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诸葛亮拒绝的“子午谷奇谋”,换做刘备的话,他会接受吗?
三国时期,对于魏延曾放的大招——子午谷奇谋,后世一直争议不休,有人说它是魏延一时脑热,毫不负责的胡诌;有人将其推崇为改变历史的一个奇策。
当年,魏延提出这个奇谋之后,作为蜀国实际上的扛把子——诸葛亮,他对这个计策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那么诸葛亮为啥不用此计,其实诸葛亮数出祁山,之所以无所建功,是因为他又是将又是相,身为先主临终托孤大臣,实际上蜀国的实际执政,与其说他指挥蜀国军队作战,不如说他身上背着蜀国这个弱小的国家在搏国运。
何以能不小心翼翼,何以能不谨小慎微,时刻战战兢兢,时刻如履薄冰,左算计,右复核,以策万全。
蜀汉总共不到百万人口,如何能大输得起;他如何敢飘逸,如何敢如魏延一般,思路跳脱,羚羊挂角,敢于出子午谷奇谋那样的计策,老丞相,他输不起。
咱们再看看当时蜀汉名义老大刘禅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诸葛老丞相在身边,他更不自由,诸葛老丞相不在身边反而好点。
他要北伐,去吧,要弄什么子午谷奇谋,那岂不是诸葛相父以身犯险,那不能批准。
魏延去,我觉得也没问题,看看相父的意见吧。
此类的议论太多,我们换个角度去对比一下,换做刘备,敢不敢用魏延去搞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呢?
敢。
要知道,刘备可是敢于去偷去搞事的那种草头军阀。
之所以三分天下有其一,都是他自己敢于去折腾,遥想刘玄德跟吕布争徐州失败之后,跑到曹操面前装孙子,不久就忽悠曹操让他带兵打袁术,却调转枪头干死了车胄,再占徐州,狠狠阴了曹操一把。
当时在新野,他只有数千兵马,敢怂恿刘表乘着曹操打乌丸时偷袭许昌。
赤壁战后,刘备刚得了荆南四郡,此时仍然不安分,又来了一次悬军千里之外的军事冒险,所带兵力根本不多,他无非就牢记当年诸葛孔明所提隆中对中认为需要跨有荆益,他就敢去搞,敢听庞统的大胆谋划,脱离大后方,打着帮忙攻击张鲁的旗号去忽悠刘璋。
根据《资治通鉴 卷六十六》记载
益州从事广汉郑度闻刘备举兵,谓刘璋曰:"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军无辎重,野谷是资。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此必禽耳。"
可是,就是这一次军事冒险,刘备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策中的巨大收益,也就是跨有荆益,成了大地主,为他随后称汉中王乃至称帝奠定了基础。
说到底诸葛亮是个书生,他是个外聘CEO,而刘备是实实在在的创业者,成功的大创业家。
以小博大,创造机遇做大做强正是刘备的创业基因。
魏延无非就要五千精兵,五千老弱负粮草,万一损失了,也就一万人,没啥,风险再大的刘哥都玩过,就算赔光了,大不了带上关张来个再次创业;反正光腚跑路然后再次白手起家,说穿了刘备自己东山再起也都不是第一次。
去蹲墙根偷着摸一把鸡,万一成了,可是能得到关中和长安呢,很值得去搞一搞的;文长,你刘哥一直觉得你不错,有想法,大胆去干,哥给你做后盾!
