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礼常青
读《山海经》
《卷一.南山经》所感(四)
外面的风紧了,推开阳台窗户感受朔风的扑面而来,一个寒战把我推了回来。
预告说最近几天要降温,坐在书房的椅子上,和着风声,我忽然吟起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可能最近读《山海经》的缘由吧,对世间的生灵们总是油然生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关注和体察。
归来的仁兽"果然"还是老的在前,幼的在后,它们踏着晨露滴翠的南山仙境回来了,歹人入侵的事,它们睡了一晚可能就忘却了,但我被它们的团结一心的真情感动的成了泪人了。
哭归哭,擦干眼泪还要往前走。我依然还要前行,不能太长时间待在䧿山。当然也不能打破"果然"它们的生物钟和生活习性。
不舍地和它们的族长交换了"造访令牌",挥手告别。并对它们排成一字型来送别我的"果然"们说:欢迎来造访新时代的中国!
"凡䧿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白菅为席。"
"䧿山山系,,从招摇山到箕尾山,一共有十座山,长约两千九百五十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鸟身龙头。祭祀诸山的礼仪如下:要用一块璋,一块玉和祀神时用的毛物一起埋在地里,祭祀的精米用稻米,拿白茅来做神的坐席。"
行到二千九百五十里时,已经走过十座山。让我惊讶的是这些山上的山神是和其他精灵一样,以实实在在可以触摸到的样子立世。
不太像我们这个时代,神仙,被束之高阁于九重天,虽然仙寿无终,得道之人,但我功力低浅见不到神仙,更摸不到神仙,也只能在心里想象它们的尊容。
想的神仙一定有白色的长须,一定鹤发童颜,一定心里没有我们人间的烦心事,一定无欲无求,不用一日三餐,琼浆玉液就是他们的盛宴。
由于神仙超脱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无行中,他们不用吃那些所谓的大补来拉长寿命,他们也不用玩智能手机把眼睛搞近视了,神仙如果戴眼镜了,那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
摸摸我的头没发烧,今天早晨的太阳依然是从东边升起的,我记得我是在太阳快要升起来时,起床,尽量莲花坐照常诵《金刚经》。
南山上的上古先民们,他们祭祀山神的礼仪步骤是那么明确,心是那么虔诚,祭祀所用之物就如同一部法典,倍受尊崇和服帖,从不去质疑也不去抗议,他们知道,这就是规矩,这就是道。
(感谢常熟市著名艺术家曹剑方老师提供 他带的小画家们即兴创作的"国色天香---牡丹 感恩他的博爱之心 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