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

气贴脊背训练,以身法带动内动,意识之引导外动。

太极拳身法即:

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共十三条。

初学者可以先练前八法:涵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顶、吊裆、气沉丹田、护肫等等。身法即常讲的所谓“内形”。

“内形”要与“外形”拳架统一,要求做到将精、气、神寓于拳架之中,还要做到有知觉,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意境。

身法就是对各个动作的组织活动的总称,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也是组织的一种方法。

各种身法各有一定的用处,目的是节节贯穿,不顶不丢。

节节贯串,为的是能通达全身,使全身通气,也是为了劲整。

涵胸要点是左右“两胸”的涵胸。

“两胸”是指在锁骨以下二、三寸处部位,亦即肋骨微含包围“两胸”往下沉。

从锁骨到“心”不可弯曲,均勿“含心”。

“拔背”是大椎要拔高(大椎拔高与肌肉松而下沉,自身必然产生一种高大的感觉,这是自己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的一种判断办法),两者同时进行,即一个动另一个要相应动,先空后松,用松肩垂肘来帮助涵胸。

“拔背”要互不破坏,与此同时,“后肋”及“扇骨”往下插,以外动引导内气的运动,达到外形运动与内气运行的统一,这叫做“气贴背”。人的背后的“机关”(或称生理组织)很多,不可忽视。

松肩垂肘要求两处关节松脱开来,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后才能将内气布于“两膊”,开于手指。因为放松才能贯气,气贯于手指,一定走“膊”的里半边(丹田内气上提,沿双臂内侧运行到手指),这样是为了有劲、有敏感性。

还有“腰”(“腰”指人身上的两肾区域。)和“尾骨”随时要居中,居中是居八个头的中间(一旦站立,即意识到身前身后各有一尺的放长,当然,左右也是如此,自己置身是在十字中心,同样再加上一个十字交叉在一起,自身则在八个头的中心,这是八面支撑的起源)。

无论手如何分合,“腰”“尾”总是居于势法的中央,其次是居他我双方四只手的中央,也就是“腰”和“尾”要紧跟手法步法,不可落后靠边缘,因为四肢的后盾是“腰”“尾”,如若“腰”“尾”没有竖好(这里指尾骨下插的意思),节节贯串不能到手。手用不上是因为失去了支撑(这里指失去了八面支撑的意思)。

因此不单要求手活步活,还要求“腰”“尾”更加活,从而达到上下相随一致性的目的,达到发劲如放箭的地步。

再说“形于手指”,首先要将掌根坐好,不能手掌“倒伏”(这里指手腕软下来后,导致没有立掌),必须将掌根之意超过掌前,这样形和意在一根线贯串,推手可以得劲。不然便是好像折断了自己的“矛头”那样(这里指内气没有灌于手指,导致手腕软而无力),没有用处。

如何理解“气贴背”?

任何动作,包括蓄而后发,背上都不能丝毫使劲。

如使劲背部僵硬了气便下不去,气下不去,劲便沉不下,所以做任何动作,特别是发劲一刹那,务必背肌要放松。

用意将“两背”下插“两肋”下达“腰”,背呈鼓面(有含胸相衬)而不是穹背,没有背包袱弊病,使劲能下沉集中,这是劲整的第一条件。

(武派太极拳讲求气敛脊骨,因此,背部不能丝毫用劲,要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将内气沿背部下沉,即劲的下沉,即此道理。做到这一步,才能将这些内气再聚于丹田,然后布于全身,形成内气鼓荡。正因为如此道理,“气贴背”训练非常重要。)

这是“气贴背身法”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字描述,也是武术界能够唯一见到的从郝家传出的“气贴脊背”训练法则的文字描述。当时郝少如前辈针对学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讲解。很显然一些描述很难理解,需要口授心传,并要求对学员捏架子中传授。学着要从武派的整个理论体系去探讨。

(0)

相关推荐

  • 腰脊中正的调整方法及意义

    (文章来自网络,出于公益而转刊.如有侵权请给本公众号留言告知,将予以删除.) 腰脊中正的调整方法及意义 1.虚领顶劲:在行功走架或站行坐卧时,下颏微内收,竖颈顺项,不可低头仰面.头顶百会穴似有一线轻轻 ...

  • [转载]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

    原文地址: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郝少如 原文作者:武式太极拳论坛 編者按:"氣貼脊背",據說是佛道兩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該絕技不甚流 ...

  • 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背”身法训练

    作者:武式太极拳 编者按:"气贴脊背",据说是佛道两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该绝技不甚流传.自从武禹襄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才将这个顶级的功夫流传出来,造福武林. " ...

  • 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背”身法训练----郝少如

    编者按:"气贴脊背",据说是佛道两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该绝技不甚流传.自从武禹襄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才将这个顶级的功夫流传出来,造福武林. "气贴脊背" ...

  • 干货来啦!郝少如“气贴脊背”身法练习法则

    郝少如简介 郝少如,字梦修(1907-1983),他生于太极世家,对太极拳的精要,能心领神会.1928年,随父到南京.上海授拳.沪宁杭名师林立,少如二十三岁独闯上海滩,他一生勤奋,桃李满园,少如的太极 ...

  • 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忌以意行气,忌丹...

    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忌以意行气,忌丹田发劲,忌气聚丹田,忌发劲努气!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15) 十三势行功心解言: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注解: 练太极拳 ...

  • 太极拳的腰隙、丹田训练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为之不断探索.现在,我们不必去看它外在的复杂轨迹,而是直接进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门处. 腰胯相连处,是人体重心所在,是人体平衡的关键之处.人体重心在运动中只要不超过 ...

  • [大卫解惑]太极拳中“气”是什么?怎样用气来强身健体?

    [大卫解惑]太极拳中"气"是什么?怎样用气来强身健体? 大卫老师用科学答疑:太极拳的气是什么?如何用气来强身健体?

  • 陈正雷老师讲太极拳练气的三个过程

    正雷太极书院2018-11-19 11:07:31 太极拳在练习方法,它要求是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然后再松垮.屈膝.圆裆.气才能降到两脚. --陈正雷老师讲太极 ...

  • 太极拳与气

    太极拳是根据太极拳阴阳二气之生化,八卦五行生克之理与作用功能,接合武术气功之精华,使大脑皮层到节制性的保护,来袪病益寿延年.在行拳过程中以天人合一的理论,上吸天真之阳,下吸地真之阴,以天地精华之气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