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学派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天道与人情 2024-07-28 13:10:22 管仲学派重视政治实践,其思想也主要为政治活动服务。但是在探讨政治思想的过程中,也需要探讨一些哲学范畴。虽然这些范畴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但也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管仲学派学者们的世界观。在这些范畴中,天道与人情的概念最为基本。 管仲学派的学者,将天视为自然之天,而不是有意志的上帝之天。这一点与儒家思想不同,却与道家的思想接近。所谓天道,就是指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天道就是公理,我们只能顺应它,而不能改变它。他们认为,“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还说“春秋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天也莫之能损益也”。所以,所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的总称。由于天道即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的所有作为都必须要顺应它才有可能成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如果人们做事不能效法天道,顺应自然规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人类的事业最大的就是政治,治理天下,君王为政出令也必须要依天道而行。“明主上不逆天,下不圹地,故天予之时,地生之财。乱主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天不予时,地不生财。故曰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什么是天之道呢?“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夫骄者,诸侯失于外,缓怠者,民乱于内。诸侯失于外,民乱于内,天道也,此危亡之时也。若夫地虽大,而不并兼,不攘夺;不虽众,不缓怠,不傲下;国虽富,不侈泰,不纵欲;兵虽强,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治,此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为政出令除了依天道之外,还要顺乎人情。人情是什么?人情就是普遍的人性。“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天道人情,通者质,宠(穷)者从,此数之因。”“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天道与人情是管仲学派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普遍的人性究竟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追求物质利益的本能。依据人的天性施政,必然导致争取民心的政策。“夫民者亲信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现予之形,不现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君王治民,“现予之形,不现夺之理”,也就是“予之为取”,《牧民》篇中说:“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为什么“予之为取”的策略是为政之宝呢?“天生四时,地生万财,以养万物,而无取焉。明主配天地者也,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其利。故曰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天生地载,覆养万物,只是给予从未索取;明主治理天下,使百姓道德淳厚,衣食富足,却从不向百姓索取什么。所以,“予而无取”是天地的本性。我们效法天地,依从天理,就要以“予而无取”的原则去治理天下。可是天下的君主治理天下的同时对百姓是有所取的,他要向百姓收赋税,要百姓服兵役或各种徭役。要实现这样目标就要争取人心,而想要争取人心就要首先顺从人们亲信死利的本性,也就是将给予人民作为有取于民的手段。这就是“以予为取”的内涵。天道和人情是管仲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宣称他们的政治构想和政策设计都是从天道与人性两个根本原则推演而来。天道与人性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原则,自然也是政治或政策的基本原则。天道与人性的观念是管仲学派思想的形上基础。参考资料:《任继愈谈先秦诸子与哲学》 任继愈 著 赞 (0) 相关推荐 张岱年:范畴体系的层次与演变 在思想发展史上,哲学范畴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先后次序,这是哲学范畴的历史顺序. 各个范畴之间又有包容.涵蕴.区别.对立以及相反相成的关系,这可谓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依据范畴的逻辑关系而形成的序列,可称为 ... 【关学文研】张载关学学派特性刍议(2) ( 二) 从张载著作和思想体系的建构看其学派特性 著作,是学者或思想家对自己思考成果的记录,也是向学术界敞开的思想窗口.据朱熹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之引用书目.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 ... 何为天道,即自然规律 何为天道,即自然规律 《三国志》郭嘉:善谋决断,背后的能力是什么? 历史上善决断,最出名的人物,应该是三国时期的郭嘉. 伟人也在多个场合号召大家,学习郭嘉的善于决断. 三国时期谋士很多,荀彧,戏志才,荀攸,陈宫,诸葛亮,庞统,等等.但要论决断之才,鬼才郭嘉稳坐第1把交 ... 春秋早期伟大的政治家管仲与继承其政治思想的管仲学派 管仲是春秋早期伟大的政治家,虽然有<管子>一书存世,但是我们一般不认为这部书是管子自作.管仲早于孔子,还处于贵族统治时期,私学尚未兴起,但在客观上却存着管子思想.学者们认为,管子思想是齐国 ... 管仲学派争取民心、重农抑商社会经济思想 韩非子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根据这段记载,韩非子以前就存在着记载商鞅.管仲思想的文献,也就证明了管仲学派在先秦时代也是重要的学术流派. 齐桓公.