠悠的,有一种庄重感,说话热情还带点神秘。而他的同伴李克澜似乎更有知识分子的气质,他已经脱掉冬装,换上了蓝灰色风衣,在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米黄色宽围巾仍然绕着脖子,压到下颌下,显得既有现代气度,又有五四青年的余韵。

“文学不是职业,是命运。没有几个人像巴金那样靠版税和稿费生活,没有!全民作诗又怎样?诗人、作家是自然成长出来的,不是种出来的。真正的诗人不过是郭小川一人罢了,歌功颂德的一大帮,算是诗人吗?奴才!是文人中的汉奸!50年中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讲习所,师资队伍阵容强大,培养出几个作家?72年复旦文学创作专业前后招了4届工农兵大学生。也就出了一个‘知青文学’作家梁晓声。80年,诗人雷抒雁和作家李准曾经争论‘当作家要不要上大学?’。上大学当然是必要的,‘文革’后的新作家,是被耽误的一代,大多数人没有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势必影响他们的创作后劲,针对这个问题,王蒙提出了‘作家学者化’的口号。中国作协恢复了“文学讲习所”,招收了文革后第一批学员,成名的作家也就王安忆、张抗抗、叶辛几个人罢了。”

“你们不了解情况,纯文学刊物发行量很低,国家级的诗歌刊物,由以前的几十万降到几万,省级的也不过二三千册,像我们的文学刊物,还不如你的校报发行量。你们读过巴尔扎克的《幻灭》没有?装修,美容、美发,养花养鱼的书倒很畅销。那国家级诗刊,每天要收好几麻袋稿子。乡镇来的,一看就扔到一边,什么作协的倒是可以看一看,编辑的熟人另说。其他信封拆都不拆,直接运往废品收购站。”他自斟自饮,一杯啤酒下肚,他发现客人只是愣愣地看着他,“吃菜,吃菜。”,大家吃了几筷子菜,他清一下嗓子,一字一句地郑重其事地说:“我们主办的这份《之乎文学》要断奶了,政府不再拨款,只保留出版社人员的基本工资,那样的话,编辑可就难了,刊物生存也就难了。停了拨款,除去关系,谁出钱就给谁发表,有钱就能发表!”

肖承钧惊谔地瞪起了眼。李克澜只是在笑,毕竟在大城市成长,见多识广,曾经沧海难为水啊,这些话却震撼了肖承钧。窗外已是雷电交加,雨声大作。他似乎刚接受了朱老师昨天的信条“能变成铅字就是胜利”。现在他却说“有钱就能发表!”朱老师继续说:“为了省版面,多挣钱。当编辑的只能忍痛割爱,就象屠宰手一样,把将要发的稿子,裁去那些大块精肉,只剩个骨架,然后排版。”“这不成了屠宰厂了?”肖承钧诧异地说。“为刊物生存,也只能如此。”朱先生肯定的说。他最终留下了他俩的诗歌稿子,说:“我请示请示总编,能发尽力发,毕竟是老学生了。”

雨后,与朱先生告别时,朱先生再次嘱咐:“周日的聚会,有时间可要来啊。”“一定!”肖承均说。“嗯”李克澜应着。文学的神圣坍塌了,只有这醉意,无力的双腿和风雨飘摇的城市景色。车辆如流,但行路的人似乎少了,一切雨后的清爽,与其说是清新,不如说是无聊与虚无罢了。有歌声从路边小店里传出:“青春的岁月象条河,岁月的河会唱歌……”

(0)

相关推荐

  • 你所以为的文学:我所经历的那些丑事

    你所以为的文学:我所经历的那些丑事

  • 诗人样本||夯子:一枚遗落凡间的稗子

    诗 歌 净 化 心 灵择  此处静谧书一方清 远 ▼夯子作品一枚遗落凡间的稗子(外二首)文/夯子家里三兄妹阳光下的岁月静好不是除以三而是除以零家里三兄妹晚霞点燃的炊烟不是除以三而是除以一爱和敷衍真的是 ...

