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荟】6首悠然诗词:忘记年龄,静守灵魂深处的美好
总有人问:人一生中,最好年龄是什么时候?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有人说,是意气风发的青年;
还有人说,是淡定从容的老年;
……
其实,人一生中,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
当你开心时,不论你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还是无忧无虑的少年,那就是最好的年龄。
什么是最好的年龄?忘记年龄,不为年龄所累,就是最好的年龄。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湖上杂诗》
清·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袁枚出来春游,二月时分葛岭的花都已盛开,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而我的心境与他们的不一样,我并不羡慕神仙,只是羡慕那些少年。
少年如二月的花一般,开得绚目而灿烂。诗人的心也是灿烂的,如少年一般。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心若不老,快乐到老!人只有忘记年龄,才能活出快乐。
白发戴花,心似少年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在画船上喝酒宴游,已经是白发老翁的他头戴鲜花,他还笑说:你们别笑我啊,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头戴鲜花的欧阳修,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心情却是那么舒畅和欢乐。
年龄不过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岁月苍老不了我们那颗火热的心。
奋斗者,永远年轻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老了,可是,他说:有谁能知道我呢?鬓发已经斑白,收复中原的爱国之心却未死。
即使年纪大了,陆游心中还有一团火,一团为国献身的火。在国家面前,他忘记了年龄,只有一腔热血。
为理想奋斗的人,永远年轻。
心态若好,岁月不老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这一天,白居易闲来无事,看鱼儿游来游去,正好遇到小童在船上钓鱼。同是一样地喜欢鱼但想法却各不相同,我是来给鱼儿喂食,你是来钓鱼。
写下这首诗时,白居易已经59岁了,正值垂暮之年。快60的老人还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真真是老顽童无敌了。
不要在意青丝变白,不要惆怅暮色向晚,心态好,则岁月静好。
活得轻松,老得漂亮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要带大伙去打猎,说:我这个糟老头子,像一个少年一样发狂了,今天要带着大家出去打猎了。
这哪像一个老头,分明就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苏轼本就有一个大本领,就是忘记年龄,让人感觉他永远年轻。
但在变老的路上,有人活得疲惫,老气横秋;有人活得轻松,老得漂亮。苏轼就是后者。
你不怕老,岁月自好
《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居易向刘禹锡写诗,抱怨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人生也鲜有趣味。
刘禹锡却回说: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谁说老了就没有光彩,我偏说夕阳是最美的太阳。
在白居易看来,年老是悲伤,而在刘禹锡看来,年老时,亦是霞光满天。
不要被年龄“吓倒”,不要被迟暮禁锢。只要你的心不觉得老,那你就可以永远年轻,快乐逍遥。
时间静走,岁月叠加,最是脸颊的沧桑掩不住,最是苍老的风华频回顾。
时光流逝,迟暮的不过是容颜,却无法改变一颗温暖的心灵。
即使容颜老去,我们依然要美丽;
即使垂暮之年,也可以意气风发;
即使岁月沧桑,也可以戴花欢笑;
……
不要感慨时光,不要伤感岁月,不如忘记年龄,静守灵魂深处的美好!
一首很有哲理的唐诗,每一句都另有深意,看看你能够从感悟多少?
古人喜欢隐居乡野,寻找一处安宁之所,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其实隐居无非是对现实的不满,譬如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早年间也是短暂入仕,可是仅仅80多天后,便是拂袖而去,最终在庐山隐居。陶渊明的选择是正确的,才有了后来那些令人惊艳的千古名篇,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人。如果他一直还在官场的话,肯定不可能会有后来的成就,所以说有得必有失,得到了什么,自然就会失去什么,可是很显然陶渊明很享受隐居的生活,真正把自己融入进了大自然。
唐朝也有很多的诗人选择隐居,根据《古今诗话》里记载,有一位太上隐者,也是隐居在终南山,而且留下的这首《答人》,也是脍炙人口,不仅写得很巧妙,每一句都有深意。据说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那意思是说,有人问太上隐居姓名,他并不回答别人,只是写了一首诗,让别人去感悟并不说出来。
《答人》
唐代: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就是隐居世外的高人,由于隐居的地方是终南山,所以自称为“太上隐者”,很多人对他很好奇,想要知道他的真名,前来问他叫什么名字,可是他并没有正面回答别人,而是写下了这首《答人》,让别人自己去理解。隐者与普通人自然是有区别,无论是见识,还是思想,应当说都不在一个层面,所以这首诗也是写得很巧妙,每一句都有深意。
李白就写过一首《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其实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太上隐者同样如此,他也是答了,可是又没有答,这主要还是自己去感悟,毕竟诗人是隐居世外的高人,你就是问他,也不可能很直接告诉你,正所谓答而不答,问而不问,正是这个道理。对于有一些事情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也没有必要去探究,这也是隐者们对于人生的态度。
第一二句看似回答了对方,其实更多是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当时一种心境,“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其实什么也不做,只是头枕着石头睡觉。这两句根本就没有答,只是写了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可见诗人个性洒脱,不为名利,只为寻找安宁之所,偶像在松树下睡觉,这也正是诗人最独特的一个地方。
第三四句写得就更加巧妙,同时也最能够体现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可谓是无欲无求,“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山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在这里也没有日历,所以当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世上是哪年哪月。由此可见诗人始终是生活在山中,很少与外界联系,当然诗人所说的不知道何年何月,自然是在调侃,而且也没有正面回答提问者,还是需要别人悟。
太上隐者这首《答人》,写得很巧妙,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可是每一句都别具一格,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诗人答而不答,对于提问者来说,最想知道的是诗人是哪里人?真实的名字是什么?可是很显然诗人回答了,可是好像又没有回答,这也正是诗人与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这首诗也就写得很有趣,看上去很普通,可是读来却令人拍案叫绝,从开篇到结尾句句抒情,每一句都有深意。
https://www.360kuai.com/94e3937315ce7dd87?djsource=XsgsZg&sign=360_36e79513&refer_scene=0&scene=2&nsid=18TPLVUCs020UrAhcVzhv2q2&uid=56d16ded3d9cabaceccdb5084974bba8&hsid=05984bef79815ff695b641d73a0c2cc3&tj_url=91f4d03f8cc593f3a&tmprtp=expf%3Dcomindexc2043%2C%26reqid%3Db62d2db9-e6a7-4a78-84ca-c8fc72f1aa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