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出土古玉解读红山文化玉器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
中国发现玉器最早的地方是兴隆洼遗址
距今约8000年
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也有很多“玉玦”
年代搞不定就去做下碳十四吧
碳十四测年设备
玉环上的沙绳切割痕迹
“砂绳切割技术”,最典型的特征是在玉器的切割表面会留下弯曲条形的痕迹。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最早的“砂绳切割技术”
显微镜下的玉器钻孔痕迹
此时,测年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确定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遗存的时代居然距今约9200-8600年。
参考之前说到的兴隆洼遗址是距今约8000年,而小南山遗址是距今约9200-8600年,这样一来,中国使用玉器的传统被大大提前了近1000年。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历史上,小南山遗址的玉器与玉器制造技术,在中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玉文化”。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玦
第一期文化的遗物以打制石器与烧成温度较低的陶片为主。可以看出,此时先民的生活状态还较为落后,可能还处于旧石器-新石器交替的时期。年代大约距今17000-13000年。
小南山遗址第一期出土的石器
第二期文化便是出土玉器的文化了。这一期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有两片墓葬区,墓葬是竖穴土坑墓,墓内有人骨,保存状况不佳,随葬有玉、石、陶器。有特点的是,在墓葬上方还有封土积石,最大的重400斤。可想而知当时建造墓穴的工程之浩大,人力之耗费。专家推测,此时可能已经产生了具有组织能力的社会结构了,年代距今约9200-8600年。
第二期墓葬上的封土积石
果然冰冻三尺非一日寒
红山玉器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目前我们对古玉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
在中国的商、周古墓中,常见有红山玉器的出土,由此可见,红山玉器最少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流失。1895年至1909年,日本人鸟居龙藏先后三次到中国东北进行“考查”,亦是满载而归。1910年和1911年鸟居龙藏将他三次到中国东北考查的结果写进了《南满洲调查报告》和《蒙古旅行》等书中发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鸟居成为研究红山文化的第一人,他写的书,也被称作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基础。
牛河梁俯瞰
牛河梁俯瞰
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云师。
有媒体说,此乃“黄帝真身”,媒体也“造谣”。
箍形器
箍形器
齿形器——残缺的大嘴兽面玉佩
蚕形器
玉梳柄
勾云形器。
镯
兽面形佩,也是大嘴。
勒子
玉龟
玉龟,用途不明,可能是佩饰
巨口兽面形佩,礼器。根据本博的研究,这是风神的形象,特写。
双联璧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第11号墓玉方璧出土状况
镯子,6000多年前,曾向大汶口文化地区传播。
玉臂饰
墓地航拍
祈祷玉人,红山巫师的形象,凌家滩文化有类似的,
红山原始宗教的传播。
勾云形佩,礼器。
云神的形象。屈原九歌有神名“云中君”。
北宋的两位皇帝曾被囚于“云渊”。
玉发箍。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均有此物。
勾云形佩,礼器,云神代表物。
鳖或者龟,握玉,或者是死者生前的法器。《山海经》曾记述北方有一“雨师妾”国,其人黑面人身,两手各操一龟。此外还记载北方有一玄股国,腿是黑的。本博以为,五、六千年前,中国东北生活有一皮肤较黑的部落,当然不会像埃塞俄比亚人那么黑,但至少像印度人或者印地安人那样,是深棕色的。要不然,我们的祖先凭什么说“北方色黑”?雨师妾,或云是风伯或者河伯之妻,雨神也,或云是雨神的妻子、女弟子。红山文化五千年前突然消失,竟没有留下痕迹,龙山文化没有继承他,夏文化也没有继承他,只有商王朝和后来的周王朝,继承了变形的蟠龙。红山玉龙本是猪形,夏人的祖先是鱼龙或蛇龙,总之,中国的文化是多元的,龙也是多源的,这是民族和文化熔合的结果。
猪龙形佩,礼器。早有学者指出,这就是传说中的“后土句龙”,大地之神。炎帝的后代,共工的儿子曾任后土一职,地神。大禹也曾任后土一职,也是地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土克水之故也。
玉锥。可能是医疗工具,传到大汶口时,演变为四楞锥,传到良渚,成为驱鬼之法器。
玉梳柄,一端安装梳子。
玉梳柄
勾云形佩,礼器,云神。
方形玉璧
玉凤。凤什么样天才知道。这也是礼器,不过这是风神的原型,可能只有最高级的巫师才会有,此人应该就是“风伯”。传说黄帝、蚩尤大战,黄帝下天女(即玄女)和应龙(飞龙)助战,而蚩尤则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很有可能,双方在北方都有盟友,不管谁胜,北方不会亡。但是,红山人最终还是消失了,玄女、应龙留在黄帝阵营,没有北归。据西方人类学家的研究,美洲印地安人来自东北亚,很早以前穿过白令海峡。他们也善于治玉,并且,皮肤是深色的。另外据《路史》说,在中国东北也有帝颛顼之墟。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十四号墓,看他的佩玉,应是云师。
牛河梁第三地点积石冢
牛河梁第二地点第21号墓,又一名云师。
牛河梁第二地点第21号墓
牛河梁第二地点第21号墓,共出土玉器20件。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第9号墓出土勾云形玉佩与石钺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第27号墓,头枕巨口兽形佩,风神?
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四号中心大墓,风伯。
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四号中心大墓,风伯。
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四号中心大墓,风伯特写。
牛河梁二地点二号冢
牛河梁二地点一号冢七号墓
牛河梁二地点一号冢七号墓
牛河梁二地点一号冢十四号墓,云师。
牛河梁二号地点三号祭坛
女神庙俯瞰。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土伯,后土。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土伯,后土。
玉鸟
玉箍形器
玉勾云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赤峰市内征集,赤峰市博物馆藏。
玉勾云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勾云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赤峰市巴林右旗苏达勒出土,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玉玦形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采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玦形龙正视图。
玉玦形龙侧视图。
石雕人像,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出土,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玉凤,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人背面图。
玉玦形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采集,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玦形龙正视图。
玉勾云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勾云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斜口筒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斜口筒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玦形龙,新时期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龙凤佩,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C形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1956年于北京购买,鲁迅美术学院藏。
玉C形龙图2。
玉C形龙图3。
玉玦形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半拉山墓地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璧,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半拉山墓地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串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邹城市野店遗址22号墓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
玉兽面牌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双兽(鸮)首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料与玉管钻废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半拉山墓地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管钻芯,
左1-2: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朝阳市半拉山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3-4: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凌源市田家沟墓地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瓦沟纹臂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兽面丫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阜新市福兴地征集,阜新市博物馆藏。
玉璧,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璧,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璧,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勾云形器,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勾云形器残件,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双连璧,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双连璧,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璧,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璧,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璧,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蚕,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征集,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玉瓦沟纹臂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台北“中央研究院”收藏的一件刻字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