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茶之道

茶之道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每每夜深苦读冥想、神思倦疲之际,起身释卷,静下心来,煮一盏香茗,品一壶云水禅心,顿觉满室生香,神清气爽,疲劳尽去,令人心旷神怡。

望断千年,回首中华茶史,渊远流长。——作为茶的原产地和最早制茶、饮茶的国家,据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茶解之。”可见,茶最早在炎黄时期便以药材的形式被人们发现并种植。

到了东西周时期,人们改为吃茶,通过咀嚼新鲜的茶叶来排毒降火。茶苦,但其苦后而来的回味却让人欲罢不能。于是,一种淡化其苦味的方式便出现了——喝茶。用温水浸泡茶叶,使其香味在水中肆意弥漫,这样,不仅苦味淡了,回味还更加香醇,至此,茶从药材变成一种饮品,饮茶之风开始在贵族之间悄然兴起,成为王公朝士的专宠。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对于热爱分享的中国人来说,如何让茶成为众所皆知的饮品,如何方便携带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两汉时期,人们将茶叶蒸熟、捣烂、焙干,压缩成块状,做成茶饼,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容易储藏。一时间,茶饼成了大众的宠儿,不但在国内日益盛行,还做为一种珍稀物品,通过中国的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国,成为中国的一张独特“名片”。

运输携带的问题解决了,但对于生活在大唐盛世之下,味蕾极其挑剔的人们,怎能忍受其苦涩呢?睿智的唐朝人民发明了煎茶,通过将茶饼碾为粉末,置于锅中煎煮,再撒上盐巴降其苦味,这可真是应了大唐一贯的作风。特别是中唐时期,茶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茶,真正为大众所熟知并普及。

到了宋朝,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出现了“斗茶”,同时衍生出了“品茶、插花、挂画”等多种玩茶的花样,与“斗茶”并称四大雅事。茶文化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饮茶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成为中国人民每天开门的“七件事”之一,这也是很多地方至今仍习惯把茶叶称之为“茶米”的原因吧!与此同时,茶具也在发生着变化,茶壶变小了,喝茶的工具从“碗”变成“杯”,热水冲进茶壶里,待茶叶在壶中慢慢苏醒过来,可以看见茶叶采摘的模样,又可喝到茶叶的原味。同一时期,茶叶也开始有了细化的分类,大致分为红茶、绿茶以及黄茶等品种。自此以后,官道茶水铺上的过客,便能豪爽且准确地喊道:“小二,给我来杯绿茶!”

到了清代,茶具简化,成为现代茶具的雏形。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时光浸润,茶作为中国独有的饮品,一路芬香,一路走来,沉淀成了如今厚重的中国茶文化,也滋养了国人含蓄、内敛、沉稳、大气的厚重品质。

不光是茶的历史,茶在制作方面也在不断地改进。虽然不同种类的茶叶,制作手法各有不同,但很多工序都大同小异。

说到茶,怎能不提到明朝?——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下令“废团改散”和“废蒸改炒”,自此之后,化繁为简,把团茶变成散茶,把蒸青法改为炒青法,减少了古法繁复工序,以烘焙团揉方式制茶,大大提升了茶的品质和制茶效率。许多种类的茶叶,至今仍沿用此法。新鲜的茶叶,采摘下来之后须于日光下摊晒,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这个过程称为日光萎凋;散失水份后的茶叶,还需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进行发酵,使茶叶发生“色变、香变、味变”;发酵后的杀青亦是一道重要工序,即通过高温杀死叶细胞使其停止发酵,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叶细胞停止工作后,便是下一道工序——揉捻,使茶叶外型美观,为炒干成条做铺垫,不美的茶叶怎能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呢?美丽的前提当然要保持身体的干燥,不然对于茶叶来讲,不仅不美观,还会加速变质。必不可少的干燥工序结束后,茶叶便能穿上美美的外包装奔向市场啦!越是高档的茶叶,对每一道工序的要求越高,做工越是精细。因此,一泡好茶,便犹如一块美玉,需精心雕琢,去粗存精,方能成其大器。

不过,光有好的茶叶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品茶,如何泡茶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泡茶对茶具颇为讲究,绿茶、黄茶生来娇嫩,要用玻璃杯或瓷杯冲泡,才能保留其原来的香气;乌龙茶等半发酵茶最好用紫砂壶泡制,才能使香味更加香醇;泡红茶、黑茶最好的工具,就是常见的盖碗了。而茶香的释放,更关键在于冲泡方式。以绿茶为例,泡茶时需将茶叶用温水滤过,使茶叶舒展开来,展现它妙曼的身姿,再次注入80度的温水,才能使茶因子得到充分释放,让茶苦后甘来的美浸润心灵。可见,品一壶好茶,除了要有好的茶叶,还需掌握好火候,更要有一份不急不燥、静等花开的耐心。品茶,品的就是一份淡定从容、淡泊明志的闲情逸致!

