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是高还是低
“皋”是高还是低
统编八上语文教材第13课选入了唐朝诗人王绩的一首《野望》,其诗开头曰:“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教材对“皋”字注释为“水边地”。个人觉得这个解释不恰当。
首先,我们来看句子内部。“东皋薄暮望”中的“望”是什么意思呢?其基本的意思是“向远处看”,即“望远”。而要达到“望远”的目的,必然要登高。正所谓“登高望远”也。所以古人有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比如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理至易明。由“望”字义反推,“皋”应该是“高地”。而“水边地”根本没有“高”的意思,通常我们想到“水边地”是卑湿的,是凹洼的,是不利于“望”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句子外部,即“皋”字的语言环境。下文讲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讲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是诗人站在高处,几乎是一个俯视的角度,才能看得这么广阔,这么内容丰富。相反,如果采取平视或仰视的角度,他是不会看到这么多内容的。
第三,我上高中时,学了一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中有两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登”字显然是往上走,“登东皋”就是“登上东边的高地”;“临清流”就是往下去,去到清清的河边。一上一下,对举非常工稳。所以,“皋”解释成“高地”是没有问题的。
第四,我们再来查一下字词典。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第127和第128页对“皋”进行了解释。义项分别有:①沼泽。②水边的地。③皋比。④皋陶。这些解释显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教材很可能受这本辞书的影响而采取了第②项解释。但我说,这是不准确的。
于是接着查词典。我手头有本1998年版的《古代汉语词典》,也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它在第454页对“皋”进行了解释,其中第②项赫然印着“岸,水边高地”。而且还举了两个例子,分别是《楚辞·九歌·湘君》的“鼌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和《汉书·贾山传》的“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于此,对“皋”的解释逐渐明朗。
又查了网络词典“在线汉典”,它对“皋”解释的基本字义有两个:一是“水边的高地,岸”,一是“沼泽,湖泊”。又在其上的《国语辞典》(台湾地区使用)里查到对“皋”的解释,第3义项直接释为“高地”,也举了《楚辞·九章·涉江》里一个句子“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做例子。
“皋”还真是一个奇怪的字眼,既可以是“水边的低地,沼泽”,也可以是“水边的高地,岸”。那么怎么确定它是高还是低呢?我想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皋”字只要和“登”、“望”一类字眼连用,就可以解释为“水边的高地”。
所以,教材的注释太笼统了,不准确,应该注释为“水边的高地”。