诸葛亮呢,此时早就失去了那种创业时候的激情,这时刻他什么身份,蜀汉丞相,蜀国实际执政者,早已经习惯正确。
然后他没有足够的军事经验,第一次北伐其实结果是失败的,为此老丞相随后引以为戒,更加小心,最关键的是,曹魏此时君臣一心,没有破绽。
而且,诸葛亮何等聪明,看得透亮,知道此时蜀国跟曹魏的实力根本不能比,我们且看地图,蜀国即使偷袭得到长安,蜀道难,秦岭横亘,陇西要道无论运兵还是运粮都是非常大的难题。
一旦曹魏缓过气来,全力压上来,怎么办;从曹魏的政治中心邺城和许都出兵潼关,都是一路平坦;决战开始,摇摆的边郡绝对不可靠,一旦血拼,蜀军将完全靠自己,将非常被动。
我们拿诸葛诞起兵寿春城,以东吴为后盾来看,魏延偷袭长安以后会是啥样的情况;
寿春之战,吴国派遣将军全怿、全端等人领兵三万人入驻寿春城,朱异率领三万人进驻安丰,仅仅吴国就派了六万军马来帮忙,而且寿春跟吴国的疆界很近,可以说是以吴国为后盾,无论运输粮食还是派遣援军都非常方便。
但是魏国发了狂,摆出拼命的架势,司马昭发兵二十六万,把寿春城包围得水泄不通,最终诸葛诞因为缺粮而失败,寿春之战歼灭诸葛诞部署及增援吴军近20万人。
我们可以料想下,长安即算偷袭而得,魏国肯定也会拼命来夺回,届时一旦打成旷日持久的围城战&消耗战,蜀国一方面没有那么多粮食,即算有,需要通过祁山运粮,那时候只能罗贯中大作家来个穿越,天神下凡,把不消耗石油或任何能源的木牛流马空降借给老丞相才行。
再说,粮食解决了,蜀国的兵力也撑不住,魏军一旦像打寿春一样全力压上,届时蜀国就算把全部十万兵力全部投入,也没有多少赢面,而且主力决战于敌境,一旦打输,就是一败涂地。
鉴于诸葛诞最终掉了脑袋,诸葛丞相必须掂量会不会就此亡了蜀国。
风险那么大,确实需要多合计;魏延就不一样,他不喜欢去核算那么多,既然当的是将军,满门心思就是在打仗。
那么打仗,就要有计略,敢冒险;打输了,征兵再打就行;大不了就换老板,没啥大不了的,投降了肯定还是让我带兵,照样是将军;魏延,他玩得起。
既然说刘备极有可能同意子午谷奇谋,那么刘备有没有子午谷奇谋的实施时间呢;应该说基本没有,即使有,也非常短暂。
曹刘汉中争夺战失败后,曹操一度派重兵防守长安,以防止刘备率领西蜀大军以汉中为跳板攻入关中,毕竟这可是危及中原的重大危机。
此时防守在陇西关中一线的将领也都非常能打,曹真曹洪等皆在此处。
张飞曾经想做点文章,结果损兵折将(副将吴兰),还连带了马超一块吃了个瘪;长安放松防守是在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才慢慢出现的。
曹魏的重要谋士刘晔曾经跟魏主曹丕表示了一下对于蜀汉的不屑。
三国志记载: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
大意就是,蜀国撮尔小国,只有关羽一个能打的,现在他被弄死,蜀国以后就没啥像样的将领了,因此不用担心。
关羽的死当然只是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其实还有就是吴蜀联盟的破裂,不只是破裂,而且直接变成苦大仇深,两者间极有可能先干一架,不会再联手来算计曹魏,这意味着蜀国单独攻击曹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再也拱不起啥乱子来了;在这种观念的灌输下,魏国西陲的防线自然会放松很多。
接下来,刘备发倾国之兵进攻东吴,随后在夷陵猇亭之战中惨败,连败两场之后的蜀国,基本丧失了战斗力;魏国就更加不上眼了。
镇守长安的人慢慢边缘化,无所谓,到了诸葛丞相北伐之时居然换成了酒囊饭袋的驸马爷夏侯楙,当然这是后话。
夷陵猇亭战后,其实是偷袭的最佳时机,但是蜀国无力,同时刘备自己他,过不了两年就自己挂了。这个重要的时机也就顺着留给了诸葛亮,顺便说一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完全是出其不意的,此时恰好是使子午谷奇谋的最佳时间,是有可能出奇效的。
在诸葛孔明首次北伐失败后,这种突然袭击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突然性。
魏延再次提出的时候,诸葛亮心说:马谡违我节度,不依水扎寨,结果丢了街亭,后面人也被我斩了,韩信,要是在我的部下敢这样玩火,弄什么背水之战,先拿下去打五十大板,再浸泡冷水清醒一下。马谡一次不按套路出牌就损失诺大,居然还再说啥子午谷奇谋,纯属乱忽悠!
兵不厌诈,做事情有条理,按部就班的诸葛亮不愿意用子午谷奇谋,然后敢打敢偷,敢想敢干的昭烈皇帝却一直没有这样的契机,非常可惜。
当然,刘备同志一贯是败多胜少,但是却喜欢进攻再进攻,赤壁之战后他手牌虽然也不多,质量却一直不错,譬如谋臣有卧龙凤雏&法正,武有五虎将,人才济济,这也是他胆气足的原因。
另外他性格冲动,手牌不好的时候还是敢出击,夷陵之战时文武皆乏人也出去浪,结果便是惨败于陆逊,差点亡国。
综上所述,虽然史书上常见先主败绩,刘备确实不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是他与诸葛亮不同,他敢于进攻,性子急,路子野,很有可能会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