中华茶文化经久不衰,寓意隽永。品茶的苦后甘来,亦在品中华民族的苦后甘来。一杯香茗,千古余韵,这是传承,亦是责任。祖先留下来的,并不只有脚下的广袤土地,还是一杯茶的千古之思!

2020.02.11

指导老师:蔡泗明

指导老师点评:

一、这篇散文,文笔老到,富有诗意,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变迁历程,让人读完之后,对“茶”之道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二、“中华茶文化经久不衰,寓意隽永。”这不仅表现在品茶的过程中,更蕴含着中华民族苦后甘来的寓意。文章立意深远,如一壶老茶,缓缓生香,愈品愈有韵味!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吴宇洋,男,2005年出生,福建云霄人,现就读于云霄将军山学校九年级。爱好吉他,热爱阅读与写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梁会娟

(0)

相关推荐

  • 1分钟,一泡茶,带你看遍5千年茶史!原来茶最早出现于上古时代

    看这篇文章前请先准备好你手边的台湾茶及心爱的茶具,听听这片小小的东方树叶的历史.茶淡之无味的同时,故事也差不多看完了~ "茶"这个字,在唐代以前是没有的,当时写作"荼(t ...

  • 说茶与酒  张崇琛

    2021-08-30 04:23:54大公报.茶.酒是两种饮料,但同时又形成了两种文化,并分别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之久.因此,要深入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它们的起源.饮用 ...

  • 茶之为饮,幻化为道

    引言:茶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无酒精纯植物饮料之一(另外两个为咖啡.可可).是东亚饮品文化的代表.在中国和日本,饮茶.品茶讲究茶道,几乎遍及每一个家庭.它是沟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俗文化的一座桥梁. ...

  • 白茶分为散茶和饼茶,哪一个更让你喜欢?

    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白茶在市场上出售时有白茶和白茶饼两种,白茶也就散白茶,它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茶叶相似,但白茶饼却是一种固体存在,它是一种类似于饼状的固体茶叶,两者都能用来泡水喝,那白茶饼和散白茶哪个好 ...

  • 读书岛第31期活动内容摘要

    读书岛第31期活动内容摘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9年5月4日下午 大井巷30-4号杭州市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 分享嘉宾:瞿旭平 <点茶>执行主编.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 ...

  • 《红楼梦》里的十盏茶,道尽了人生!

    图文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版权归原作者 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曹公爱茶,一部千古<红楼梦>, 120回, ...

  • 译研动态 | 潘向黎著作《茶可道》首次译成俄语出版

    В России популярность китайского чая растет с каждым годом. Для многих россиян, такие сорта китайско ...

  • 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善良,袭人用一杯茶,道出两人的本性!

    <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部著作成就了很多红学专家,让他们赚足了名头,不过呢,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家也有自己喜欢的角色,比如林黛玉,这个8 ...

  • 疫情冲击下广州餐厅生意受影响;茶百道疑似使用过期原材料

    广州疫情的反扑,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让广州餐饮店再次陷入困境,不少餐厅客流量锐减.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餐讯>. △点击查看<每日餐讯>视频播报 疫情冲击广州餐饮 多家餐厅 ...

  • 【西南文学•散文】秦道廉/四川/那株盛开在严冬的马蹄莲

    西南文学·散文 --微刊总第1424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秦道廉,一位曾经的老三届知青 ...

  • 茶饮跨界联动,喜茶、茶百道、甜啦啦如何在实现1+1>2的效果?

    2021-06-02 15:54 来源:红餐网 随着跨界营销的兴起,各大茶饮品牌都在尝试与各行各业跨界合作,这种品牌间互相借势宣传的方式,不仅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感,成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而且可 ...

  • 径山,茶有道

    眼前的径山古道曲折蜿蜒,小径并不宽,但石板已磨得油亮,早春的苔藓点缀其中,更显古朴幽静.山上竹多,漫山遍野,挺拔葱郁,路一程,竹一程,其间点缀生发着嫩芽的茶园,午后的阳光透过浓密的竹叶,碎碎地,落在茶 ...

  • 存茶有道,你还在用这些错误的方式存茶么?

    清茗一杯沁心肺,挥书春茶诗千章.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绵细雨卸红妆,远山近绿采茶忙.斗笠蓝衫竹箩筐,素颜清媚歌悠扬." 这是一首描写采茶情景的诗词,现在已是三月末, ...

  • 买茶时为何老被坑?茶老板道出内幕,买茶叶有三大“坑”

    买茶时为何老被坑?茶老板道出内幕,买茶叶有三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