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腾讯离我们越来越远?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6月28日。
腾讯朋友,前身朋友网/QQ校友,在App内发布通知,因业务发展策略调整,将于2021年6月30日关闭服务器,正式停止运营。
@极客公园
与此同时。
腾讯2005年上线的“QQ宠物”,作为“全球最大的虚拟网络宠物社区”已经于2018年7月停运。
腾讯2005年上线的“拍拍”,作为腾讯对标淘宝的电商战略产品2014年被打包转送给了京东。
腾讯2006年上线的“腾讯搜搜”,曾一度成为国内三大搜索引擎之一2013年被换成搜狗入股。
腾讯2007年上线的“QQ拼音输入法”,2013年也被打包和腾讯搜搜一起“兑换”成了搜狗股份。
腾讯2009年推出的“WebQQ”,2013年切换为SmartQQ服务之后2019年1月正式停止服务。
腾讯2010年上线的“腾讯微博”,在经历13年部分员工转岗、18年恢复更新,20年9月停运。
腾讯2013年上线的“腾讯微视”,2017年4月一度被“雪藏”后,为了“狙击”抖音又被“重启”。
腾讯2014年上线的“QQ兴趣部落”,作为QQ社交边界的拓展也已于2021年2月正式停运。
腾讯2019年脱胎于好物圈对标小红书的“微信圈子”,已于6月关闭互动,将于12月停运。

腾讯的“养蛊游戏”?

作为国内社交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从QQ制霸电脑到微信占领手机。
腾讯在某种程度上:
可谓是牢牢把控住了互联网时代流量红利的“脉动”。
百度太过依赖“竞价排名”。
阿里缺失社交网络“基因”。
以至于:
腾讯在社交领域一家独大。
甚至有精力和野心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为企鹅帝国“添砖加瓦”。
不过这其中却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
就像@吴晓波 在《腾讯传》中总结“腾讯的七种武器”,其中最重要的三种“内部赛马机制”“试错迭代策略”“生态养成模式”,换一种说辞——腾讯在用自己的流量、财力和人力进行“养蛊”。
在某种意义上:
QQ和微信就相当于腾讯养出来两只最大的“蛊王”。
毕竟。
一开始腾讯只是做网络寻呼系统的。
马化腾也差点60万就卖了QQ。
从QQ游戏大厅“照搬”联众开始,到《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确定了腾讯游戏界的地位、乃至于代理游戏《英雄联盟》到腾讯天美发行的《王者荣耀》。
腾讯真的不是一家“原创力”爆棚的公司。
什么东西都想做。
什么领域都想插一脚。
这也是很多腾讯系产品“方知方死”的缘故。
但不可否认:
腾讯就是在这种残酷的“生存模式”下变得“嗜血”“好斗”、充满“活力”的。
不过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副作用”。
就比如即将关停的腾讯朋友。
有些人很可能压根就没听过这种东西,直到它宣布即将关停。
腾讯朋友的前身是朋友网,原名QQ校友,单从腾讯一贯的取名风格不难看出这款于2008年开始公测、2009年正式发布的产品是对标“人人网”的。
2011年。
1月6日。
QQ校友正式更名为腾讯朋友。
7月5日。
腾讯朋友更名为朋友网。
2012年。
朋友网第二季度月活跃用户数曾一度高达2.48亿。
彼时。
QQ空间的用户数是5.98亿,人人网的也才4000多万。
但朋友网虽然在外界没有对手。
但在内部。
基于熟人社交的微信来了。
2017年8月6日。
朋友网宣布因业务调整,停止服务和运营。
2019年底。
朋友网以腾讯朋友App之名回归,主打“半熟人社交”。
但在2021年。
朋友网还是不可避免被“友军”逼死。
当然。
除了内部的倾轧。
腾讯的“养蛊游戏”也不是旗开得胜的。
就好比抖音、快手火起来之后,先一步扎根短视频领域的微视不仅没有防住,陆陆续续上线的20多款短视频产品也是“一触即溃”。
换句话说:
痴迷于“养蛊游戏”的腾讯对自家的项目根本就没有“感情”,有的只是白纸黑字的数据和漂亮华丽的市场报表。

互联网“头号公敌”?