管仲是政治 ... “上兵伐谋”和“上医治未病”,践行“无为”思想的两大精英代表 东方既白 著 熟悉<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孙子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初听之下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殊不知其中正好暗含了道家"无为而 ... 春秋战国之学派思想 如果问中国哪一个阶段思想最开放,毫无疑问,春秋战国. 如果问中国哪一个阶段哲学家最多,毫无疑问,也是春秋战国. 如果问中国哪一个阶段对后世影响最大,毫无疑问,还是春秋战国. 那个时代虽然乱了点,虽然还 ... 长线持有,知行合一,我的投资体系80%来源于大道投资思想,后面融入了20%张磊投资思想,两个A股主力... 一个反常识的知识. 人类预期寿命从1850年的40岁增长到1950年的60岁,主要贡献因子不是抗生素之类的药物发明,也不是经济增长营养改善,而是由于人类获得了关于细菌和传染病的知识,通过改善卫生条件和 ... 高中数学,方程中的同构思想,两个步骤轻松求解 高中数学,方程中的同构思想,两个步骤轻松求解 商鞅和管仲,两条路,两个结局 人才和制度哪个更重要? 今天想讲两个故事,商鞅变法和管仲治齐: 一,商鞅变法 今次不讲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所谓变法,一定是破旧立新:破旧立新,就是把旧的规章制度废掉,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变法不一定会 ... 荐读!管仲学术思想对《黄帝内经》中医药理论的启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陕西中医药大学张登本 ·管仲提出"地者,万物之本原",为后世医家重视脾胃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杲的重脾理论.李中梓"后天之本在脾"等立论之根 ... 什么是归类分组?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为兄弟关系——《金字塔原理》读书分享06 什么是归类分组? 这是<金字塔原理>读书分享的第06篇. <金字塔原理>中的基本结构是: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什么是归类分组,它指的是在金字塔结构中,每组 ...
管仲学派的学者,将天视为自然之天,而不是有意志的上帝之天。这一点与儒家思想不同,却与道家的思想接近。所谓天道,就是指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天道就是公理,我们只能顺应它,而不能改变它。他们认为,“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还说“春秋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天也莫之能损益也”。所以,所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的总称。由于天道即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的所有作为都必须要顺应它才有可能成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如果人们做事不能效法天道,顺应自然规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人类的事业最大的就是政治,治理天下,君王为政出令也必须要依天道而行。“明主上不逆天,下不圹地,故天予之时,地生之财。乱主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天不予时,地不生财。故曰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什么是天之道呢?“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夫骄者,诸侯失于外,缓怠者,民乱于内。诸侯失于外,民乱于内,天道也,此危亡之时也。若夫地虽大,而不并兼,不攘夺;不虽众,不缓怠,不傲下;国虽富,不侈泰,不纵欲;兵虽强,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治,此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为政出令除了依天道之外,还要顺乎人情。人情是什么?人情就是普遍的人性。“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天道人情,通者质,宠(穷)者从,此数之因。”“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天道与人情是管仲学派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普遍的人性究竟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追求物质利益的本能。依据人的天性施政,必然导致争取民心的政策。“夫民者亲信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现予之形,不现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君王治民,“现予之形,不现夺之理”,也就是“予之为取”,《牧民》篇中说:“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为什么“予之为取”的策略是为政之宝呢?“天生四时,地生万财,以养万物,而无取焉。明主配天地者也,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其利。故曰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天生地载,覆养万物,只是给予从未索取;明主治理天下,使百姓道德淳厚,衣食富足,却从不向百姓索取什么。所以,“予而无取”是天地的本性。我们效法天地,依从天理,就要以“予而无取”的原则去治理天下。可是天下的君主治理天下的同时对百姓是有所取的,他要向百姓收赋税,要百姓服兵役或各种徭役。要实现这样目标就要争取人心,而想要争取人心就要首先顺从人们亲信死利的本性,也就是将给予人民作为有取于民的手段。这就是“以予为取”的内涵。天道和人情是管仲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宣称他们的政治构想和政策设计都是从天道与人性两个根本原则推演而来。天道与人性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原则,自然也是政治或政策的基本原则。天道与人性的观念是管仲学派思想的形上基础。参考资料:《任继愈谈先秦诸子与哲学》 任继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