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DC怒怼比利时银行:你们不支持钻石公司

一个半月以前,比利时的几家银行在政府的撮合下,出台了一系列的综合政策来减轻企业的还贷压力,并且还提供了500亿欧元的过渡性贷款。但是5月初的时候,AWDC(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代表1600家钻石公司突然发文,指责比利时的银行“支持不足”。这是AWDC发言人 Margaux Donckier 的言论,意思差不多就是:(比利时的)银行的做法跟政府说的不一致,他们在逃避责任。(截图如下)

随后MBS、RAPAPORT等媒体都报道了这个现象,表示有很多比利时的钻石公司认为“只要是钻石行业的诉求,银行都会优先排除”。

这就比较尴尬了,为啥银行这么排斥钻石公司呢?

之前的公众号文章里我们分析过,钻石行业,尤其是上游和中游,都是很依赖贷款来周转的。从历史上看,钻石行业作为比利时的支柱产业,以前一直都受到银行的特殊关照,在批贷款方面还是很给力的。不过从2013年左右开始,银行对钻石行业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很快。到了2014年,KBC(比利时联合银行)甚至关闭了自己的“钻石银行”业务。随后的六年里,比利时钻石界一直与各方“势力”申诉和谈判,始终没有什么结果。

其实别的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渣打银行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开放了钻石贷款业务,给广大的钻石公司提供了便利。但是2013年钻石贷款业务出现了重大的违约现象:印度一家叫Winsome的公司欠了十亿美金就是不还,因为有七亿被分别转移到13家注册在阿联酋的公司了。这种诡异的现象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导致了Kishore Lall(银行方面该业务负责人)的团队直接被解散。

然后毛坯钻的价格就稳不住了,上游的手段都使出来了,中游开始拼了命的吸货,整个行业开始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

2018年Nirav Modi(下图)诈骗案曝光,20亿美元就眼睁睁地从印度旁遮普银行被卷走,然后印度猛然缩紧了贷款政策。这个骗子在2019年被国际刑警逮住了,最近几天在求假释什么的,闹得银行人心惶惶。

本来去年钻石行业的库存减得七七八八,年底销售形势也很好,大家挺高兴。但是中游刚进完货,疫情来了,半个地球都锁住了。还记得昨天说的“牛鞭效应”吧?上游和中游立马就懵了。

到了四月份,比利时成品钻出口额直线下降84%,是Rapaport自2002年以来记录的最低额,才1.32亿美元。最惨的是发到意大利的货,为零;第二惨的是发美国的货,降了97%;所幸发中国香港的有点儿回升了,同比降幅44%(8100万美元),至少比二月份强太多。

紧跟着就出现了本文开头说的那一幕。

所以可以看出来,最近这六七年以来,整个信贷环境对钻石行业很不利。好多人想不通,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在2015年之前,Ehud Laniado(上图)就已经提出了这个事情,我在公众号过去的文章里也写过相关的评论。

银行对钻石公司进行估值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两个严重的问题:

  1. 钻石的估值;

  2. 贸易的监控。

其中第二条还可以,通过跟踪票据、海关数据之类的怎么都能掌握个八九不离十。但要做到第一条就真的很难很难了。当时渣打的钻石贷款业务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估值。跟黄金和白银不同,钻石的估值并不具有绝对的“标准性”。也就是说,即使一家公司说“我们有100颗1克拉D色VVS1钻石”,银行的风控部门依然不知道这些钻石值多少钱。为啥呢?因为还有很多的变量来影响钻石的价值。

这就很麻烦了。如果风控不能进行准确的估值,那么放贷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水份。这也是为什么三哥的银行(那时候)很垃圾的原因之一。说白了就是公司和银行放贷人员之间会有一种潜在的约定,操作人员收点儿money到处打点打点,这事儿就过了。那会儿的对话就是——

公司:我要一个亿

银行:别逗,你那点儿货值多少我都不知道。

公司:没事儿,我要的不多。

银行:那行,给点儿好处,我看着办。

公司:红包拿走不谢,办吧。

所以Nirav Modi才能得逞,诈骗案曝光之后揪出了一长串人。

Ehud当时在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是很痛苦的。因为谁都知道,这么搞下去对钻石行业肯定没好处。Ehud一直致力于给钻石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估值模型,叫Mercury。现在Ehud都已经去世一年多了(Ehud于2019年3月2日逝世),Mercury公司还在。各位小伙伴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一下。不过Mercury的影响力真的有限(虽然我很喜欢他们的理念),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很多。

总之现在比利时的银行和钻石行业真的有种水火不容的感觉。不仅是比利时,世界上那几个重要的钻石交易中心,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钻石行业的“老牌债主” 荷兰ABN AMRO银行,今年第一季度就亏了3.95亿欧元,这是他们自2013年以来第一次季度亏损哦。ROE跌到了 -8.7%,成本/收入比为67.6%……新上任的CEO Robert Swaak估计怒了。

业内已经有人开始呼吁:你们这几大机构能不能搞一套统一的估值标准呢?哪怕把数值近似的钻石都归在同一类里?这样对大家都好呀。

我只能说,这太难了。某些行业里,谁能统一利益,ta就能统一标准。然而,放眼天下,谁能做得到呢?

熬着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