这些年。
依托于QQ和微信的庞大流量。
再加上端游和手游的“垄断地位”带来的充足现金流。
区别于阿里“买来既死”。
腾讯的“大流量共荣圈”确实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
但与此同时。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之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摇旗呐喊”的腾讯也正在遭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批判”。
社交这件事我们无话可说。
毕竟。
自媒体这种“生物”都是在公众号出现之后壮大的。
游戏这件事。
虽然近年来“电竞赛事”“电竞专业”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游戏的“可塑性”。
但这终究无法抵消游戏上瘾带来的社会问题。
腾讯2020年营收4820.64亿元,净利润1598.47亿元,纳税仅200多亿。
占总营收32.4%的游戏业务,手机游戏和PC客户端游戏分别为腾讯贡献营收1466亿元和446亿元,前者持续增长,后者有所下滑。
当年第四季度国内游戏流水中,16岁以下未成年用户占比3.2%。
单单一个《王者荣耀》一个月可以赚到30个亿。
一个赵云的皮肤一天就可以收入1.5亿。
堪称超级印钞机。
除开“一家独大”的社交、“毒害未成年人”的游戏。
腾讯对于“网文”“音乐”“直播”“综艺”和“影视”等领域的“渗透”也让人浑身不自在。
2010年。
一篇题为《“狗日的”腾讯》的封面头条文章详细叙述了联众、奇虎360等与腾讯之间的恩怨情仇。
腾讯从此被视为“互联网公敌”。
2018年。
一篇题为《腾讯没有梦想》的公众号文章称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甚至引来了马化腾本人回应。
2021年4月。
优爱腾等73家影视单位发布联合声明之后,又联合杨幂、肖战等500名艺人再次发声“声讨”短视频。
5月20日。
腾讯冒用医保局发推广短信被宜昌医疗保障局约谈。
5月25日。
腾讯居然还要进军“知识产权”服务?
这不。
新未保法刚刚推出。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把《王者荣耀》告上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这场诉讼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战果”。
但在“全面三胎”的大政策下。
想必会让游戏行业“收敛”许多。
6月2日。
“企鹅爸爸”一度上了纽约时报。
6月3日。
腾讯副总裁、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 ,更是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表示:
“我们想象一个场景,把周围这些人的手机拿掉,会是什么样?
这种非常反智、低俗的娱乐消费品,把一代人的审美品位迅速拉下去了…….
个性化分发真的太厉害了。你喜欢猪食,你看到的全是猪食,没有别的。”

马化腾的“月亮”和“六便士”?

1998年。
腾讯创立。
2003年。
腾讯第一次发布公司使命与愿景“用户依赖的朋友、快乐活力的大学、领先的市场地位、值得尊重的合作伙伴、稳定和合理的利润”与“创一流的互联网企业”。
2005年。
腾讯发布第二个版本使命与愿景,即“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与“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2018年。
腾讯研究院正式启动“科技向善”项目。
2019年。
腾讯成立21周年。
马化腾向4万多员工发出全员邮件,正式公布腾讯全新的使命与愿景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并将公司价值观更新为“正直、进取、协作、创造”。
腾讯的使命愿景转型的确很成功。
但腾讯内部也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5月4日。
当大家都在忙着致敬青年的时候。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 的一句话就站在了青年的“对立面”,这马屁一不小心拍到了老虎的屁股上。
5月17日。
腾讯新闻上又出现了迷惑发言:
《为国捐躯可以,为资本家不行,年轻人的思想或走入误区》
一不小心。
就把自己带入了“资本家”的角色。
5月21日。
打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被进一步“拉伸”。
另外。
在腾讯亮丽的“外宣”福利制度之下。
内部的基层员工也一样有被“平均”的烦恼。
至于集团高层。
腾讯总裁@刘炽平 6月初刚刚减持了30万股,套现近2亿港元。
回到腾讯本身。
虽然上半年发生的几件大事,天价片酬、扎堆注销工作室、选秀倒奶、反垄断……
看起来都和腾讯没什么关系。
但仔细想来。
腾讯也并非“白莲花”一朵。
尤其是娱乐综艺领域腾讯已经有了足够大的“话语权”。
但就算这样。
就算腾讯把“科技向善”挂在嘴边。
面对“蝇头小利”。
和支付宝一比。
微信的吃相难看多了。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不知不觉。
陪我们这几代人成长的腾讯早已成为了“庞然大物”,甚至深深的“嵌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的确。
腾讯没有绑架用户一定要用它。
但被它绑定的社交工作关系一度让我们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这种方式虽然“合法”的规避了反垄断。
但“躺着赚钱”多了。
腾讯真的不担心自己站不起来吗?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