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世事有如心事

世事有如心事 

洪和胜||浙江

瑞岩寺是越来越出名了。近年来,慕名前去的游客和香客日益增多,这其中,有远至日本的佛教徒,也有来自我国天南地北的善男信女,而更多的则是省内和市内的游人。

据说,瑞岩寺有灵气,菩萨有求必应;瑞岩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寺周围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寺里的老僧说,专程到瑞岩寺去的人,主要是两种,一是烧香拜佛,二是纯粹旅游。

我虽凡夫俗子,却不信教。之所以在新年里邀三五知已前往,无非是想暂时脱却城市的喧嚣,到宝刹图个僻静清净而已。

瑞岩寺位于台州市一个叫瑞岩村的山岙里,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瑞岩寺与瑞岩村同名。今人已无法考证,究竟是寺因村而得名,还是村因寺而借光,只知道“瑞岩”两字为唐朝皇帝所赐。千余年来,瑞岩村几经变迁,物宝天华,风光依旧;瑞岩寺屡遭劫难,数次重修,至今香火依然不绝。

史书记载,唐朝时,瑞岩寺进入鼎盛时期,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方丈楼、厢房层层叠叠,庙宇森严,气势雄伟,田、山、地等寺产多达6000余亩,僧众上千名,规模居当时台州六县362座寺院第四位,成为浙东名寺。宋普济的《五灯会元》中说,至南宋,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佛门弟子,专程到瑞岩寺朝拜、参禅及法会的陆绎不续。

在斜风细雨中走进瑞岩寺,但见新修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寺前寺后都是如画的风景。主持和尚叫释明馨,虽年轻,却是个通今博古的僧人。他说,瑞岩寺高僧辈出,法派绵延,自成法系的僧侣众多,在我国佛教界有着很高地位。

瑞岩寺曾经有过的辉煌令我无限感慨。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斑斑驳驳的时间隧道中,折射出无数历史的沧桑。

释明馨好交朋友,极善谈。在他的居室里,窗外是冷风阵阵,松涛摇动,细雨蒙蒙,泉水叮咚,木鱼作响,梵音缭绕,室内是清茶泌香,温暖如春。他和我谈历史,谈佛教,也谈瑞岩寺的过去和将来。他说,探究瑞岩寺声名远扬的原因,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它曾经是佛教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

接着,释明馨师傅引经据典地说,1225年,日本高僧道元禅师来到瑞岩寺,拜曹洞宗高僧如净大师为师。回国后,创立了日本曹洞宗,之后,两国僧侣多有交往。日本皇太子寒岩义尹曾先后两次西渡入宋,怀着极为崇敬的心情,参拜瑞岩寺高僧。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曹洞宗僧人及学者更是不远万里,多次到瑞岩寺朝拜、考察。

瑞岩寺依山而居,两涧合抱,一年四季山峦叠幛,瑞气氤氲,晨钟暮鼓,尽现名刹古寺之气象。寺西的残垣断壁和天井中的碎石板均为清朝古迹,墙上青藤缠绕,青苔斑驳;碎石板是后人怕历史文物被整块盗走,故意敲碎铺于地面才得已保存。历经风雨浸蚀的断壁和任人贱踏的碎石,无不浸润着岁月的刻痕。寺后古柏参天,水杉环抱,清泉作响,鸟鸣啾啾,可称得上一方难得的好去处。

冬天的风刮得如一把锋利的刀,寒冷切骨。雨却下得细如丝线,柔如棉纱,抹一下湿润的脸,教人有一种肌肤滑腻、怡然有致的感觉。趁着游兴极浓,我移步沿山路而上,到得瑞岩寺北300多米高的梅峰山顶。极目远眺,山岚蒸腾,天色空蒙。几百米外,山道弯弯,库水清清,农舍掩映,炊烟缭绕,竹叶如波。

这里种着许多果树。隆冬时节,虽与开花结果的日子相去甚远,但在斜风细雨中,身边的桃树摇曳,李枝婀娜,梨枝沙沙,梅树起舞……此时此景,我像置身于世外桃源,竟忘了自己到底是在画中还是在梦中。

在慢慢地游览,慢慢地品味瑞岩寺的历史文化内涵中,我知道了瑞岩寺不仅是闻名中外的禅宗名刹,其周围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如惺惺石、滴滴泉、飞石岩瀑布、净土寺塔、七星照日、日月朝阳、上马石、方丈坑、百步峻、上官堂、塘头庵等。

瑞岩寺景区有望成为台州一张新的旅游名片。对此,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和开发瑞岩寺景区建设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不少在外经商的台州人到景区作过多次考察,表示了强烈的投资意向。省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主持制定了建设规划。

释明馨十分热情好客。在我游览了寺庙各处后,定要我在寺中用斋。素菜七八个,白饭一大碗,净手、落座,吃得喷香。释明馨笑了,说:“看来,你有佛缘。”