  • 西北作家 || 耿 文:永远不会忘记(外一首)

    永远不会忘记(外一首) 文|耿文(甘肃) ●永远不会忘记 永远不会忘记的是那老墙上 您手制的栅门依旧关着 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您那粗短的手指 是怎样把一颗老枣树削成 一支漂亮的驳壳枪 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您那 ...

  • 娜仁琪琪格访谈:在诗歌中安放我的草原

    梁翔: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作家访谈,我是梁翔.今天来到我们作家访谈做客的是一位蒙古族当代女诗人---娜仁琪琪格老师.老师你好! 娜仁琪琪格:你好!梁翔. 梁翔:老师,您是一位蒙古族,也是一个少数民族 ...

  • 三色堇 : 深 秋

    深  秋 ◎三色堇 长安的榉树在赞美的目光中 又开始红了 树上鼓满了心事的果子 不知在秋天的掌上还有多远的路程 近处和远处的浮云 像突然掠过的一个深渊 当我在美景中冒失的撕开秋天的一角 那危险的词语便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诗歌编辑 1

    肖承均约着李克澜一起去拜访朱友剑老师,他们正贴南侧向东走,走在红绿相间的水泥花砖人行道上,道边是一些粗大的法桐.穿过高楼林立的街衢,满街的广告.门牌.色彩.字符与马达的和弦,烟尘与燠热让肖承钧感到疲惫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诗歌沙龙 2

    午休时候,肖承钧从小木箱里悄悄拿出牛皮纸封面的诗歌创作本,他躺在铺上默读自己刚刚誊写好的白话诗.当他重新审视时,觉得自己的诗歌习作,字里行间有一种柔情,凄婉而悲壮.虽然李克澜说他的诗有布尔乔亚情调,但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诗歌沙龙 1

    打扫卫生的小李向管理卫生工作的主任抱怨,玉米窝窝头到处都是,增加了他的工作量,原来还集中在餐厅里,后来连甬道边,花池里都有了.保卫科长在训斥门卫值班人员,嫌他们不严格审核,随便放人进来,一些家长模样的 ...

  • 《炊烟有望》第八卷 读者回音(部分)

    <炊烟有望>八卷读者回音(部分) 石中元  您的小说中的"心学"效法了天地之道 王洪岳  揭露权力愚弄民间的现实犀利!(一代一代 追梦不止) 李  涛  (志愿担当   ...

  • 《炊烟有望》第六卷导语

    20世纪90年代,大陆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潮.报载:我国自然村落正在以每天80个的速度消亡.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中国自然村总数由363万个锐减到2 ...

  • 《炊烟有望》第五卷 读者回音

     小雨田 看完了,就是来源于生活,细腻地描写了出来,真实.小说肯定是很成功的了.  李 勇("红案上的羔羊")大哥写得痛快, 文笔犀利!  刘传道  徐兄终成大作,是多年的勤奋积累 ...

  • 义乌之狼:义乌创业五年的各类问题解答合集(长篇连载三)

    QY:您好,我想问一下,我在抖音,刷到义乌北下防骗八招,那个是您的原创吗? 回复: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是我两年前写了一篇文章部分的节选,不过他们自己改造了,内容和我的描述有不同,有些6招,有些4招.事实 ...

  • 完美大片修图指南 (长篇连载三)

    看的门道 既然你有了出大片的欲望,而且图片也具备了这种潜能,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图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要时刻问自己,你的眼睛会看哪里?你想让观众的眼睛去看哪里?这些地方就是图片的核心区域,是你要重点 ...

  • 《炊烟有望》十二卷读者回音(1)

    赵方新   这章写的很有乡村气息,如同一幅风俗画,人情物态极为生动. 杨德超     方向明确,描述确切,读着亲切! 优秀文化的弘扬者,正能量的传播者,浓墨重彩的人生! 阳城剑客   巧妙.犀利,亦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