“师傅,这话怎讲?”我不解。

他笑而不答。食后,他说,你回去细细琢磨吧。我生性愚鲁,作别时仍在思忖再三,还是不知其意。

回首挥手间,见释明馨还站在那里不停地向我招手,身后是斜风细雨中的瑞岩寺。

世事有如心事。心有多高,天有多高;心如明镜,天净如洗。猛然若有所悟,再回首,斜风渐停,细雨初歇,瑞岩寺正在一点一点地远去。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洪和胜,早年摆过地摊,做过流浪汉,教过书,也当过农民和白衣天使,但从事时间最久的,是新闻工作,系当地有名的首席记者,迄今,有800多万字作品发表。为了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前些年跳出体制,开始了打工仔生涯。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也谈石室岩的风水传说

    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哪里最热闹?当数石室岩也. 那一天是民间传说中玉皇天帝的诞辰日.为了点上第一炷香拜天公,各地信男善女当晚会潮水般涌向石室岩,场面十分壮观. 石室岩寺是道教场所,也是个佛教寺.清光绪二 ...

  • 人间佛教——浙江宁波北仑瑞岩寺

    人间佛教——浙江宁波北仑瑞岩寺

  • 旅游栖岩寺

    旅游栖岩寺

  • 文峰千年古刹----曹岩寺

        一次偶然从朋友圈看到曹岩寺的照片,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猛然想起曾在林慕理.林岚父女编著的<百年前的平和>里看过极其相似的一张老照片.赶忙翻看书进行比对,越看越像,但没有到过实地 ...

  • 水库、古刹、古树林,瑞岩寺森林公园,湖光山色

    千年古刹瑞岩寺,始建于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3年,宋代时,与天童.阿育王齐名,同列为浙东名刹,历代屡经毁而又建.1964年,瑞岩寺被拆,被改,或被毁,2004年,复建瑞岩寺. 瑞岩寺森林公园,有久 ...

  • 云岩闲草|简约质朴,云岩二塔别有风

    塔,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凡有寺院处几乎都有佛塔高耸,塔基镇地,塔刹凌空,彰显着肃穆,昭示着神圣.佛塔样式繁多,用途多是奉佛,或是收藏佛骨.佛像.佛经等.白云岩古寺,算起来也有千年历史,也曾有高僧卓 ...

  • 随笔||世事三篇

    世事三篇 天 意 自古以来,人们总感觉,冥冥中总有一种神秘的东西在左右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心生敬畏,让人顶礼膜拜,这就是天意. 天意,也就是上天的意旨.干一件事,若成功了,就说三生有幸:若失败了,就说命 ...

  • 【山佳原创】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记张兆和女士

    沈从文说过,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就是张家四姐妹中的兆和,后来成为沈从文的妻子. 一 自由成长 大姐元和是家中的第 ...

  • 【三秦文学】李自立:【世事洞明,目察秋毫者,智者也】(随笔)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世事洞明,目察秋毫者,智者也 文/李自立 <红楼梦>里有副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中学时代课文里曾经学习过.翻书时突然又碰到这 ...

  • 青枫红叶丨藏一份心事于深冬(随笔)

    这是一份藏在深冬的心事,夜是最好的聆听者.剥离的疼痛,不需任何的怜悯与叹息.我用双手轻轻地扒拉着满地的落叶,就这样一层层地机械运动.露出的绒土夹杂着生涩与虫卵的空壳,我将用怎样的温度才能把它滋润,我将 ...

  • 认知世事(六百七十八)

    我们把人生的目标比喻是盖房子,砖.水泥等材料就如同财富.权势.地位等. 大部分人在这过程中忽略目标是盖房子,等穷其一生终于收集到大量的材料后, 却发现自己也已年老力衰,没有力气再去盖这幢房子了,所以耗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

  • 刘振华随笔:关于做生意【小说】(第2679篇)

    作者:刘振华 群会员:领D打电话给我 说他朋友需要我们这儿的土特产, 让我帮忙去买一下, 然后给我钱, 这个钱我要不要收啊? 刘振华:这个其实叫索贿. 按我的意思是不要收. 他主动向你要, 说明他信任 ...

  •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一) 沿着时光的小径,看绿意在陌上草长莺飞,隐在时光深处的暗香也在悄悄苏醒,那首风吹雨落的诗句,就像这慢慢走来的春天,潮湿的心又一次为你浪漫,徐徐的涟漪是我为你洇开的 ...

  • 认知世事(六百七十九)

    有两种东西让人迷失:一是谎言,二是欲望: 有两种东西让人沉醉:一是酒精,二是名声: 有两种东西把人束缚:一是物质,二是爱情: 有两种东西让人觉醒:一是真理,二是苦痛: 有两种东西把人埋葬:一是坟墓,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